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沟通·开放
2017-11-14江雪萍
江雪萍
【摘 要】本文结合《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实践,阐述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如何进行概念教学。本节课改变了以往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巧设问题情境,从而激活概念课的教学;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重心下移的方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活动操作,真正开放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加深对概念的本质认识。
【关键词】概念教学;新基础教育
“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数是学生数学学习需要建立的最为基本的概念。”“因此,要借助于数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数概念不断形成和扩张的过程,感悟数认识的框架性结构的存在。”[1]数概念的知识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各种数,还要让学生把握数概念认识的基本结构。因此,教师在数的教学中,应掌握数概念的知识架构,形成有效的“长程”设计。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中运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改变了以往“散点化”教学,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合理重组加工教材,进行有效教学。
一、巧设情境,激活概念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极为普遍,采用有效地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因而,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需求,从而便于教师引入新的知识概念。
教学片段一:播放微视频“小动物数数”。
(小猫:“1、2……8、9、10,我数了10个小正方体。”小狗等一群小动物,边说边抛出正方体:“我也数了10个。”小正方体的数量越来越多,瞬间,小正方体堆积如山。小狗:“这么多呀!到底有多少呢?”)
师:猜一猜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八百、一万、五千……
教学时,教师将数的产生与发展这一生活实践的需要巧妙地设计成微视频,创设了数数的情境,随着小正方体的数量越来越多,摆放杂乱无序,使学生无法使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数数,从而引发学生原认知与现实的矛盾。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猜测估计,产生不同的猜测结果,从而激发学生数数的需求,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探究主体的角色,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理解概念。
二、找准起点,沟通内在联系
本节课,利用小动物数数的微视频,成功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接着通过微视频,动画呈现了将1000个零散的、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由一个一个整理到十个十个整理,然后慢慢汇聚成1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概念建立感性认知;而且这一生动自然地动态演示,抓准学生已有数的知识结构基础,巧妙地将个十百千这四个计数单位,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进行了勾连,无形中引领学生怎么数数,帮助学生利用数认识之间的结构支撑进行有效的迁移。使新的概念可以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并自然而然的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三、“重心下移”,有效开放
“新基础教育”指出真正开放的课堂,要做到“放”、“收”有机结合,实现“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追求教学过程真正“开放”,则需实现“重心下移”,把大问题真“放下去”,使全体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中。课堂上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独立面对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核心目标,设计了“大问题”进行多次操作活动,每个活动都具有实效性,使学生全员参与,实现“重心下移”,真正放下去。
教学片段二:借助正方体教学具进行数数。
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四人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尝试数数。教师巡视,收集有效资源。
生:我是这样数的,先数一条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2、3……8、9、10。一条有10个小正方体;再十个十个地数:10、20、30……90、100;接着一百一百地数,100、200、300……1000。这里有一千个小正方体。
师:“你能像这位同学这样,再数一次吗?”
全班同学借助正方体学具二次数数。
最后教师结合电子白板操作,再次数数。强化“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一千”。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
师:“刚刚通过数小正方体,我们知道了10个百是一千,那么()个十是一千嫩?”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生:“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所以100个十是一千。”
教师立即反问:“这个100是怎么来的呢?”
生:我们是这样数的,一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20个十,30个十……100个十,所以100个十是一千。
(一)以问促探,识概念
课堂教学时,教师抛出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大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进行思考,学生有效地使用教具进行自主探究,尝试数数,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通过讨论交流,从而优化数数的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效的生成资源,将可利用的资源内化教师通过巡视,捕捉资源,有选择的让某位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进行数数。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计数单位“千”,同时明白数数的规律。教学时,进行多次的数,让全员参与活动体验,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识新的计数单位,认识一千,并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
(二)以点带面,解概念
在学生借助学具认识“千”,知道“10个百是千”,理解相邻两个数位间的关系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个十是一千呢?”此时,部分学生会很快到推理出结果,但无法解释清楚。教师再次放下去,使每个学生再次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借助直观教具,进行数一数。这样可以很清晰地理解100个十是一千。打通了不是相邻两个数位间的关系,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使学生形成了一个认知结构,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数认识之间的结构支撑进行有效的主动迁移。
(三)以具攻难,悟概念
片段三:你拨我數
同桌合作,一人数一人用计数器拨珠子。
(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到202。
师:一个一个地数,199下一个数是多少?谁能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
生:一个一个地数,199下一个数是200。在个位上在加一个珠子,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边说边动手操作。)
(2)从220起,十个十个地数,数到320。
……
这个环节,按照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借助学具“计数器”动手、动脑、动口,在“拨”、“数”、“说”的过程中,完成对数数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在拨学具“计数器”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深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突破遇到拐弯处时先不知道下一个数是多少的难点。
这节课,本人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重组,改变教材呈现的原有的知识的顺序,把断裂的知识进行修复整合,引导学生借助和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建立千位的需求,将新的概念知识纳入到原本的结构体系中,突破知识“碎片化”教学。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操作体验,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理解和掌握概念,实现新知的内化。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