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
2017-11-15贺佳
贺 佳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迪士尼影片《灰姑娘》于2015年上映,在上映之初,该影片所获得的评价并不高,评论界普遍认为这一版的《灰姑娘》改编太少,内容照搬童话文本,甚至为了照顾儿童观众,刻意削减了必要的两场舞会以及灰姑娘两位继姐妹削足适履的片段。观众则认为该片的拍摄手法老套,照搬过去版本《灰姑娘》的改编情节,主角选角失败,主要角色感情发展单一、苍白。但在2017年的今天,重新基于叙事层面对电影的价值进行分析时,依旧能够看到2015版《灰姑娘》改编的成功之处,特别是影片在元素的挑选和取舍上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而其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扩展和承接也展示了迪士尼在童话改编这一“主场”上的优势。《灰姑娘》因循着童话的叙事规则,采用线性叙事的方法,讲述了艾拉丧母、父亲再娶、父亲意外身亡以及艾拉在仙女教母的帮助下参加舞会,最终王子靠着水晶鞋找到艾拉的故事。
灰姑娘的故事几乎是耳熟能详的,但是要在大银幕上完成整套的嵌套叙事并不容易,难度其一在于《灰姑娘》的内容比较简短、单薄,很难撑足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间,而将童话内容不加取舍地加入到影片中,又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影片的冗杂。其难度之二在于《灰姑娘》文本的机械降神情节,在童话《灰姑娘》中,突然出现的仙女教母给辛德瑞拉提供了华丽服装和南瓜马车,并且在结尾处,是仙女教母化身的小鸟提醒王子不要受到辛德瑞拉继姐妹的欺骗。在童话中,这种转折有其叙事的文化背景,但在更具象化的影片中,这些部分处理不好就会让观众感到影片立足点的虚幻,很容易让一部童话电影变得像是一场幼稚的闹剧。但基于2015版影片《灰姑娘》本体可以看到,影片对剧情取舍和机械降神的常见改编问题处理得相对到位。因此也有必要借助于影片《灰姑娘》的改编,分析《灰姑娘》文本叙事和影片叙事的承接和转移。
一、文本和画面的相互展示与填充——借助于技术呈现
画面是2015版《灰姑娘》最为人称道的突破。与传统文本相比,电影带给观众最初的冲击感就是画面,而在童话这种文学体裁中,适度的修饰和详细的描述又往往是缺少的。一个针对儿童编写的童话里缺少一般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抒情性。因此也导致一些成人阅读童话时,感到童话故事是缩减后完整故事的梗概。影片则良好地中和了这一问题。2015版的《灰姑娘》几乎可以以画面代替文本的景物叙事。不论是宫殿、别墅还是南瓜马车、曳地长裙;不管是仙女教母的神力魔法,还是那只闪闪发光的水晶鞋,这些道具和场景几乎完全还原了童话故事内容的全貌。一定程度上,影片超越了文本叙事的限制。画面的直观最明显的好处就是降低了电影的观赏难度,特别是仔细观察迪士尼近年来拍摄的童话影片,可以注意到画面叙事往往代替了更多的复杂情节,逐渐转换为一种易于理解的画面范式。在这种画面范式内,儿童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童话想象世界的神奇之处,而成人则能够在欣赏无懈可击的画面影像的同时短暂地忽略故事内容的薄弱。对以儿童阅读文本为改变对象的影片来说,突出画面叙事显然具有观众接受角度的实际功用。
