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动漫发展概观
2017-11-15严万祺
严万祺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苏州 215500;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2012年,一部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国产动画《十万个冷笑话》(以下简称《十冷》),在网络上连载,引领网友追捧。随着这部根据同名漫画改编作品的爆红,收看网络动漫蔚然成风。“网络动漫”是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以手机为代表的数字接收终端智能化的提升出现的新概念,是指把天马行空的二维虚拟世界建立于动画和漫画作品之中,并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传播,按照网络受众需求喜好,经由网络终端设备呈现出来的视听作品。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漫画书籍、收听动漫广播剧和通过电视收看动漫作品,到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主动搜索,依照个人喜好收看动漫。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成为培育绮丽多彩的网络动漫的良田沃土。
网络动漫创作个体、群体和动漫企业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从事用于商业市场的审美生产,另一类则是主要进行非商业性市场的艺术创作。[1]下面就将从商业动漫生产与非商业动漫创作这两个角度,回溯我国网络动漫的发展历程。
一、网络动漫的商业化生产
互联网始于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国逐步普及,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多元化的网络需求,推动着网络动漫商业化的发展进程,从Flash动漫的一元发展,到如今呈现出的多元艺术和技术形态,商业化已经毋庸置疑地引领着我国网络动漫发展,全力打造着行业发展新格局。
(一)Flash动漫的十年兴衰
诞生于1996年的Flash软件,于1999年前后登陆国内市场,基于这一软件创作的漫画、动画短片、电子贺卡和Flash MTV迅速占领了互联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大话三国》和小小武打系列作品等。Flash动漫以其内容短小精悍、题材丰富多样的特点,满足了网络受众“快餐化”的视听需求。随着被网民称之为“中国闪客第一站”的“闪客帝国”的上线,通过这一网站收看Flash动画,成为当时无数网民上网娱乐的首选。紧接着类似的专业网站开始涌现,闪吧、蓝色理想和闪秀等在行业内都颇具影响力。在这一潮流的引领之下,一些主流媒体也开始运用相关技术对一些节目进行包装,比如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推出的动漫栏目《快乐驿站》,栏目通过Flash技术对经典文艺作品进行重新演绎,成为Flash动漫创作向更广泛空间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
然而,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大、网络硬件设备的开发,带来了网络环境的提升与改善,催生了主流视频网站的陆续兴起,Flash的热度随之降低。2009年“闪客帝国”黯然关闭,堪称Flash在中国衰微的标志性事件,之后各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撤销了Flash主题板块,国内Flash动漫创作热潮急速退却。创作Flash动漫的闪客们大都改换方向,转而成为网络动漫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其中就包括因创作Flash动画《70,80年代生人》走红的闪客阿桂,他于2009年创作了网络动画《疯了!桂宝》;还有闪客皮三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推出了火爆一时的《哐哐日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闪客已然成为一个逝去的时代符号,但是这些“客”的创作精神,被更多的创作个人和群体“接棒”,促进着网络动漫继续向前发展。
(二)网络动漫的商业化探索
基于网络技术与受众需求,动漫作品交流分享的视频网站开始兴起,2009年上线的“有妖气中国原创漫画梦工厂”,就是成功的商业运营案例之一,网站推出的《十冷》系列至今热度不减,2014年底《十冷》电影版上映,再度引发轰动。值得一提的是,《十冷》通过网络集资和粉丝贡献荷包的方式筹得百万人民币,成功启动了电影版项目,这种以网络粉丝群体作为主体的筹资途径,开辟出了一条有别于政府资助的新路径。除了以“有妖气”为代表的商业运营模式,更多的动漫公司则是通过出售产品给视频网站的方式进行商业运营,《画江湖之不良人》《功夫兔与菜包狗》系列以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系列等高质量国产网络动漫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每周于爱奇艺、搜狐视频和腾讯视频等网站更新。
中国网络动漫商业化的运作在不断探索,除了挖掘国产动漫人的创造力,也在借助“洋动漫”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以腾讯动漫为例,这个国内大型网络动漫平台仅在2015年,就引入超过五百部日本动漫作品。在获得可预期的商业价值的同时,却也挤压着国产网络动漫的发展空间,暴露出“洋动漫”的双刃剑效应。因此,在探索商业动漫模式的过程中,处理好商业价值的追求与国产网络动漫发展两者间的关系,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二、网络动漫的非商业创作
“非商业性创作”是区别于商业化生产的个人和群体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创网络动漫作品,主要是由动漫专业学生制作完成,多以呈现艺术性和实验性为主;还有一种是侧重于粉丝狂欢的二次创作,包含同人创作和二次元剪辑。
(一)个人原创的风格多元
西方传播学理论家麦克卢汉曾说过:新媒介“不仅是容器,它们还是使内容全新改变的过程”[2],对于网络动漫的个人原创而言,其更像是一个“将旧媒介平台上的信息简单移植到新媒介平台上”[3]到“全新改变”的发展过程。因此,个人原创作品的特点首先建立在传统媒介移植而来的动漫作品的风格之上,然后随着网络动漫创作思路的变化,逐步开始兼具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比如大众化的创作和鲜明的个性化表达等。
