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成长主题动画影片的情感表达
2017-11-15周会霞
周会霞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动画片与传统的电影有着光影制作的共性,但又表现出极大的特异性,它借用数字科技手段逐格拍摄,内容载体依托于一定的美术形式,既将人类思维的感性层面发挥到极致,又把人类想象力绎化并扩展到最大限度。因此,观赏、评价、考察动画电影时,其角度和方式都须做出不同于普通影片的重新审视。英美国家作为全世界最早的动画生产基地,又是数量最多的动画片出品中心,1939年《白雪公主》在美国出现,标志着动画电影的现代定型。讨论其形态、样式、特性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英美动画电影的叙事建构中,几乎毫无例外地将其建立在成长主题之中,故事的情节借成长得以推进,情感的表达也蕴含其中徐徐展开。从最早期的《花与树》《米老鼠和唐老鸭》到当下的《功夫熊猫》系列、《海底总动员》,无一不是如此。而电影的成长主题,是源自并借鉴西方近代小说类型研究的理论,意即将故事主要投射在主角成长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上,讲述其自幼年时期的幼稚天真到经过社会历练后的成熟,或者是在初涉人世中屡屡困顿而渐渐领悟人心惟危的现状,抑或是因为偶然遭遇某种重大变故事件而顿悟。经历一番“大人转向”,主角的情感得以表达和完善,人格得以升华,故事亦在此际戛然而止。
一、镜头语言:新视觉图谱和拟童趣视角
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是别具一格的。因为动画的艺术形态不同于实景电影,其多样化的科技设备辅助具有核心的功效。它不求逼真,而是将微生物、模型、图片通过视觉图谱的更换改进使之有栩栩如生的幻觉。其镜头语言的布置是择取拟自然的现实对象,即形态自由的影像,将构思描画在其中,待银幕放映时方呈现连贯的运动样态。英美动画的制作和表达则有着更为鲜明的特征,甚至是标签化的存在,以至于镜头画面一闪现,观者往往能够依直觉判断出自英美。诸如《怪物史莱克》《玩具总动员》等,显然是别具一格的。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其独异之处就在于特别强调镜头语言的情感表达,其方式是行诸视觉图谱化和拟童趣视角,还有永恒的成长主题。它们尤其注重各个对象被夸大性的样式化、单纯化、戏剧化,整个作品的镜头语言浮现喜剧的、诙谐的、讽刺的特殊性倾向。有赖于此,英美动画片在讲述成长主题时,既可以在技艺上展现形体的随意变化,动物、器具、景况的拟人活动,在情感形式上又足以充分体现实物真人所无法表达的幻想、迷梦、想象和夸张,反映着人类纯真的情感样态,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首先,英美动画电影强调对固定视角的翻新使用,从而在视觉造型上辅助、渲染影片中主角的成长历程的表现,获得新的扩展和提升。《花木兰》是典型的借壳“中国故事”讲述成长主题的动画片,它呈现的是作为女性在兵荒马乱的古代环境苦苦挣扎,寻求忠孝两全解决之道中“成长”的故事。影片最后,花木兰凯旋,瞥见家里开放的花朵时,不禁喟叹“可能我参军不是为了父亲,而是为了我自己”,“成长”的主题昭然若揭;而当《功夫熊猫》影片末尾“羽化”的图景出现时,阿宝终于明了所谓的秘籍就是相信自己……电影在展现这个主题时,为了深化和升华,在形式上特意对视觉形象做了细致而巧妙的处理,使得画面造型有效地介入影片的叙事,将隐含的情感表达放置在一系列具象化的视觉图谱之中。电脑图形、动画影像、数字模拟所汇合而成的真实与虚幻的事物使得技术巧妙地包装了情感表达,富含强烈的情感象征意义,让观者沉浸在画面之中深刻地感受来自视觉传达的情感寄托和立意。
