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1-14太来提·阿吉
太来提·阿吉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心血管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2例作为样本,以46例为一组,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联合给予患者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1.36±0.19)次/d、发作时间(5.11±0.81)min/次、治疗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将曲美他嗪与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联合应用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曲美他嗪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8..01
不稳定性心绞痛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服药治疗,以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疾病常规治疗药物以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等为主,临床效果欠佳。本文于本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观察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以46例为一组,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3.25±1.50)岁。病程6 m~5年,平均病程(3.00±0.69)年。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53.22±1.41)岁。病程
4 m~4.5年,平均病程(3.10±0.65)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者,纳入本组研究范围:(1)患者均已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2)患者未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患者无严重精神类疾病。(4)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药物以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为主。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患者曲美他嗪治疗:(1)用法用量:20 mg/次,3次/d。(2)疗程:15天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发作频率与发作时间两项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依据
根据两组患者发作次数减少情况,判定治疗效果: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8%及以上时,认为治疗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小,发作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治疗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指冠状动脉狭窄继发斑块破裂,致使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及缺氧症状出现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属于冠心病急症的一种[1]。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与时间,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研究指出,严重者每日发病次数可达3~4次,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2]。
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治疗药物与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以及硝酸盐类药物为主[3]。阿司匹林为心血管疾病常用治疗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将其应用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及缺氧症状,降低疾病的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β-受体阻滞剂包括卡维地洛、普萘洛尔等,可选择性的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具有增加心肌收缩能力、松弛心脏平滑肌的功效。将其应用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对于疾病发作频率的降低,同样具有积极意思。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4]。硝酸盐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以硝酸甘油为主要代表。临床研究表明,当心绞痛发作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含服,可有效避免患者死亡。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上述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2.89±0.56)次/d、发作时间(7.19±1.23)min/次、治疗有效率84.78%。
曲美他嗪为抗心绞痛心血管药物之一,当患者心肌缺血及缺氧问题发生时,给予其曲美他嗪口服,可有效提升机体细胞内ATP水平,改善细胞环境。将其应用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对于患者发病频率的降低,以及发作时间的缩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本文研究发现,将曲美他嗪与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盐类等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后,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1.36±0.19)次/d、发作时间(5.11±0.81)min/次、治疗有效率93.48%,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
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反应等。本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两种治疗方法均较为安全。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及呕吐,未经处理,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未对疾病治疗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给药需注意,应告知患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表现。当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需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处理。
综上所述,应将曲美他嗪与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联合应用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高娅男.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3):177-179.
[2] 那 坤,武 亮.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0):1268-1270+1274.
[3] 张士金.不同剂型活血化瘀中药治療心血瘀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1-13+15.
[4] 韩 东.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12):29-29.
[5] 独孤昌军.浅谈心血管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1(10):1-2.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