说起个人原创作品,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大量网站与网络论坛上线,很多基于GIF技术制作的动态图片在这些网络平台出现,同时这一技术也被运用到早期网络动画的制作中,《史前动物全系列》就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然而受限于当时的网络传播技术,这一作品并未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而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创作于2008年的网络动漫《打,打个大西瓜》,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该作品运用三维动画技术,诠释了反战主题,依托网络平台的发布迅速走红,并荣获文化部“原创网络动漫作品扶持”奖励。还有广州美术学院学生何伟峰的毕业作品《小胖妞》,在网络间广为传播,积攒了相当高的人气。随后《小胖妞》系列陆续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推出,延续了很好的点播热度。作品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本,最终转化为商业运作中的经济回报,这也是个人原创向商业化成功转型的一个很好案例。
(二)二次创作的粉丝狂欢
二次创作发展到今天,表现形式、创作理念以及技术运用等都趋向二元,分别是同人动漫与二次元剪辑。所谓同人动漫,是基于同人群体所实现的对动漫作品里所喜爱的动漫角色、有恋爱关系的双人组合或由不同角色组成的团队,进行的二次创作。20世纪末,同人动漫创作理念和技术经由网络从日本传入国内,创作同人动漫的热潮延续至今。在同人动漫作品中,有延续原作中角色的身份、职业、性格和爱好进行的故事改编;也有脱离原作设定,演绎出的全新故事,例如《梦想夏乡》《异闻》系列以及《我叫MT》系列等。
如今,在网络世界里的二次创作,以二次元剪辑技术为突出代表的制作方式,凭借创作周期短,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特效炫目、风格多变的特点,成为网络动漫二次创作的新生力量。二次元剪辑诞生于日本,在日语中被称为MAD,其一般定义为:具备同人性质的,利用既存的动漫素材进行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各种媒体形式在内的修改剪接,所完成的二次创作视听作品。2004年《动漫基地》杂志创刊,第一次把二次元剪辑的概念引入国内。随着网络在国内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动漫粉丝活跃于二次元剪辑圈。2008年底,中国第一家以二次元剪辑为主题的视频网站MADFAN诞生,同年粉丝自发举办了国内早期大型的二次元剪辑活动——春秋合战。紧接着哔哩哔哩、土豆动漫、腾讯动漫和timmad论坛等国内知名动漫站点也陆续推出赛事,点燃了粉丝们创作的热情,为二次元剪辑在我国的发展攒足了人气。
三、网络动漫政策的渐进式引导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显示,62.3%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观看动漫作品,这一娱乐方式已然融入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虽然青少年群体不能涵盖收看网络动漫的全部受众,但是在当下网民年轻化的大背景下,网络动漫的文化社会影响力已不容小觑。因此,政府的干预和政策扶持,不仅维系着商业动漫公司的正常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规范网络动漫创作活动的功效。
(一)国家层面:因势利导
国家政策对于动漫产业的关注,要始于2001年,这一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动漫产业第一次被写入其中。[4]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发展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开启了发展国产动漫产业新的探索之路。2008年8月发布了《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提出“将动漫网站打造成为网络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2013年2月,文化部向社会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对文化产业发展拟定了阶段性目标:提升文化产品多媒体、多终端传播的制作能力,扩大包括网络动漫在内的在线和移动生产销售。这一政府决策基调的确立,表明了网络动漫作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地位日益凸显。
网络作为巨大的展示舞台,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创作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有些网络动漫作品一味追求点击率,以低趣味、低品位和低审美来迎合市场上的一些需求,劣质国产动漫借助互联网传播的现象很难根除,亟待新政策的跟进。2014年底和来年3月,文化部发布了两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并公布了两批网络动漫“黑名单”,网络动漫市场监管成效初现。2016年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十三五”规划发布,文件指出,要加强网上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这其实就是对网络动漫创作中出现的低俗、庸俗、媚俗、暴力和色情等现象强有力的回应。在国家层面上,表现出了逐步健全“黑名单”制度,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经由动漫产品传播,营造健康有序的动漫市场环境的决心。
(二)地方层面:因地制宜
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一些省份相机而动,及时更新发展观念,以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新形势,福建就是其中较早调整发展思路的地区。在《福建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年)》中强调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动漫,引导扶持动画制作机构研发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为技术平台的动画产品。在四川、广西、宁夏和海南等省份出台的政策中,也都明确把网络动漫作为地方性重点扶持对象。
除了多省的政策跟进,还有一些城市依托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优势,结合当地动漫产业实际情况,制定了配套政策措施。上海市对销售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优秀原创网络动漫产品,放开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申请。杭州市针对实际收入达到30万元,并且发行于手机平台上的原创网络动漫进行补助,最高补助可达40万元。南京市则将进一步通过数字和网络技术改造提升动漫业,并努力依托网络技术构建的传输平台和通道进行动漫产品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