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价值与对策

2017-11-14黄志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职生价值对策

黄志华

【摘要】社团活动课程化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路径。社团活动课程化,以自我尝试、自我实践、自我成长、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通过人们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进行的,促使自己的政治和思想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发展的教育活动。近年来,就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发现存在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社团活动课程运作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尝试运用“一拆分二结合”的工作思路进行社团活动课程化,从而充分发挥社团活动课程德育功能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价值;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39-02

一、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含义及开设的必要性

所谓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实践类课堂进行实施,并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构进行评价。一方面,它既具有课程的特性,往往以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的延伸出现,有周密的计划安排,有全程的教师指导,有规范的教学管理,有系统的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它有具有社团活动的特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成为现代教育的潮流。立足于促进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实践、自我成长、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进而学会自主选择和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社团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提高德育实效,强化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打破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体修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尝试从中职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思开设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课程建设。

二、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基本构想与实施策略

在中职学校实施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和专业设置,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进行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多年的德育实践教学经验和其他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探讨模式,本人认为可以按照“一拆分二结合”的工作思路进行。

(一)将原有的德育课程化整为零,实行学分制拆分教学内容

国家新规划的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共分六本教材,分别是必修:《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德育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选修:《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常规教学中,是将必修的四本教材分设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循序开展,选修的两本教材融合地设在第五学期开展。结合本人多年的德育实践教学和经验,现想尝试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实施过程中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将六门教材重新整合和重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融合,并将社团活动引入德育课堂中。

我们需要将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实行学分制的形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建立“基拓”型整体课程结构,对德育课程分设“基础类”和“拓展類”两级课程,分别设置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兼顾学生的基础学力与能力、特长共同发展。在“基础类”德育课程中,主要针对的是中职德育课程中必修部分,如哲学观与人生价值观的建立、职业道德的培养、法律意识的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框定、经济与政治的认识等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可采取大课的形式集中教学,设置必修学分,按教学计划分设各学期开设。选修的“拓展类”课程可细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拓展、兴趣特长拓展、活动拓展四类,其中,这四类拓展课程均以社团活动课程的形式组织开展,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集中利用每周的固定时间、特定地点开展,教师全程参与,辅助和指导学生以社会活动的形式开展指定内容的学习,期末教师评价、认定学分。

(二)社团活动与德育课程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要求,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可见,对于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来说,“主战场在课堂”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储备并不能全部的转化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而普遍的能力是需要通过具体的知识实践与技能去实现的,人格与道德的养成也需要借助具体的行动来潜移默化。

基于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社团活动作为德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艺活动,实施多元评价,落实因材施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来促进学生在品德、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可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摄影协会、计算机协会、互帮工作坊、书法学会、财经协会、音乐协会、风舞团、创业工坊等系列学生社团,结合德育课程内容,把这些社团活动引入教学中,形成我们的社团活动课程化教学。

(三)社团活动、社团活动课程与专业课程三者相结合

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是平行的:社团活动是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课外开展的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课程是相关社团活动作为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在与社团活动开展的同时,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切入,从而使得社团活动课程更具规范性和专业性。

第一,利用社团活动课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度,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校中开设财经协会,针对该社团开展相关金融投资方面的讲座,并结合财经类专业知识授课,甚至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小金额的投资理财实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将社团活动作为专业课程所学习的实践场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舞台,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例如:在学校中开设摄影协会,通过社团的形式开展一系列的摄影竞赛,组团出外采风,并将相关作品参与国内各类比赛,学生参与的平台越大,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越强。endprint

第三,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开设社团课程的能力。社团活动的交流范围,既可以是在本校内同专业同行之间,也可以是与本校内不同专业,更可以是与外校的不同专业、不同社团之间。通过社团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社团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与水平。

第四,利用社团活动课程的培训来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以往的学生社团主要是学生的课外活动,采用的是老社团“带”新社员的办法,利用QQ群、纸质资料印发、宣讲会、培训会等方式传承社团知识,时间少、途径窄,新社员独立参与社团活动需要花较长的时间。社团活动课程化为社团知识与活动的传承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通过老师的课堂讲授、同学的课堂参与等,学生就能很好地熟悉社团的活动,带动社团活动良性、健康地开展。

三、社团活动课程化德育功能要注意的问题

社团活动课程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在中职学校德育中值得大胆尝试。它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巩固、专业技能的锻炼和成熟,而且对学生道德观念的领悟和践行、思想修养的关注与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在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规范社团活动课程的运作

由于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尝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运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社团活动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开设自由化、随意化;开设的社团活动课程缺乏规范的课程计划,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形式、评价体系;没有形成一支比较稳定成熟的社团活动课程教师队伍,虽然每门课程都配有教师,但教师在注意力和工作重心大都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缺乏吸引教师投身社团活动课程的相关机制,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因此,要规范社团活动课程的运作,这是发挥社团活动课程德育功能的基础。

(二)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在教师指导方面,以往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过分强调社团活动课程的课程特性,把社团活动课程等同于一般的学校课程,教学成为了满堂讲授、课后练习的简单重复;二是过分关注课程的活动特性,完全由学生自主活动,缺乏教师的基本指导。

显然,这两个极端都是不恰当的。造成这种极端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自身,有的教师对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至于对这类课程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教师无法对这类课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出现社团活动课程教学成效不显著的现象。因此,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充分发挥社团活动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保证。

(三)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课程的参与度

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读书不一定是他最喜欢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除了文化知识方面的其他各方面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不能让他们的生活也枯燥,要让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有自己所想、自己所爱、自己所玩,从玩中学、学外玩,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积极性、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有的学生在选修社团活动课程时,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听名字时感觉很有兴致,可是“一入课堂深似海”,几次课后就发现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从而兴趣全无。也还有一种情形,作為选修课,选修人数有限制,在选课方式上采取先到先得,一些同学往往无法选上自己心仪的社团活动课程,只能接受学校的调剂,而调剂的课程有可能不受该生喜欢。这样,必然导致兴趣的缺乏,加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难免下降。

此外,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往往对学生有一些特定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例如,音业协会需要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风舞团要求有表演、舞蹈的基本功底;计算机协会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等等。要想在社团活动当中表现出色,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学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并勇于去展示自己。如果缺乏基本的素养,或性格过于内向,则会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影响教学中的参与。

学生的参与情况直接影响到社团活动课程的效果,直接影响社团活动课程作用的发挥。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课程的参与度,才能使社团活动课程德育功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职成[2014]14号.

[2]高勇.学生课程活动的课程化.教育旬刊,2014(11).

[3]秦守刚.中职学校学生服务型社团活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24).

[4]陈惠.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初探.职教探索,2014(189).

[5]李江红.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问题与策略.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12).

[6]张玲等.构建社团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生价值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