其次,英美动画电影借助“拟态人类童趣视角”和间离来完成情感诉说。正如列维-布留尔所言,英美动画片的拟人化处理,脱胎于原始的人类思维,是早期典型的“原始—儿童”意识的结构显现。无论是梦工厂,还是迪士尼,都是扎根在英美影视文化土壤中成长的,自有其独异性质,即拟童趣的视角。同时它又刻意地表现出和现实世界的某种疏离感,彰显同真实生活的“异质性”,旨在透过其独特的审美元素,满足观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又运用此表达形式的“自由性”来实现与现实之间的间离效果。《海底总动员》的视角是聚焦在儿子尼莫身上的,尼莫作为拟化中的儿童,从其视角出发看待的世界都是泛人类化的、拟童趣化的,它与父亲马林的代沟、儿童式的贪玩任性等都是这种视角表达的显化,但同时又是不断通过间离来加强的。比如父亲马林前后强烈戏剧化的性格反差、尼莫对父亲爱意的似人似鱼化等,都是强化间离效果的镜头语言,使得不断在“物质现实的复原”和“想象的能指”交错中获取视觉幻象和情感传达,捕获成年观者内心深处的童心。
二、影像叙事:矛盾冲突和经典颠覆
英美的成长题材电影,有一个有别于其他国家同类型动画的特征,就是在叙事结构组成上,成长的主题讲述是内核,而动画形式不过是“表现非现实事物的最现实的手段”(爱普斯坦语),呈现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想象性呈现”,是一种独特的内心经验、情感表述和成长心理变迁。而这种效果的达成和情感形式的最有效表达,又是借助叙事上的矛盾冲突设置和颠覆经典的安排来实现的。从《驯龙高手》《阿拉丁》到《钟楼怪人》《埃及王子》等,举凡英美成长主题动画片,无不是这种“深层叙事模式”和“情感表达模式”的不断浮现。
第一,通过成长叙事中的矛盾冲突及设置的形式,来强化情感表达深度。英美成长主题动画中,普遍的叙事设置都是矛盾冲突复杂纷纭,有社会环境存在的矛盾,也有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有个人内心世界的挣扎展现。在此成长叙事中,其戏剧冲突方面的巧妙安排,丝毫不亚于经典的具备人文观照的文艺片,因而展现出极其强烈的情感诉求,并将此戏剧的冲突内化到成长中主角的情感冲突、内心纠葛之中,从而塑造出真实、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这是英美成长动画片普遍的伎俩。《埃及王子》里摩西的成长环境中存在剧烈的“信仰冲突”,虽然全剧没有直接展现,但是无处不在。片中的希伯来人成为奴隶,生活艰辛,呼吁拯救,摩西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拯救沦陷的人群,而其成长的困惑、希冀、忧郁、奋发都是透过这股无所不在的“信仰冲突”叙事系统来强化的。《狮子王》中的辛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遭遇重任下的抉择,其面临对手时引发的困惑、畏葸和后来清醒认识到自身责任奋起反抗,其心路历程的讲述都是围绕着辛巴和刀疤对抗的矛盾冲突徐徐展开的。正是这些冲突矛盾的设置,使得英美成长主题动画片的情感呈现更加丰富和立体化,也更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感。
第二,惯用经典颠覆的反差手法来凸显情感表达的力度。从叙事学角度而论,这是“将‘应该的’内容反过来”的手法,就是影片中将大众心理接收惯性所形成的思维定式毫不吝啬地加以反差表现,从而使其情感的表达借助异常的方式在观者的惊愕中得到凸显。《怪物史莱克》就是经典的、集大成的情感表达文本。比如主角史莱克一反传统童话中的英俊勇敢形象,丑陋、懦弱、孤僻、自私、粗鲁,甚至将史莱克上厕所时一系列过程给予特写,进一步丑化其形象,而这样丑化反倒更加凸显了整部影片的情感表达:成长中的人物因善良而得救,在不断的磨砺中如化茧成蝶般成长,也促使观者无限接近对于人性的理解。还有英美成长动画片中屡见不鲜的各种颠覆,诸如流氓地痞般的罗宾汉、眼神极差的米老鼠、与小矮人“同居”的白雪公主等,对于童话中的经典人物,英美成长电影为了凸显主角成长的奇特、戏剧性和情感表达诉求,几乎毫无例外地进行肆无忌惮的嘲弄、丑化和调侃,颠覆固定化的故事传统,借助文本间的相互关系衍生幽默效果的叙事技艺,来呈现熟悉又出奇制胜的视觉效应和情感诉求强度,而成长过程中的奇遇、艰辛和戏剧化也得以展露无遗。这是英美成长主题动画片一贯的叙事风格和特异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精神内涵:游戏审美和心灵探寻