画面同样还替代了文本叙事的冗杂内容,给影片提供了自我填充的空间。在童话文本中,描写灰姑娘继母的内容并不多。她的形象刻板、生硬,并且在不同版本中有一些细节差异。例如,在奥地利等地民间流传的版本中,灰姑娘的继母是一个恶毒的巫婆,而仙女教母则是一直与巫婆对抗的正义力量。在这一主线中,灰姑娘的命运反而摆在了次要叙事的位置,成为正义战胜邪恶之后的附庸效果。又如,在法国民间流传的《灰姑娘》童话版本中,王子对灰姑娘的喜爱并不源自于灰姑娘的善良和真诚,而是来自于灰姑娘穿着水晶鞋的小巧玲珑的脚。这些因素都在影片中不断过滤,直至形成影片观众视野下呈现的状态。在2015版的《灰姑娘》中,影响灰姑娘命运的主线缩略变成了简单的两条:一条是灰姑娘不甘平庸,坚持努力,并且保持仁慈善良的人格完善的命运线路;另一条则来自于以灰姑娘继母为主要代表的影响因素。在2015版《灰姑娘》中,灰姑娘在舞会之前就曾经偶遇过王子,并且以美貌、优雅、善良、勇气吸引了王子;舞会的地位被倒置成为王子寻找灰姑娘的手段,而不是两人相遇的基础。这种改编也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影片的价值理念,使得《灰姑娘》的故事世界观更加现代化和平权化。
二、文本到影片跨越过程中的失调——影片改编的内容缺失
儿童阅读童话和成人阅读童话采用的是两种阅读模式,儿童侧重于童话中反常的细节,而成人更倾向于从故事整体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这两种差异较大的阅读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2015版《灰姑娘》评价的褒贬不一。从观众接受角度可以看到,2015版的《灰姑娘》主要的预期受众是低龄儿童。低龄儿童的欣赏视域内从来不包含人物行为动机这一项。因此,简化情节、减少角色形象内容就成为改编的重点。
纵观2015版《灰姑娘》的故事架构,可以发现故事是围绕着灰姑娘的个人际遇散点展开的。首先是灰姑娘的家庭背景,然后到母亲和父亲去世之后的境遇,再到灰姑娘被继母和继姐妹欺侮,最后得到王子的爱,成为王后。起承转合的发展过程表现得相当明显。但这种起承转合也造成了成人观影时所评价的“韵味不足”。影片结构精巧,但影片的故事意蕴和叙事逻辑都相对表现不足。例如,在灰姑娘如何吸引王子这一节,《灰姑娘》原文中,灰姑娘依靠仙女教母提供的无与伦比的豪华舞裙与马车最终吸引王子与其跳舞。但在影片中,则故意设置了打猎的王子与灰姑娘偶遇的情节,王子对穿着普通的灰姑娘一见倾心。这种设置在一定层面上是不符合观众的理解逻辑的——如果说在舞会惊艳全场的灰姑娘留给王子以深刻印象,那么穿着普通、样貌普通的灰姑娘凭什么吸引到王子的注意呢?或许只有仙女教母的魔法能够解释这种非理性逻辑。同样的例子还出现在影片对童话《灰姑娘》中三次舞会的缩减。童话文本中,王子在第一次看到盛装的灰姑娘后,产生了好奇与爱慕;第二次舞会上,王子逐渐了解并爱上了灰姑娘;第三次,王子打算示爱,灰姑娘却因为魔法失效,落荒而逃,只留下水晶鞋。舞会的情感发展逻辑虽然简单,但逐步体现了故事和情感发展的路线。然而2015版《灰姑娘》显然没有做出相关考量,只是考虑避免情节的重复性,删减了舞会情节,导致影片的趣味和合理性大为降低。虽然迎合了儿童观众,但在叙事角度以及影片的最终呈现角度上都存在对童话《灰姑娘》的误读,从而让《灰姑娘》中的角色感情表现得相对随意。
此外,灰姑娘继母的性格表现也缺乏相关的连续性。在童话中,灰姑娘的继母是一个提纯化之后的“恶”的符号,然而在影片中,可能为了丰富情节的展开,也可能为了让其扮演者凯特·布兰切特发挥更大的表演价值,继母的部分大幅增加,原创性剧情不断丰富。例如,在继母对待灰姑娘的态度上,起先继母的态度是一种混合着刻意的客气;然而在继母表现出爱好交游、热衷财富时,灰姑娘和其父亲都表现了一种不屑和无奈,甚至剧中还设计了灰姑娘父亲向她道歉的片段。父亲和灰姑娘之间的谈话被继母看见,进而导致灰姑娘在父亲死后遭到继母和继姐妹的虐待。在这套逻辑下,灰姑娘的遭遇仿佛只是当初图一时口舌之快的因果循环,让人难以升起对灰姑娘的爱怜情感,反倒让观众感到一种深刻的不真诚。尽管在影片中不难发现策划人员的良苦用心,但在文本和影片对接失调的情况下,观众的感受和影片制作者的预期是有较大差异的。
