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017-11-14朱霞
朱霞
虽然学过建模相关的知识,但有些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却不能用建模的方法解决问题.建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数学问题,培养建模思维
在现代社会,要探讨一个问题,学生就要精确了解影响事情发生的因素,即学生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建模思想.例如,在探讨“影响铅球轨迹的数学模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联系学过的物理知识,设一人抛出铅球,并绘出铅球运行轨迹图,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结合重力及加速度的定理,影响L的因素为h,v,θ,从而建立铅球抛物线描述的方程式:x=vcosθ·t,y=vinθ·t-12gt2+h.(公式1)该方程式客观、准确地描述了影响铅球抛掷结果所有的因素,是铅球抛掷影响因素模型探讨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了数学知识以后,就要从精确化、宏观化、科学化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在探讨影响铅球抛物线因素的问题时,学生要从精确化、多因素、因素互动化的角度看问题.建立问题解决的模型,就是为了从这三个角度看问题.
二、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可以结合知识,找到影响问题的依据.如果影响问题的因素只有一个,那么影响问题的依据可能应用一个公式就能表达.影响问题的依据可能是多个公式时,学生就要结合数学知识,整理多个知识,整合出数学模型.例如,在探讨“影响铅球轨迹的数学模型”时,当学生找到影响问题的因素依据后,要结合数学知识找出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因素模型.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公式1是抛物线的描述方程.如果应用方程组探讨抛物线问题,就会使问题的探讨变得复杂.现整合问题探讨的需求,整合公式1.要探讨的问题是铅球投掷的水平距离L,事例的过程如下:y=g2v2cos2θx2+tanθ·x+h.铅球落地,可视为y=0,那么方程可为-g2v2cos2θx2+tanθ·x+h=0.应用求根公式求解可得:x=v2sin2θ2g±v2sin2θ2g2+2hv2cos2θg.在生活中,负根没有存在的意义,可得铅球的投掷距离模型为L=v2sin2θ2g+v2sin2θ2g2+2hv2cos2θg.(公式2)即为影响铅球投掷长度的模型.当学生找到影响问题的科学因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把问题视为一个函数问题,把数学公式整合成影响函数问题因素的函数公式,应用函数规律解决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這一函数公式,即为影响问题的模型.
三、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数据,调整数学模型
当学生建立一个模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调整模型,使模型精确度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在验证模型的时候,如果发现模型精确度不足,意味着学生忽视了影响模型的某一个或多个因素,或者没有探索出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探讨“影响铅球轨迹的数学模型”时,当学生得出公式2后,教师可以让5个学生实际抛掷,通过计算验证模型的精度.现测试出学生的出手的高度、速度、角度,获得实际成绩,计算理论成绩.高度、速度、角度、理论成绩、实际成绩的数值如下.学生A:2.03,13.18,40.23,19.41,19.57;学生B:2.01,13.56,38.68,20.31,20.42;学生C:2.03,13.56,37.74,20.75,20.52;学生D:2.05,14.96,39.01,21.67,21.68;学生E:1.97,14.09,35.14,24.77,21.52.从以上数值看到,学生实际投掷的成绩与计算的数据误差在10%~1.0%范围内,即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可以应用该模型探讨某项因素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建立模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数据,验证模型.如果发现模型不够精确,就要重新分析问题和因素的关系,找到影响问题的相关因素,或者分析因素之间互动的关系,直到模型具有一定的精确度.
总之,建模思维是一种宏观看待问题、探讨问题因素、分析因素之间关系的思维.高中学生必须具备这样的思维,否则很难持续学习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建模能力、调整模型精度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