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微课+线下课堂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7-11-14王斌
王斌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网络教学充分结合,实行混合式教育,建立一种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线上微课+线下课堂的组合式英语模式,利用线上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结合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线上微课+线下课堂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137-01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对教学目标和效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的关键,因此,针对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构建
通过线上微课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课堂之外的学习氛围,是一种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同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通过线上微课的形式,延伸课堂教学,并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等环节都公开在线上,实现教学过程的公开与透明。通过教师对单个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制作成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提供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从而形成一种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线上微课+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通过在线做作业、同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同教师在线答疑等过程建立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展开教学。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主题范围小、时间短。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精心的提炼与总结,根据所提炼的精华内容制作视频,时间控制在5-8分钟内,方便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碎片化时间展开有效的学习。以下将具体对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分析:
(一)课前规划、制作微课视频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根据所要讲述课程内容的重点、目标、类型等进行规划与设计,整理适合以网络微课形式展现的内容,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法向来是被学生认为最难也是最枯燥的部分,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融入一些生活元素,对语法进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融入到微课所创建的情境中,以情节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的目的。[2]
(二)线上微课的实施
教师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中,同时包含同本节课程相关的习题,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之后完成练习题,实现对知识的运用与巩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水平设置闯关式的习题模式,并同学生保持线上沟通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通过线上微课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完成新课程的知识讲解,也可以完成作业布置、批改作业和答疑交流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可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3]
(三)线下课堂答疑整合
通过线上微课的学习和练习题的巩固,学生可以将本节课程中不明白、不理解的知识点整理出来,教师收集学生所整理的内容,选取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相互之间先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补充和解答。线下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堂上同样是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的过程,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每个学生解答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解答,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第二,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和联系,将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对话练习中,实现对知识的连贯性学习;第三,在每节课程结束之后,都要采用相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建立情境、学生对话的方式检验,强化对知识的运用能力。[4]
三、结语
采用线上微课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除了教师同学生面对面讲解之外的第二课堂,以多媒体技术为平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形成线上资源共享、作业联系与评估的活动和线下课堂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过程,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将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獻:
[1]卢有霞.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教学实践改革与反思——线上“微课”+线下课堂[J].教育现代化,2016(3):82.
[2]王长征,叶云青.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5(6):216.
[3]陈婧.基于微课的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6):309.
[4]赵沙莉.基于微课的行业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0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