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探究式高中化学复习教学设计及实例

2017-11-14周徐陈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红褐色水解考查

周徐陈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案例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设计探究方案,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一、在复习教学中设计探究方案

1.了解学生的学情,分阶段设计方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则,设计适合学生现有知识及理解水平的探究方案.

2.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在复习教学中,强调学生积极自主归纳整理,但是面对繁多的知识点,学生通常无处下手.通过教师设计的探究方案,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能够驱动学生随着探究方案问题的由易到难,寻找规律,总结知识.

3.选取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教师要对习题进行研究,并从课本习题、往届高考真题、每一年课标变动的地方所对应的题目出发,将具有代表性、总结性的习题通过探究方案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4.探究案例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外延性.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探究案例,要能继续拓展,联系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复习某个问题时能继续延伸到其他的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自主探究式复习教学实例

探究实例:分析Fe3+与SO2-3之间的反应类型.知识链接:Fe3+具有氧化性,能在水溶液中水解,Fe3++3H2OFe(OH)3+3H+;SO2-3具有还原性,也能在水溶液中水解,SO2-3+H2OHSO-3+OH-.问题1:两者之间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什么?问题2:两者之间可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的设计,考查两种离子之间的氧化還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回忆、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及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通过问题2的设计,考查盐类的水解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这两个问题,可以继续拓展,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利用下列实验用品,设计三个实验,证明哪种猜测正确.实验用品:浓K2SO3溶液、稀HCl溶液、BaCl2溶液;用到的其他仪器.

实验1:取10mL K2SO3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BaCl2溶液,然后加入稀HCl溶液.问题3:上述实验有什么目的?

设计意图:此问题考查常见离子SO2-4的检验.如果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意味着溶液中有K2SO3溶液发生了变质.由此问题,可以拓展到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

实验2:在试管中加10mL FeCl3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K2SO3溶液,其溶液颜色的变化由黄→红棕色,没有产生气泡和沉淀.如果再加过量Na2SO3溶液,溶液颜色由红棕色加深至红褐色.问题4:以上实验最后生成的红褐色物质是什么?向这个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Cl溶液,会产生什么现象?问题5:上述实验现象表明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问题4考查了胶体的聚沉和Fe(OH)3的化学性质.红褐色的物质是Fe(OH)3胶体,加入HCl溶液,即加入可溶性的酸,先产生胶体的聚沉(红褐色沉淀),主要成分是Fe(OH)3,然后沉淀溶解(Fe(OH)3+3HCl3H2O+FeCl3),形成黄色溶液(Fe3+的颜色),同时产生气体(K2SO3+2HCl2KCl+H2O+SO2↑).由此问题,可以拓展到胶体的性质.问题5中,由于实验中产生了红褐色物质,说明产生了Fe(OH)3胶体.也就是说,证明了实验中发生了双水解.

实验3: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实验2中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盐酸.问题6:上述实验现象表明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产生了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也就是说,实验中在发生双水解的同时,也有氧化还原反应存在.

问题7:问题1~6,是基于FeCl3溶液与K2SO3溶液的反应,如果将其中的K2SO3换成K2CO3溶液,其原理是否一样?现象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问题主要考查SO2-3与CO2-3性质的区别与联系.SO2-3有还原性,而CO2-3没有还原性,所以Fe3+与CO2-3之间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3与CO2-3均属于弱酸的酸根阴离子,两者都能水解,且与Fe3+的水解相互促进.FeCl3与K2CO3溶液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以及红褐色沉淀,与FeCl3与K2SO3溶液反应的现象不同.

总之,在自主探究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点有机整合到问题中,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探究方案,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褐色水解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番石榴中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法提取工艺优化的比较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远志水解产物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