英美的成长电影,展现在精神内涵上,是纯正的“成人童话”和寓言。它的情感表达既高度契合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和游戏性的心理情感需要,同时又与现实“同构、模拟甚至复制”,表现超越纯粹现实的表面,超越实在,从而做出“集体反思”。
一方面,情感表达形式和渠道是充分游戏化的,呈现出自由游戏审美性质。所谓游戏审美,按席勒的说法,是内心自由满足愉悦的真实状态。英美成长主题中刻意地加强这样的游戏化程度,甚至将之提升到游戏审美的高度,实质上是一种情感诉求:满足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情感需求,并体现着以儿童为本位、祛除强制性、充满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儿童精神与游戏精神,从而冲淡成长讲述中的艰辛、困苦和感伤。皮亚杰说,游戏是为了达到必要的智慧和情感上的平衡,英美成长动画片刻意的游戏精神的渗透正是为了维持这种情感讲述的平衡。在《辛普森一家》《冰雪奇缘》《花木兰》《狮子王》等不胜枚举的英美成长主题动画中,观者即便全然不解其情节,也会被其各种莫须有的趣味和游戏姿态所吸引,木须龙的搞怪、丁满的喋喋不休、树赖席德的又馋又懒等,可爱夸张的造型、快捷超常的动作、快速剪辑的画风、滑稽个性的配音,让观者进入唯有游戏方能带来的笑的心境。这样的浮夸化、游戏化以及情绪表达直接化和儿童化的处理,在减轻成长主题沉重性的同时,也提供了将情感尽情发泄的最有效形式。英美文化中特有的幽默感也在成长主题的动画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另一方面,通过心灵探寻的“深度表现”来加深情感诉求。成长电影情感表达的基调就是心灵的探寻。英美相关主题电影,尤其重视将数字技术手段表达人类感性思维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把人类的想象力绎化。它们惯常地取材于民间资源、神话故事和魔幻精怪故事,以超常的想象力唤起观者的童心、童趣、童真,还有“发现自身心灵世界”的探寻、反思冲动。其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是儿童的自身本性,更为后工业的人类所盼求。诸如《巴布工程师》《宝贝杰克》《查理与罗拉》《霍顿与无名氏》等,其情感的表达形式都是借助泛灵论把事物视为有意象和有生命的活体,把万物人格化,把自我意识投射到客体等方式,展现人类心理求取代偿性满足的情感诉求。而这些成长动画中屡见不鲜的救赎使命,甚至以忍辱负重和自我牺牲来拯救成人的英雄的出现,实质上也寄托着成人摆脱庸常,冀望超拔的情感愿望。而成长过程中收获的责任、友谊、善良、尊重、诚信、坚强等高贵的品质,也成为人们心灵探寻的安慰剂与情感表达和宣泄的最佳形式,一如本雅明所言的“治疗性宣泄愉悦”。探讨英美成长主题动画电影,是不能放过这些最有价值的精神光芒的。
可以说,英美成长主题的动画片,就是在动画的摄制技术、成长的叙事手段、情感的表达方法三者融合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其中情感的讲述方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镜头语言符号外衣,只有借助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形式,动画片的主题才得以升华,情节得以按照故事的方式得到妥帖而温情的讲述。一如大卫·葛芬所云“梦工厂的动画就是映照欧美人的成长,表达人类的稚嫩而超越的情感”,此言不啻为对该类型影片电影史意义的最大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