三、《灰姑娘》的后现代性——一种电影叙事视角
作为一部在2015年上映的电影,其价值观念也做出了许多现代性的调整。尝试以此避免观众对童话中某些已经脱离时代的观念产生情感上的不适应。这种迎合时代的调整在迪士尼过去的影片中也有出现,然而在2015版《灰姑娘》中,这种调整表现得格外明显。这也说明了当前时代对过去文化的革新变迁。这种后现代性最为集中地表现在灰姑娘辛德瑞拉的身份认同问题上。
童话文本中的灰姑娘出生在普通的商贩家庭。虽然能吃饱穿暖,但依旧属于小市民阶级。母亲虽然善良,但是早亡。其父亲在文本中几乎是缺失的,在文本叙事中,灰姑娘的遭遇近乎于一个孤儿,父亲虽然还在人世,但是对其并不关心。在德国民间流传,最终被格林兄弟集结成册的《灰姑娘》版本中,《灰姑娘》的故事和《美女与野兽》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文本中父亲经商之前问三位女儿各自想要什么时,两位继女都选择了首饰和服装,只有灰姑娘选择了碰掉父亲帽子的树枝。在王子前来寻找灰姑娘的过程中,后母刻意隐瞒灰姑娘存在时,灰姑娘的父亲从文本中悄然消失,仿佛这个角色并不存在。换言之,在文本中的灰姑娘的是一个没有地位、没有亲人、饱受痛苦的普通人。嫁给王子,一日翻身,更像是王子的权势带给灰姑娘的馈赠,而众人对灰姑娘的艳羡也止步于灰姑娘变成王后的地位。灰姑娘本身依旧没有任何价值,有价值的是灰姑娘的婚嫁对象王子。
在2015版的《灰姑娘》中,主创人员显然刻意避开了这一传统价值观念的窠臼,尝试突破。在这一目的下,可以看到《灰姑娘》的出身有了极大的改变。艾拉家境富裕,住在近乎于城堡的别墅,会说法语、教养良好,父亲疼爱,母亲关心、阖家幸福。然而因为命运的问题,灰姑娘的母亲最终不幸去世,但父亲依旧相当疼爱她,甚至害怕她没人照顾,而娶了灰姑娘的继母。在这种叙事模式中,灰姑娘成了叙事的中心。主创团队甚至了为能让故事推进,在叙事中,灰姑娘的父亲也去世,从而达到让灰姑娘命运悲惨的目的。这种改编让《灰姑娘》从性格悲剧转向到了命运悲剧,也让故事的发展方向从王子的爱情拯救,变成了灰姑娘智斗继母,使得影片的爱情主题被削弱,观众的情感共鸣影响力也减弱。
2015版《灰姑娘》的女性意识也是影片改编中颇引人注意的一点。评论家对影片的女性主义改编的争议不断,恰好从侧面说明了童话《灰姑娘》的后现代性。童话文本中的灰姑娘,是一个唯唯诺诺、将生活希望寄托于上帝保护的柔弱少女典型形象。然而2015版影片《灰姑娘》中,宗教色彩被有力地削弱了。灰姑娘也不再是一个只会在小树枝旁哭泣、祷告的弱女子,她选择迎接命运、承担责任。这些和童话《灰姑娘》的内容大相径庭。而基于此,童话里的宗教色彩也逐渐退去,原文中仙女教母的“信者、弱者必得救”的理念不见,在影片中,仙女教母的拯救也是基于灰姑娘自身的自我拯救。童话中仙女教母施法变幻的裙子在影片中则来自于灰姑娘自己为自己制作的裙子,仙女教母的拯救也只是局限于舞会,在王子寻找灰姑娘时,没有仙女教母的提醒,而是灰姑娘自己站出来,发声证明自己是当天参加舞会、与王子跳舞的姑娘。这些女性的自主意识被融合进了电影叙事中,和以往的版本相比,虽然2015版的《灰姑娘》在情节叙事上、情节改变上戏剧性略微不足,但是在影片的整体形成,影片整体的世界观构造上,它超越了历史上的多个版本,为还徜徉在童话世界里的儿童提供了自我价值认知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