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特点及成因
2017-11-15赵光灿
赵光灿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引 言
所谓题材,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是文艺创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作品的最基本材料。就电影艺术而言,题材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电影艺术商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的当下,丰富多样的题材则能够更多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作为当代电影艺术引领者的美国好莱坞,自然更加注重电影题材的多样化发展,而美国的动画电影也不例外。[1]纵观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主题的单一性,几乎所有的美国动画电影的主题均是围绕着“真”“善”“美”展开的,这与动画电影的产生原因和主要受众群体存在着很大关系,而如何在单一主题和多样题材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则是当代美国电影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好奇心理几乎是一切事物的原动力,而多样化的题材自然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从而使某种类型的电影获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2]从这一层面观之,美国的动画电影在单一主题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变化题材选择的尝试是较为成功的,随着近年来活跃在银幕之上的《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疯狂动物城》等影片的传播,以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在世界影坛上“呼风唤雨”的类型影片,在收获了许多观众青睐的同时也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
伴随着美国动画电影的大热,中国的电影研究者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一类型的影片,期望在美国动画电影的研究中获得灵感以发展中国本土的动画电影。其中就有关于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研究,如周鲒在其著作《动画电影分析》中便直接提到了美国动画电影广泛的题材是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魏伟也在《差异之美——各国动画风格特点》中提到,美国动画电影丰富的题材并不均源自其有限的历史之中,他们善于从他国历史文化中发掘故事题材,并使之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念相融合,从而造就了美国动画电影的成功。总的来说,目前专门研究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书目、论文并不丰富,在许多层面尚存留白,而本文将立足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聚焦其题材的选择,从纵向角度解读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流变;从横向角度探讨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拓展,并综合论述其题材多样化的形成原因,以期对中国动画电影在丰富创作题材方面有所帮助。
二、美国动画电影题材流变
20世纪初,以《一张滑稽的面孔》为标志,美国动画电影正式开始了其发展历程,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间,美国的动画电影经历了最初的发展阶段,到20世纪30年代,动画电影在美国影坛上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存在,不再作为暖场短片的定位出现。1937年,美国的迪士尼动画公司创作了动画影片《白雪公主》,这部美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长片开启了美国动画电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改编”之旅,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在内的美国动画电影大多是改编自《格林童话》等经典的童话故事,其题材选择的局限性也较大。这些改编自童话故事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观众对于动画电影的观影期待,甚至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此类展现爱的力量并富有冒险精神的动画电影也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收入,但就电影艺术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一阶段的美国动画电影的题材并不丰富,这也证明了在漫长的20世纪中,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还处于探索时期,在不够成熟的动画电影创作技术下,选择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民众认可度的童话进行改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0世纪末期,在电影艺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团队也开始求新求变,尤其是当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在好莱坞大肆盛行后,单一题材的动画电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完全忠于原著的改编也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品位。在这一困境中,迪士尼公司率先打破了以往“改编”的传统,于1994年推出了享誉世界的动画影片《狮子王》,这部影片的影响力超越了国土的限制,在世界多地创造了万人空巷的观影现象。就《狮子王》的题材选择来说,这部影片虽然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莎翁的经典之作《哈姆雷特》的改编,但是这种改编并没有完全忠于原著,甚至通过题材的重新选择和故事情节的重新编排改变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从而使其变成了一部不乏娱乐性的励志影片。在《狮子王》之后,美国动画电影中以动物为主角的题材选择不断丰富,如在《海底总动员》中,拟人化的小丑鱼就成了展现亲情、勇气与自我等人类生活中现实问题的重要形象。同时,在动物之外的非人形象也成为美国动画电影的主角,如《机器人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
近年来,美国动画电影的题材选择在多样化的道路上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美国的动画创作公司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开始自他国历史文化故事中汲取养分,其中融入中国风情的动画影片就有《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同时,美国动画电影也开始了完全独立创作的发展之路,将原创的故事搬上动画的银幕,其中《飞屋环球记》就是一个成功的代表,凭借创新的题材选择和内涵丰富的故事情节,这部电影甚至成为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总的来说,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流变主要经历了“改编经典—重现经典—创造经典”的过程,这不仅与逐渐成熟的动画电影创制技术有关,更是基于美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对于题材多样化发展的关注。
