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的教学情感构建高中生物和谐课堂
2017-11-14陈晓梅
陈晓梅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倾注积极的教学情感,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的角度,加强自身的品德和知识修养,构建高生物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感;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谐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教学模式、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是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更易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如今的教育所提倡的是师德至上,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健康情感的感染,高尚品德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1]本文就以生物课堂中积极的教学情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2] 在听一些教师上课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回答的时候,教师总是面带微笑,不急不恼,耐心地给予启发、诱导。即使学生最终也没能正确回答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教师还是满怀期许的给以适当的鼓励,循循善诱之情溢于言表。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当有其他教师听课的时候,学生的表现往往普遍好于平时,教学效果也大大优于平时授课。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教师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和学生的主动配合;另一方面,教师优于平时授课的积极情感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教师教学情感
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然而,这种定义存在多种歧义:什么是态度?什么是体验?怎样理解“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等等。而且,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对于“情感”做出一个准确的哲学定义。事实上,作为教师,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情感的定义做一个严格的界定,我认为对于教师的教育情感不妨给出这样一个说法:凡是表现在教学中的积极、成熟而稳定、具有较强的控制的情绪,就是教师所具有的积极的教学情感。例如,在生物课堂中讲到关于受精作用、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这些基本概念的时候,总会有些学生会对相关知识歪曲理解,在课堂上表现出起哄,歪曲知识的本意,影响到整个课堂氛围,而此时教师必须以积极而稳定的教学情绪去把控课堂。
三、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控制功能和组织功能。教师授课时的情感流露,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对其他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讽刺挖苦,甚至更严重的心理或身体伤害,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态度。而这种消极的情感态度,很可能会对学生本人乃至其他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生的影响。而与之相反,当教师心平气和,循循善诱,以情动人的积极情感给予犯错误的同学时,其他同学也必能宽以待人,与人为善。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他们良好的情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这种良好的情感形成和发展过程与教师的积极情感密不可分。
2.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快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情绪背景,学生处于快乐——兴趣情绪状态时,会更多地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容易接受认知教学内容,从而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上。
例如,在向学生讲授“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蛋白质会成为生命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糖类为什么会主要作为供能物质?脂肪的什么特点使之适合储存能量?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和它的什么功能相适应的,能否互换呢?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才能激发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而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很难展现个性特征,也更难以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积极和谐的教学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构建生态和谐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個性化特征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建构高中生物和谐课堂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点工作,以教师的积极教学情感呵护和感染学生,实现课堂的和谐与民主,使课堂成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创新思维的和谐阵地,必定会对我们培育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马江南,黄代英.师重德善 自成和谐——谈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10期
[2]李正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