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闻天调查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实践观

2017-11-14许阿娟

西部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践观张闻天调查研究

摘要:著名理论家和实践家张闻天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实践观,深入人民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宝贵贡献。他在调查研究中运用的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客观规律分析法、局部与整体分析法以及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确保党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为导向、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的实践观,为当今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张闻天;调查研究;方法论;实践观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根据党的事业和工作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为党制定革命和建设的决策做出了宝贵贡献。他关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和实践观,既是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理性研究和思考,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一、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张闻天在调查研究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客观规律分析法、整体与局部分析法,对中国革命或建设中涌现出的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为党制定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阶级分析法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中,阶级社会存在相互对立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通过对被统治阶级的经济剥削来占有被统治阶级的劳动成果和血汗,实现财富的掠夺,达到他们的统治;当阶级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被统治阶级难以维持基本生存的时候,便会奋起反抗,产生社会革命。阶级斗爭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进行阶级社会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中,张闻天首当其冲地自觉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的重要创举。

首先,张闻天以阶级分析法分析外国资本主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关系。1931年,他在撰写的《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的研究》中,运用大量严谨的调查数据揭示外国资本主义、中国买办和中国农民之间存在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蕴含的剥削关系揭露无遗。他以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事实指出,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的本质是剥削中国人民,这种剥削关系,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阶级关系;帝国主义与中国的斗争,实质上是扩大了的阶级斗争,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剥削中国人民的殖民本质。

其次,张闻天运用阶级分析法解释中国社会的阶层、经济构成和矛盾,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和任务。在著名的晋陕调查、东北调查中,他说,“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经济利益”①,“谁不能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的各种形势下,看到或揭示出不同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并且自觉地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谁就不配称为马克思主义者”①。他说,“对阶级力量对比的分析,是马列主义的基本方法,也是决定一切政策的基础”②;“我们在经济政策上必须实行一条明确的阶级路线,这条路线应该是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紧紧依靠群众的合作社经济,改造小商品经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防止与反对商品的资本主义民主主义经济所固有的投机性与破坏性。这条路线是力争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路线”,“只有根据这一条阶级路线,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经济建设计划”。③

(二)矛盾分析法

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也是解决重大问题的核心方法论。

张闻天是党内最早一批将矛盾理论运用于分析社会问题的领导人之一。

在晋陕调查和东北调查中,张闻天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看成一个巨大的矛盾体,认为上至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下至人民群众的衣食温饱,都存在矛盾运动。他基于丰富的调研经验和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与经济、人民生活需求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了透彻分析,在面对具体经济性质、农村经济、私资与公资等问题上,运用矛盾无处不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运动的特征等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对根据地经济的性质、过程、发展程度、主要问题、如何解决等进行了详实科学论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根本动力学说的真理性。

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内公私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张闻天说,“公和私是一堆矛盾而又统一的范畴。没有私,就无所谓公,反之亦然,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互为条件而存在的”③;“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公无私的‘私,是‘损害集体利益的私,‘假公济私的私,而绝不是个人在集体收入中所应分得的份额的私。这种应得的私,是每个人应有的正当权利。反对这种私或否认有这种私,这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的‘左的空谈”③。张闻天关于公和私的矛盾论断,承认了独立于国家利益之外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承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对立统一,承认人民正当的生活生存需要,为党和国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依据。

(三)客观规律分析法

张闻天的调查研究,不仅重视客观事实,同时也重视运用客观规律分析法对客观事实进行揭示和解读,而非想当然地得出结论。他特别强调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尤其是剩余价值和劳动二重性规律,说:“只有分析清楚了社会主义劳动二重性、商品二重性的特点之后,才能分析其他的经济范畴。”④他认为,“一切经济规律如何发展、如何实现,都决定于许多具体条件,如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物质资源、人们觉悟水平等。同一经济规律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所以利用经济规律,必须研究各种条件,使经济规律获得最有利的结果”⑤。新中国成立之初,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具体分析了各种经济成分及其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从而为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奠定了认识基础。endprint

最可贵的一点是,即使在“大跃进”那样狂热的年代,张闻天也不随波逐流,仍然能够冷静地看到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及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在他的调查研究中坚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以理论家的冷静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智慧,力排“左”倾众议,运用客观规律分析法揭示了当时国家经济运行和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生产决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的理性原则。

