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2017-11-14曾豆云颜国富陈环玲吴趋荟
曾豆云 颜国富 陈环玲 吴趋荟
临床鉴习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曾豆云1颜国富2*陈环玲1吴趋荟1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长沙 410208;2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岳阳 414000)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熏洗可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运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洗;外治法;消渴;痹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往往下肢神经受累较上肢先出现[1],目前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2]。DPN是在排除了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因糖尿病患者持续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呈现双侧肢体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常累及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据统计由DPN所致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已经高达80%[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DPN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岳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甲钴胺组) 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9~70岁,平均59.5岁;糖尿病病程5~10年,平均7.5年。治疗组(中药熏洗组)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岁;糖尿病病程6~10年,平均8年。比较2组DPN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4]:(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 (2)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相符合;(4)以下5项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①温度觉异常;②尼龙丝检查,足部触压浅感觉减退或消失;③震动觉异常;④踝反射消失;⑤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药防治指南》[5]寒凝血瘀型的辨证标准。主症:①肢体麻木;②肢体疼痛;③肢体发凉;④肌肉萎缩。次症:①畏寒怕冷;②腰膝酸软;③神疲懒言。舌脉象: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细涩。辨证诊断:具备主症中2项或2项以上及次症中的1项或1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 (1)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有其他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3)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糖尿病酮症、高渗昏迷、感染等); (4)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 (5)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6)有精神疾患或不能合作者; (7)难以对药物的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者; (8)3个月内参加或目前正在参加其他新药临床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指导糖尿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并根据血糖水平选择相应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6.1~10.0 mmol/L。
对照组(甲钴胺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甲钴胺由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 mg×10片×2板/盒,用法:每次0.5 mg,口服,每日3次。
治疗组(中药熏洗组):在甲钴胺组基础上加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熏洗组方:透骨草30 g,桂枝10 g,川椒15 g,艾叶10 g,木瓜15 g,苏木10 g,红花6 g,赤芍10 g,白芷10 g,川芎10 g,制川乌10 g,制草乌10 g,生麻黄10 g,白芥子10 g等。共同研为细末,每日1次,纱布袋包好用温开水浸泡后熏洗双足,水温设定37℃,浸泡时间为20~30 min。所有患者中药熏洗时均选用腿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调控水温。
观察周期: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并进行疗效评价。
1.5 观察指标 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用我院糖尿病肌电图仪 (采用瑞士产keypoint肌电诱发仪)检测运动传导速度(MCV) 及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
1.6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 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痹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及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7]。显效:自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 (≥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临床症状好转,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 (<5 m/s);无效:自觉临床症状无好转,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
1.7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2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疗效比较、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2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内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的比较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x±s,m/s)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为主,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而DPN以“肢麻、痛、痿、凉”为主症,与消渴病引起的“痹证、痿证”一致,因此中医称DPN为“消渴痹症”。中医认为,DPN因素体阴虚为本,因久病失治,致机体阴损气耗阳伤,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机阻滞,痹阻经络,使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肢体肌肉筋脉失于气血阴阳濡养而致消渴痹症。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独特的外用治疗方法。中药熏洗的作用机理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汗孔腠理进入机体,达到促使筋脉调和、气血流通的作用,最后起到促进血管扩张及血液循环,改善全身神经、肌肉、器官的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中医脏象学说认为,皮肤腠理与脏腑可通过经络系统互相贯通,表里相属。而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熏洗时,中药性味、功效即可通过局部皮肤腠理,循经入五脏六腑,再通过升降、浮沉、聚散于形体四肢官窍、病灶部位,从而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使得全身气血阴阳的平衡。已有多项研究[7-8]提示中药熏洗能明显提高DPN患者的传导速度。
《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人体足部血管神经分布比较密集,且足三阴(脾、肾、肝)、足三阳经(胃、膀胱、胆)在足部相互贯通,互为表里,并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脏器连通,中药熏洗能通过对足部的良性刺激,将中药方中的药物性味、药物性能输布到全身脏器及病变部位,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中药熏洗方药中透骨草舒筋活络为君药;川乌、草乌、白芷辛散温通,温经通脉,荣筋活络,并有止痛效果;桂枝辛甘温,辛散温通,具有温经通脉,发汗解肌的作用;艾叶温经散寒;川椒活血温经通络;苏木味辛能散,咸入血分,能改善血液循环;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性温能利气机,通经络,又能消肿散结止痛;木瓜味酸入肝,益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麻黄辛温散寒、开腠理、透毛窍,使全方药效通过毛窍、腠理进入机体。因此中药熏洗方有温经通络、活血散瘀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2组临床症状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中药熏洗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药熏洗治疗DPN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75.
[2]JLiewelyn.Thediabeticneuropathies:types,diagnosisandmanagement[J].JNeurol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suppl2):ii15-ii19.
[3]HabibAA,BrannaganTH3rd.TherapeuticstrategiesforDiabeticneuropathy[J].Curr Neurol Neurosic Rep,2010,10(2):92-10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药防治指南(2007年)[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
[7]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56.
[8]宋颖.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403.
[9]何清香,赵玲.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2):133-135.
Chinese Herbs Fumig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for 30 Cases
ZENG Douyun1,YAN Guofu2,CHEN Huanling1,WU Quhui1
(1.Graduate School,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2.Endocrinology Department,Yue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Yueyang 414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rbal fumigant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P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mecobalamin alone,and 30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Chinese herbs fumigation therapy in addition to mecobalamin.The clinical effect,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first month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6.6%and 53.3%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Conclusion Chinese herbs fumig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 and increas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and has a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diabetes;peripheral neuropathy;Chinese herbs fumigation;external therapy;consumptive thirst;arthromyodynia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0.033
1672-2779(2017)-20-0079-03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No.201605】
*通讯作者:635398444@qq.com
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