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2017-11-14陈惠平赖五娘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陈惠平 赖五娘

【摘要】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效果。方法: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83例,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42例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β-hCG水平、阴道出血量、整体住院时间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3-0135-02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当前临床极为少见的一种异位妊娠疾病类型,指患者妊娠囊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的瘢痕处,严重者将直接引发产妇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并发症,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甲氨蝶呤是当前临床针对异位妊娠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其在终止患者妊娠孕囊发育、改善患者生理素质上均有良好效果,对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乳腺癌等疾病均有良好效果[2]。然而甲氨蝶呤在单独应用时效果仍然有待提升,本次研究将探讨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38岁,平均(32.2±3.7)岁,剖宫产至病发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2.7±1.1)年,停经时间40~80 d,平均(55.6±7.1)d,其中有1次剖宫产史者30例,2次剖宫产史者12例;对照组(41例)患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38岁,平均(32.5±3.6)岁,剖宫产至病发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2.5±1.2)年,停经时间40~81 d,平均(55.8±7.2)d,其中有1次剖宫产史者31例,2次剖宫产史者10例。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停经时间、年龄、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经超声检查、血β-hCG复查、术后病理检查及查体明确诊断;(2)既往均存在剖宫产史;(3)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肝及肾等器官性疾病者;(2)合并精神障碍或疾病者;(3)不配合本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2022674,规格:2.5 mg*100 s)单独治疗,用药方法为肌内注射50 mg/m2,1次/d。连续治疗10 d。

观察组患者与此同时添加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50202,规格:10 mg*10 s)治疗,用药方法为50 mg/次,2次/d。连续治疗10 d。

两组患者于治疗第4、7、10天时给予血β-hCG检测,若患者第7天β-hCG检查结果显示其相较治疗前浓度下降<30%,则立即给予患者备血、输液、麻醉及B超监视下清宫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治愈: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其孕囊缩小程度>50%或者直接消失,患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血β-hCG)治疗后下降至5 ng/ml;无效: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患者孕囊未缩小且持续增大,患者出现孕囊破裂而出现阴道出血症状,患者血β-hCG检查结果显示无下降,严重者甚至存在升高现象[2]。(2)治疗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水平、阴道出血量、整体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3]。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治愈率(92.9%)与对照组患者(7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水平、阴道出血量、整体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口腔溃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出现口腔溃疡4例、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可简称为CSP,指受精卵着床在以往剖宫产瘢痕部位,瘢痕部位发生胎盘植入、粘连等状况,甚至可穿透子宫,因其妊娠不良结局,属于剖宫产的一个远期并发症,也属于异位妊娠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症状。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增高,若误诊呈早孕,给予人工流产处理,容易出现子宫破裂、术中大出血等状况,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丧失生育能力。怎样更好地防范和认识此风险,一直以来属于妇产科各医生和学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有关研究显示,随着剖宫产在产妇分娩时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疾病的病发率也在不断提高[4]。也有统计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各个地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病发率参差不齐,不同地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在所有异位妊娠患者群体中的占比分別为0.15%~6.1%[5]。而针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病发原因当前则仍然缺乏相应的调查统计,有关研究认为,其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子宫切口缝合不全、缝合方法应用不当,例如缝线之间距离太宽、肌层之间并未严格对齐、切口感染而出现瘢痕部位的微小缝隙等[6]。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在妊娠早期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必须及早治疗,否则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

当前临床针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治疗方法仍然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方法为主,其中药物治疗较为常用[8-9]。米非司酮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被广泛应用在早孕、中期妊娠引产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0-11]。同时米非司酮还能够有效抑制产妇体内滋养细胞的不断增殖,对其产生诱导、凋亡作用,切断妊娠囊的营养供给,加强对妊娠囊的终止、抑制作用[10]。而甲氨蝶呤则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其能够与产妇体内细胞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进行充分结合,从而阻断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的过程,达到抑制嘧啶的合成过程、干扰DNA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程,最终导致胚胎滋养细胞不断分裂,并达到胚胎死亡的治疗目的。临床研究也已证实,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产妇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其虽然能够杀死胚胎,但却不会对患者的子宫正常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促使患者体内病灶组织充分吸收,即使大剂量的甲氨蝶呤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应用中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11-12]。本次研究中给予本组患者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两种药物能够通过各自的有效途径对胚胎产生作用,且不会对产妇造成多余的不良反应,能有效促进产妇宫颈快速成熟、软化及扩张,降低产妇体内血hCG水平。即使患者未达到终止妊娠的效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清宫术也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大出血、子宫穿孔的发生率[13-14]。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抑制患者继续妊娠,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珪健健,张碧黎,章淑琴.11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107.

[2]黄艳芳,谭红,张峰莉,等.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1例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1):20-21.

[3]范红,方小玲.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2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0,14(3):288-290.

[4]陈卫红,马银芬.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1 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4):463-464.

[5]李玉梅.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5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197-198.

[6]何玉政,杨林.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早期保守治疗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36):6725-6726.

[7]缪芳,姚穗.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早期妊娠40例诊治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0):2017-2018.

[8]梅珊珊,叶明,范雪梅.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广州医药,2010,41(2):25-27.

[9]林娟,闫咨儒.甲氨蝶呤介入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臨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36):5098-5099.

[10]刘彦肖,赵彦婷,郝国荣,等.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5):84-87.

[11]凌娟.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9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349-350.

[12]马清明.甲氨喋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118-119.

[13]刘士梅,史琳,孙锡红.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内生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9):1074-1075.

[14]王莉,刘晨.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序贯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23例[J].武警医学,2014,25(7):733-734.

(收稿日期:2017-04-28)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乳腺癌术后静点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