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7-11-14尉秀芸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活动化数学教学有效性

尉秀芸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要实实在在研究的课题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精心预设;活动化

就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部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准备充分,设计巧妙,学生比较感兴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二是教师没有精心准备,只是在课前看看教参和教材,然后简单地写出—个常用的流程,学生平静地、习惯式地学,教师点到哪里,学生就想到哪里,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课堂效率不高;

三是教师没有准备,只是拿着课本宣读,教师一味地“讲”,学生无奈地“学”,做足了教师的“接话虫”,学生的思维没有发展,只是在“泡堂”,课堂效率非常低下。

后两种情况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以第二种情况为多。究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情况。比如,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学校没有足够重视,教学习惯很难改变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更是对学生今后生活、工作习惯的误导。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在课堂上及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的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新课标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主动参与、体验与探究为基本策略,实现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到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新课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与解读的个性化、多样性,并把学习方式的培养以及通过学习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表现和求异思维都是课堂中的常态,而教师的责任恰恰就在挖掘学生的潜能。

对于量与计量的知识,如米、千米、克、千克、时、分、秒等知识的学习需要用体验的学习方式;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需要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多位数的认识》需要用讲授法;对于《观察物体》、《平移和旋转》等知识的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学习方式。

二、在课堂上善于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

“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那我们只能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学生上学才几个月,但他们对钟表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上课时,我用“猜一猜”这个教学环节引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画一画钟。这两个环节的内容教材上都是没有的,但却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可见热闹是教学的“外貌”,而非教学的本质,自然“热闹”也不是评价教学好坏的标准。相对于传统的闷课,我们要求新课程的课堂要“活”起来。显然,让课堂活起来绝不是简单的热闹。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地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三、在课堂上适时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的就是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支持、帮助和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发现数学结论和方法。

如教学“升和毫升”,这是一节概念课,许多教师觉得知道有这么两个单位及其之间的进率关系就“功德圆满”了。其实不然,要想在学生幼小的大脑里稳固地建立起这两个容积单位的空间表象,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必定要依赖生活中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体验学习”。一位特级教师设计了玩水、喝饮料的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体验1毫升、1升有多少,从而在大脑中建立起1毫升、1升的感性认识。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能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四、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探究式的课堂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讨论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操作,求出梯形的面积,结果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占大部分,通过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

(2)有數方格的;

(3)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4)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5)把梯形剪开再拼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进行类似的实际操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其次,让探索性的独立操作与机械的指令性操作区别开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做事前的各种规定,如: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然后怎么样;怎么摆,怎么看,怎么想等。教师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限制。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当学生想不出方法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聂艳军等.有效课堂:数学教学的朴素追求[J].小学数学教学.2005,5,16-18.

[2]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开放性 课程教材教法.2007,7,28-32.

猜你喜欢

活动化数学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