三、美国动画电影题材拓展
纵观美国动画电影题材“改编经典—重现经典—创造经典”的流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动画电影题材拓展的方式在于“选择经典”和“独立创作”,选择经典并改编成影确保了动画电影具有丰富的故事内涵,而在改编过程中的独立创作则强调了动画电影不同于传统类型影片的娱乐价值。
在选择经典的过程中,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团队并没有将目光局限在本土的范围内。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其历史文化背景并不深厚,这也使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团队在题材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上,逐渐将题材选择的目光放到了他国历史文化故事之上,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改编自欧洲的《格林童话》;《狮子王》改编自英国的《哈姆雷特》;《美女与野兽》的题材选择灵感来自于法国的民间传说;《阿拉丁》改编自阿拉伯的《天方夜谭》;《功夫熊猫》《花木兰》的题材选择灵感则源自中国。[3]在上述的动画影片中,题材的选择源自他国故事,其中自然便包含了他国的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美国的动画电影具有更加丰富的故事内涵,也满足了观众对于异国风情的好奇心理,使之在艺术价值层面和商业价值层面获得了“双保险”。
在选择经典并加以改编的过程中,美国动画电影的创制团队十分注重运用独立的思维进行创作,这些影片的题材虽然均属他国故事,但在题材演绎方面却融入了美国的主流文化,迎合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这种独立创作主要体现在动画影片中主角形象的设置方面。在美国动画电影主角形象的设置中,我们大都能够看到“美国梦”的踪迹,甚至可以说,这些动画形象就是“美国梦”的代言,他们积极向上、充满勇气、独立自我、追寻梦想,而主角的性格就代表着整部动画电影的主旨思想,主角的行为活动就构成了影片的故事主线。在承载“美国梦”的同时,美国动画影片中的主角还承载着影片的娱乐价值,他们的励志故事不仅呈现了影片的思想内涵,而且为观影者带来了笑中含“思”、笑中含“情”的观影体验。
在解读了美国动画电影题材流变及拓展后,反观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题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与美国动画电影发展之初的题材选择一样,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也受制于题材单一性这一问题。包括《铁扇公主》《神笔马良》《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在内的许多经典国产影片都是改编自中国的历史文化故事,但随着观众审美品位的提升和电影市场化的发展,这些单纯忠于原著的改编已经使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失去了竞争力,专注凸显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不再受到中国观众的热切喜爱,同时也使中国动画电影难以真正走出国门。相比之下,美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了最初忠于原著的改编后,便开始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题材选择历程,这一发展历程无不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要适应全球化的浪潮,在尊重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他国文化之精华,在题材选择方面突破传统局限,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美国动画电影题材成因
多样化的题材选择在美国动画电影发展之初便已现端倪,正如前文所述,美国动画电影在改编经典的初级阶段就已经将搜寻经典的视野扩大到了他国经典著作和历史故事之上,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开放、自由的社会价值观念。在两次工业革命过后,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倚仗外来资本和外来民众的融入,而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正是吸引外部资源的关键。同时,在世界大战中幸免的美国也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日益强大的国力更是吸引了更多的外部资源,其中便包含着许多优秀的电影创作者,这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创作视角的电影创作者为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多样化发展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移民国家所特有的兼容并包的姿态也使美国更多地接触他国文化、更容易地接纳他国文化,自他国文化中汲取养分,极大地拓展了美国动画电影题材选择的空间。[4]
在美国兼容并包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发展情状之外,美国动画电影题材多样化发展的形成原因还在于美国电影整体的产业化发展。美国电影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影坛,其发展的制度保障无疑是十分关键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展一直遵循着商业运作的模式,从大量投资到分工生产,再到营销管理,美国电影一直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谋求生路,这就在客观上呼唤着包括动画电影在内的所有美国电影需要不断丰富其题材,不断带给观影者以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美国动画电影更是在题材层面不断地推陈出新以迎合不同地域、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保证其商业价值的实现,而商业价值的催促也在客观上进一步丰富了美国动画电影的题材选择,推动了美国动画电影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动画电影在题材选择方面的多样性也是在“改编经典—重现经典—创造经典”的漫长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对于多国文化的吸纳更多地基于美国社会中兼容并包的思想,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在“改编”过程中独立思想的运用,通过塑造典型的动画人物形象融入了“美国梦”等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使美国动画电影兼具丰富的故事内涵和独特的娱乐价值,由此可见,立足自我、兼容其他、迎合大众正是美国动画电影不断发展并屹立于世界影坛的本质原因,这对尚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动画电影大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