(四)局部与整体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事物看成一个具有联系的系统,认为局部构成整体,整体影响局部,局部的有机组合增加事物的整体效能。张闻天作为党内久负盛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以其对“着重典型法”[1]和“分析和综合法”[1]的总结和践行,充分体现了他将局部的政治经济工作看成国家整体工作的有机构成、并借助政治经济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来促进国家整体治理优化的调查研究方法论。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苏区,他认为,从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全局出发,“要发展苏维埃的经济,在目前不尽量利用私人资本是不可能的”⑥,论述了作为苏维埃经济成分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整体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张闻天即使在遭受排斥打击而蛰居肇庆时,仍不计较个人得失,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局部与整体关系理论运用到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调查研究之中,写出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调查研究报告。

二、张闻天调查研究的社会实践观

(一)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他说,“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人民群众是主人,党是勤务员”⑦;“人民群众之所以需要共产党,就是因为它能为人民群众服务,它是人民群众手中进行解放斗争的工具”⑦。在调查研究中,他将发动群众实现自己的利益看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予以遵循。他说:“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或忘记无产阶级经济的、物质的实际利益,而空谈什么抽象的政治或伦理的道德原则。一切好听的言论、声明和主张,都必须考察其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能抱轻信的态度”⑧;“为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还是为少数人的物质利益而斗争,是无产阶级政治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分水岭”⑧。张闻天调查研究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以确保证党始终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为导向

如何使党始终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使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实现人民利益,是张闻天一切调查研究的指南。他通过在实践中的调查研究,检验党的政策、方针是否能代表和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为此他倾尽了毕生的心血。

1942年,张闻天在中央安排下组队进行晋陕调查,目的是检查共产党政策法令的实行情况。从全局上看,晋陕调查就是一次根据实践标准检验党的政策法令是否符合人民利益的过程。通过调查,他得出了一个明确而科学的结论,就是要使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从而确保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就必须利用和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经济。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1961年,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时人民群众缺吃少穿的状况,写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著作。针对一些人对党和人民关系的模糊认识,张闻天专门写了《人民群众是主人》一文。

(三)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

张闻天晋陕调查的实质,是在调查研究中寻求党的局部执政的“是”的过程,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晋陕地区的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经验的过程。

张闻天在晋西北兴县对当地农村的经济成分的调查研究就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报告中,他通过对农村经济成分和现状的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和资本积累原理对为什么要发展新式资本主义进行了阐发,得出结论说,当时的目标应当是发展新式资本主义,从而为社会主义做好前提而不是直接搞社会主义。实事求是,是张闻天调查研究的生命所在。

三、张闻天的方法论和实践观对国家治理的当代启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对内,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必须更贴近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不断提升党在新的经济政治环境下分析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对外,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需要以更加冷静的头脑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独当一面。张闻天的方法论和实践观,对党和国家解决当今面临的新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认识实际,探索规律。在建国后的历史中,我们党曾经出现过“大跃进”的政策偏离和“文化大革命”的全局错误,其所走的弯路,归根结底是没有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听取群众意见,忽视客观规律。因此,像张闻天那样注重调查研究,善于认识实际,探索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规律,是党在治国理政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的方法。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能够了解到真相,就必须做到细致、耐心、真诚地倾听群众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向倾吐心声和想法;还应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科学的结果,从而才能作为党制定政策和建设方案的可靠和有效依据。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忘记人民就会被历史抛弃。张闻天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和实践观,反映了人民群众利益就是国家根本利益的思想。在经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计划。然而,应该看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还没有完全实现,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和尖锐的对立。借鉴张闻天的方法论和实践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农业农村问题、城镇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打工者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等进行调研,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党能够对中国当今经济性质进行实事求是分析,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的真正实现而不是把急于求成作为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而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实践观。借鉴前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借鉴党在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走的弯路,我们发现,张闻天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实践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钥匙,从而是党治国理政的法宝,偏离它,必然背离党的初衷和人民的期望。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实践观,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注 释:

①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論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的研究》一文。

②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读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经济政策论述的批注》一文。

③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的公私关系》一文。

④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应重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一文。

⑤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要正确认识也运用客观经济规律》一文。

⑥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五一劳动节与执行的检阅》一文。

⑦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人民群众是主人》一文。

⑧选自《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8)中《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一文。

参考文献:

[1]詹真容,张健.张闻天的调查研究理论述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11).

作者简介:许阿娟,女,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在读博士生,陕西理工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石鸣)

猜你喜欢

实践观张闻天调查研究
张闻天陈列馆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试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