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让学生适合教育”走向“让教育适合学生”

2017-11-14蒋雄超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群实施构建

蒋雄超

【摘 要】课程群是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与“课程开发”之间的重要纽带。在课程群建设中,通过融合和规划相关课程群体性的信息,对于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让学生适合教育”走向“让教育适合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课程群要从认识课程群入手,把握课程群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目标明确、内容丰盈的课程群框架与师资队伍,以选修和必修、长课与短课、普及与提高、校内与校外等多元实施为策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群 构建 实施

课程建设与实施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现选择性学习、个性化教育的基础,更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课程群作为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与“课程开发”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融合和规划相关课程群体性的信息,为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序推进选择性教育,从“让学生适合教育”走向“让教育适合学生”,使自主发展、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成为教育现实。

一、课程群:内涵及特征

(一)课程群的内涵

课程群是为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围绕某个领域或同一主题,将若干门(不少于3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門课程组成一个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与联系的课程群体。课程群是以培养学生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是中小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课程群的特征

课程群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关联性。课程群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认知迁移达于贯通;二是整合性。课程群作为一种解决课程碎片化问题、重构课程的思维方式,与强调单门课程质量不同。课程群建设立足“大课程”布局,突破按学科组织课程的传统方式,整合主题相通、内容相近的相关课程,突出内在的联系,由追求单门课程内容的严密、完整转为课程群内部的衔接、完善,课程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补充。

二、源于学生需要:课程群构建的基本出发点

(一)顶层设计,明晰建设方向

课程群建设是实践课程群计划的过程,是达成课程群目标的基本途径。其实质是要缩小现有实际做法与课程群设计者所提出的做法之间的差距,顶层设计得越好,实施就越容易,效果也越好。

我校作为一所科技特色学校,如何从特色学校走向特色后学校直至无特色的适合所有学生的学校,需要我们重新规划课程,使课程适合更多的学生,使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由此,我校从“立德树人”的核心培养目标出发,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学校特色与办学理念,立足已有课程经验,确立了“怡养”课程群建设。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其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养,即培植、抚育、教育。“怡养”课程群通过创设适合学生全面而个性成长的课程环境,构建重视基础性课程、丰富的拓展性课程,科学规划适合学生成长的形式与方法,在和乐、融洽的氛围中助推学生成长。

[目标 课程群框架 内容框架 慧

怡智

养慧 怡思生慧 微创客 小制作 悦游戏 创乐高 怡舌促慧 百灵

主持 思辨

演讲 智慧

记者 轻巧

配音 怡用定慧 假日

实践 亲近

植物 巧手

丫丫 快乐

行走 善

怡心

养善 怡心善己 认识

自我 生活

技能 快乐

理财 沟通

艺术 怡心善人 感恩

父母 我与

同学 快乐

分享 植物

种养 怡心善物 关心

自然 社会

志愿 魅力

中国 中外

文化 健

怡性

养健 怡身健体 童玩

集团 田径

联盟 篮球

公社 足球

部落 怡性健心 情绪

管理 团队

拓展 知萌

知己 精彩

电影 怡俗健习 净净

有爱 井井

有条 健康

生活 美味

饮食 雅

怡情

养雅 怡风雅行 交往

礼仪 我行

我规 雅行

辨析 雅文

欣赏 怡仪雅相 优雅

时装 走的

艺术 笑对

生活 雅言

怡人 怡兴雅趣 非遗

传承 缤纷

视觉 音乐

之声 走进

戏剧 ]

(二)目标明确,构建课程框架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特色鲜明,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校课程群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摸索、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以“怡智养慧、怡心养善、怡性养健、怡情养雅”为目标培养;以“怡思生慧、怡舌促慧、怡用定慧”等12个模块的课程群框架;以学生在实践中各种经验的习得、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探索、解决为内容框架,最终使学生具备“慧、善、健、雅”的人格特点。

