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概念再分析

2017-11-14程雄飞王先亮

西部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造者毛泽东革命

程雄飞 王先亮

摘要:关于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研究,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该文从红色资源的理论前提、创造主体、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红色资源概念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在这一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

关键词:红色资源;概念;分析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形成判断、推理、新的判断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形成、发展的基础。红色资源这一概念是人们认识红色资源的起点,也是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形成、发展的基础,进而有利于红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至关重要,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时至今日,在关于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研究中,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精神、载体、有价值及时间等关键词。笔者认为,红色资源这一概念可以表述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在这一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对这一概念,笔者分析阐述如下:

一、红色资源存在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类实践活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属于一项人类实践活动,因此,必然受到意识的指导。理论是一种意识,是意识的系统化、科学化的结果,它是红色资源存在的前提。在众多理论当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长存。

(一)马克思主义再认识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们基本都取得一致同意。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创立并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继承、发展的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三维一体、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三维分别指的是创造者维度,阶级属性维度,内容维度。从创造者维度看,又可以分为个人创造者和集体创造者,正面创造者和反面创造者。从个人创造者来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启蒙者,马克思、恩格斯是创造者,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是发展者,习近平是集大成者。从集体创造者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等个人创立的理论都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集体进行的罢工、斗争等集体运动;即使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来源于中国人民共同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正面创造者指的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指向人类社会未来的创造者,即马克思主义者,以上所述的个人创造者及集体创造者都属于正面创造者。然而,人们在肯定正面人物的伟大功绩时,往往忽略反面人物的作用。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创立发展的。反面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中起了客观的积极作用。从阶级属性维度看,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工人阶级属性,这是正确的;但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看作是无阶级属性的,正如“无运动也是一种运动”一样,无阶级属性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解放,到那时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没有阶级之分。从内容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布局等等。

(二)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

笔者在自己提出的红色资源概念的表述中,提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意在突出马克思主义对红色资源这一事物的指导作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红色资源,这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新中国成立这段革命历史进程中得到证实。马克思主义自从创立开始就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在传入中国后同样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非难,使得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的道路異常曲折,甚至差点断送了革命前程。例如,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使得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这种“左”倾冒险主义表面上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它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推行“城市中心论”反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在这种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挫折是必然的。然而,毛泽东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根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依据这一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并发展了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战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资源也就从此诞生了,并呈燎原之势。

历史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之一的毛泽东思想是红色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前提。

二、红色资源的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资源一般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是先于人类社会而客观存在的资源,而社会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红色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具体指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形成的资源。

(一)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对于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应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为前提”。[1]笔者在提出的有关红色资源概念的表述中,强调“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按照语法分析,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修饰词是“以毛泽东为领导”,说明在红色资源概念中提到的共产党既不是国外共产党,也不是邓小平为领导的共产党,更不是胡锦涛、江泽民、习近平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这表明红色资源与毛泽东有着密切关系。毫不夸张地说,红色资源就是毛泽东的专利。从时间上看,红色资源产生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毛泽东是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到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的诞生,他都与红色资源产生时间上相一致。从毛泽东贡献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长征,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抗日统一战线的制定,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他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论著,都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直接来源。endprint

(二)中国共产党的主导地位与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

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者。但是仅仅靠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重任的,还要靠广大人民群众,正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2]355在红色资源的创造发展中,中国共产党起主导作用,而中国人民是主体,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发展着红色资源。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红色资源的创造中起主导作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从中国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民领导的起义、先进地主领导的社会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不能胜利完成历史交给的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历史任务。究其原因,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农民、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在当时行不通。农民的小农意识,“无人不均匀、无人保暖”的大同思想,决定了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而已;开明绅士、地主及资产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没有根本动摇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成人员,如毛泽东、陈独秀及邓小平等,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比封建制度统治制度下的农民先进。其次,中国人民在红色资源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是理论与实际的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也是红色资源的创造者,并在创造中处于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一是中国封建制度存在时间漫长,制度严酷,封建制度下的农民人口数量多,受剥削压迫重,因此革命性很强;二是由于封建等级森严,广大农民没有条件接受教育,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接受先进思想,因而不能像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一样觉悟高,也就不能处于主导地位而只能成为参与创造红色资源的主体。最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红色资源的创造中互相推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方针政策推动中国人民进行红色资源的创造,同时中国人民在红色资源的创造中形成的经验,反过来被中国共产党加以消化吸收,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三、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

水、光、空气、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自然资源,可以不經过人们的实践而客观存在于自然中。红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截然不同。它一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通过对这一革命实践进行总结、升华,从而提炼为这一时期的革命精神;换言之,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是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

(一)革命实践本身是一种红色资源

有学者认为红色资源“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3];或者“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4];又或者“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 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5]上述学界都把红色资源界定为人文景观、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等物质的东西和精神魁宝、民族精神等精神上的东西,是一种静态分析。如果从革命实践动态分析,可以把红色资源界定为一种实践活动,或者说革命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红色资源。从这一角度看,红色资源包括根据地建设实践、军事斗争实践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种包含了政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根据地建设,都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这种红色资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军事斗争中,毛泽东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及游击战、地雷战等战术,对当今军队建设都有积极意义,是军队建设的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军队、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大纪律、八项主义、实事求是、科学世界观等等。关于是否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视为红色资源这一点,有学者认为红色资源可以概括为“对教育客体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6]可见,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视为红色资源是合情合理的。

(二)革命精神是红色资源的本质表现

革命精神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一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产生的精神面貌。从纵向看,革命精神具体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探索创新、实干兴邦的西柏坡精神。从横向看,革命精神具体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7]红色资源表现为实践活动、精神及精神载体。革命实践活动、革命精神及精神载体三者相互联系,革命实践是在意识、革命精神指导下进行的活动,革命精神是贯穿于革命实践的灵魂;而革命遗迹、纪念馆、博物馆、历史文献等红色物质载体,则是贯穿着革命精神之革命实践的历史遗存、烙印或历史记录,它们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教育、开发利用价值。由此可见,革命精神是一条主线,连接着革命实践和精神载体,是红色资源的本质表现。红色资源是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的统一。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笔者是按照“谁”依据“什么”、“干什么”这一既简单又朴素的逻辑思路来对红色资源概念进行分析、阐述的。其中,“谁”指的是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什么”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干什么”指的就是革命。

参考文献:

[1]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4]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5).

[5]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6]王姣艳,李振东.浅论革命老区高校的红色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

[7]陈世润,熊标.革命道路·革命理论·革命精神: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J].科学社会主义.2013(3).

作者简介:程雄飞(1982--),男,江西婺源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先亮,男,山东人,作者单位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石鸣)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者毛泽东革命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
粉红革命
让教师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创造者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