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训赛融通的高职建筑力学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2017-11-14江怀雁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和不足,基于训赛融通的教学改革理念,借鉴各类结构模型竞赛的模式,在该课程中开设实训环节,以“纸质模型设计与制作”为实训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合班级竞赛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训赛融通 任务驱动 建筑力学 实训 纸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029-02
一、建筑力学开设实训教学环节的提出
建筑力学是高职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本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如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钢结构、模板支撑体系设计等,这些课程中的设计计算和验算均离不开力学理论知识。因此,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建筑力学的教学效果,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意义。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展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多数学生在学完力学理论之后,掌握的知识能力仅限于解答课后作业及考试中经过反复练习的概念题和计算题,如同“纸上谈兵”,离融会贯通有一段距离,依然不能够应用所学力学理论独立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开设实训教学环节是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环境,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力学理论知识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克服课堂教学中过于专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
二、基于训赛融通开展建筑力学实训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见,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将职业技能竞赛所考核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与课程实训项目的培养目标相融合,即训赛融通的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
建筑力学知识体系庞大,要在有限的实训时间里切实增强学生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在选题上下功夫。我院力学课程组的教师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及各省份广泛开展大学生结构模型竞赛,参赛对象为土建类专业本科生和高职生。此类竞赛主要考核学生结构概念设计、力学分析和制作工艺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核心知识以力学为主,但要求的知识广度、深度及综合运用能力较高,这对初学力学知识的高职低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院教师结合高职学生基础平台不高的特点,将大学生结构模型竞赛所考核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到实训教学中进行合理选题,以“纸质模型设计与制作”为实训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个型优、质轻、高强、艺巧的结构,例如单跨简支结构、自立式塔式起重机、肋梁楼盖模板支撑体系等,用数值仿真软件分析内力,进行构件截面设计,并用纸质材料制作出来进行加载试验,测定其承载力,并以荷重比、制作质量、理论方案等作为评价模型优劣的主要考核指标,开展班级竞赛。自2012年起至今,我院连续6年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建筑力学课程理论内容结束之后开设了实训教学环节,整个实训过程分为实训准备、实训开展、实训质量评价三个阶段。
(一)实训准备
实训准备工作包含以下4个要点。一是实训课时安排:实训周2周或正常上课18-24学时配合课余时间。二是实训场地安排:教室和专用模型制作室。教室用于模型方案设计、计算、优化、计算书编制等;专用模型制作室用于模型制作和加载测试。三是分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考虑到分工协作的需要,每个小组由3到5名学生组成为宜,做到每人都能参与,分工有条理。四是材料发放:教师将模型制作材料发放给每个小组,包括白卡纸、白乳胶、棕线等,以及模型制作工具,如裁纸刀、小木刷、杆芯等。
(二)实训开展
实训开展采用任务驱动法,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实训任务围绕模型设计→试制模型→试探性加载→模型优化→正式制作模型→正式加载试验这条主线展开,依据主线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实训子任务,由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实训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解惑的辅助性角色,具体的设计、计算、制作、测试、优化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角色转换。由于实训任务明确,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的主动性以得充分调动。由于实训题目没有固定的现成答案,学生需要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完成各项任务,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实训质量评价
实训通常具有相对自由、随意性大的特点,为了客观反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表现,促进积极、有益的竞争,学生实训质量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大部分。过程评价是对出勤纪律、合作互助、小组阶段性成果等进行考核,体现出学生平时表现的情况;结果评价将各小组的实训成果进行班级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实践表明,这种评价方法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成效
自2012年起,我院连续6年在2011级至2016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建筑力学课程中开展了实训教学改革。为了解实训效果,从而帮助今后改进教学,实训完成之后,都会对每一年级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調查结果表明:建筑力学课程理论教学环节之后增设的实训教学环节,在培养创新性思维和竞争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值仿真软件分析能力、运用Excel和Word等办公软件辅助计算和编制计算书的能力,以及提高力学的学习兴趣、建立合理的结构概念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同时,在模型制作和加载试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及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调查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直接向指导教师反馈:在课堂上原本找不到学习力学的乐趣,体会不到力学的作用,以为学习的目的仅是为了解答那些固定模式的考试题目,但经过力学实训后,感觉对力学的认识更为深刻,感受到力学知识的重要性。
2012年起,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完成建筑力学实训教学环节之后会举办建筑力学模型职业技能竞赛,该校级竞赛按广西大学生结构模型竞赛的方式组织,由班级竞赛中选拔出的优秀团队参加。通过校级竞赛可进一步发掘和选拔出各方面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组织他们参加广西大学生结构模型竞赛。自2012年起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开展建筑力学实训教学环节以来,我院在2013年至2016年连续四届的广西大学生结构模型竞赛中均取得了优良成绩,共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由此可见,开展以纸质模型设计与制作为题目的建筑力学实训教学环节真正实现了训赛融通一体化的教学,总体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总之,通过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开设纸质模型设计与制作的实训教学环节,以任务驱动法进行实施,最后以竞赛的方式做到训赛融通,促使学生主动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直觉,可取得多方面的教学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展兰.关于高效课堂与专业实训课学习评价相融合的认识[J].科技与创新,2017(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数值仿真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土建类课程建筑力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互联网+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探索与实践”(GXGZJG2016B032)
【作者简介】江怀雁(1980— ),女,广西鹿寨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力学教育。
(责编 丁 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