(三)合理选择,丰盈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框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学校特质,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谋求校内外不同群体的共识。通过调查、了解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摸清课程开发的家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方向,在对每个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课程的具体菜单;以改编、补充、整合、新编为开发手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构筑科学性强、适应面广的课程群体系, 形成教学目标明确、层次结构合理、教学重点与特色突出的新的课程体系,确保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endprint

(四)以年级组为单位,构建师资团队

课程群是基于知识体系构筑的有机的课程体系模块,不是简单的课程集合,也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课程开发要与师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团队开发为主,教师个人开发为辅,鼓励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联合开发课程。

因此,课程群构建的核心在于师资,而年级组包含了各科教师,以年级组作为承载课程群构建工作的主体可以使课程更有系统性,课程质量更有保证。如在学科拓展性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归类中,首先由年级组教师对不同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寻找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恰当的与不同课程相关联的主题,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再设计,形成适合于本年级的课程资源。这一过程,既调动了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锻炼了教师对资源的分析、鉴别能力,又使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升华了对课程群的认识。

三、多元学习体验:课程群实施的合理生长点

课程群建设立足在同一学科或主题的基础上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既注重知识基礎教育,又重视方法能力培养,且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更有利于引导学习、启迪思维,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一)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根据学生基础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我们确定了怡思生慧、怡心善己、怡身健体、怡风雅行四个板块为学生的必修项目,帮助学生创新思维、个人品格、强健体魄、礼仪交往等方面素养的初步形成。而更多的课程以选修的形式出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有特长的学生可发展和提高特长,没有特长的学生可发现和培育特长。

课程群实施围绕共同的主题,将选修和必修课程相结合,使课程门类更加丰富,为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长课程与短课程相结合

秉承“怡养”课程群建设理念,在坚持教师教学需要、学生个性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在具有变化的节奏中,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灵活选择组织形式。

其中,实践活动类课程以短课形式出现,包括信息技术、生活技艺、调查研究、体育健康等内容,安排8个课时的学习。如“智慧记者”课程从认识记者职业、了解新闻采编、校内实践采访等形式,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课程学习。技术实践类如科技教育、手工制作等课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操作、实践的技巧。因此,这部分课程以长课程的形式,安排16课时甚至是2个学期32课时的学习。通过长短课程,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准确地驾驭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的利用,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普及型与提高型相结合

在课程群实施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实践的发展性,也要考虑培养目标的递进性,注重操作实践的可行性。具体而言,在课程构建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和发展取向等出发,设置无须学习基础只要有兴趣就可以自由选择的普及型课程与需要一定学习基础的提高型课程,使课程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自身潜能的调动和发挥,产生良好的实施效果。

如“生活技能”中的编织类课程,初学者可以先从工具入手,了解针、线、剪刀的用法,学习基本的平针缝、回针缝、藏针缝等针法,模仿制作简单的作品;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开设难度提升的创意编织,包括针法的综合运用、十字绣、配件装饰、自主设计制作实用品,同时开展作品展示、拍卖等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建设中,除了统筹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等校内设施,还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社区和社会机构等校外教育资源,借助青少年活动中心、劳技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等校外教育场所,这样做将校内与校外课程建设有效结合,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

如“快乐理财、健康生活”等职业体验课程,我们选定职业分类,由家长申报组成课程团队,按类别分组,统筹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形成系列化、延续性强的课程内容,避免授课内容重复化、碎片化,解决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多方联系校外基地师资力量,拓宽授课渠道。如“精彩电影、轻巧配音”等课程,我们与镇广播站联系,让学生亲身体验节目的录播与制作……

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学校厘清课程开发方向,突破碎片化的课程,使新开发的课程能纳入其中,成为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实现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不同课程领域或学科的衔接与融合,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3]么青.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德育活动课程群的构建[J].基础教育课程,2017(3).

[4]詹妮.整合三类课程更新学习方式:上海市比乐中学英语“课程群”的构建调查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8).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 314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群实施构建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