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医社会认同度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11-14蒋建平莫玲岚
徐 慧 蒋建平 刘 彬 莫玲岚 廖 英
株洲市中医社会认同度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徐 慧 蒋建平*刘 彬 莫玲岚 廖 英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株洲 412000)
目的 了解株洲市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需求、选择和利用状况,提出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株洲市4个区市民800人,发放并回收课题问卷调查表,了解其对中医药的态度及需求。结果 民众患病后首选“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比例是73.86%,83.92%的民众曾看过中医;62.61%的民众对中医中药有一定了解;民众认为中医中药的优势是中草药天然,不良作用小,疗效可靠,能够治本除根;民众认为中医药的缺点是煎药麻烦、疗效慢、口感差、不方便携带;73.07%的调查对象喝过汤药,最喜欢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推拿按摩;民众最感兴趣的中医文化内容是中医养生保健,感兴趣的中医药讲座内容是日常养生的方法、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结论 株洲市民众对中医药的接触度、认知度、接受度较高,中医药在株洲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需求。
中医药;认同度;问卷调查;株洲市
株洲被誉为“炎帝故里,神农福地”,中医药在株洲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组于2016年5月—12月对株洲市民众对于中医药的认知、需求、选择和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株洲市内4个区(分别是天元、芦淞、荷塘、石峰),采用便利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拦截调查800名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株洲市居民。
1.2 调查表的设计 自行设计《株洲市民众中医社会认同度的调查问卷》,该问卷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经过2次预调查和信度效度检验制定而成。问卷分两部分,共34个条目。第1部分: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5个条目),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及所在区。第2部分:对中医药认知部分(29个条目),包括就医习惯选择、中医药的认知度、利用度、需求度以及中医药知识来源5个维度。
1.3 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采用便利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5份,回收合格率为95.6%。对审核合格的调查表进行编号,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中,女性394人(占51.5%),男性371人 (占48.5%) ;年龄:18~20岁92人 (占12.03%),21~40岁392人 (占51.24%),41~60岁214人(占27.97%),61岁以上67人(占8.76%);文化程度:大学以上388人(占50.72%),其余377人(占49.28%);职业:企业单位职员102人(占13.33%),学生101人(占13.20%),农民96人(占12.55%),商人85人 (占11.11%),教师85人 (占11.11%),自由职业72人 (占9.41%),事业单位职员51人 (占6.67%),医务人员44人 (占5.75%),公务员42人(占5.49%),离退休人员38人(占4.97%),其他49人(占6.40%)。
2.2 民众就医习惯选择情况 株洲市民众患病后首选中医者占26.93%,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为46.93%;83.92%的民众曾看过中医,其中经常看中医为23.01%。民众看中医首选中医院占50.33%,其次选择有名气的中医诊所占39.87%;选择中医师考虑的因素,医术高超占71.76%,服务态度好者占46.4%,考虑知名度占42.48% (见表1)。
表1 民众就医习惯选择
2.3 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情况 株洲市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较高,479人(62.61%)对中医中药有一定了解,72人(9.41%)对中医中药非常了解。调查对象认为“中药天然,毒副作用小”“能治本除根,疗效可靠”“预防保健作用明显”是中医药的主要优势,分别占60.65%、53.46%、28.37%;认为中医药的劣势最主要是“煎药麻烦”占64.18%,其次是“疗效慢”“口感差”“不方便携带”,分别占45.36%、42.09%、41.44%。见表2。
表2 民众对中医中药优势劣势的认知情况 [例(%)]
2.4 民众对中医药项目的利用、需求及选择偏好情况 株洲市民众对中医药的利用度较高,73.07%的民众喝过汤药,58.04%的民众吃过中成药,49.41%的民众接受过推拿按摩。从整体上看,“推拿按摩”“汤药”是株洲市民众最喜欢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分别占48.63%和42.74%,其次是“中成药”“针灸”“药膳食疗”“拔罐”。民众利用中医药进行“慢性病”治疗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1.37%;治疗“疑难病、西医疗效不佳”所占比例为24.05%;治疗“常见病”所占比例为15.43%。民众首选的煎药方式是自己煎药,占52.29%。见表3。
表3 民众对中医药项目的利用、需求及选择偏好情况 [例(%)]
2.5 民众获取中医药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对提高中医服务能力的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获取中医药知识主要来自于电视,高达44.57%;与医生交谈、书报杂志和朋友介绍也是民众获取中医药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3种及3种以上途径获得中医药知识的占41.96%,有33.86%的调查对象通过2种途径获得中医药知识。民众最感兴趣的中医文化内容是中医养生保健 (70.85%),其次是针灸推拿、中医美容减肥、中药方剂、中医四诊,分别占47.71%、30.98%、27.97%和20.13%。对中医药知识讲座的内容要求依次是:日常养生的方法(65.36%),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63.53%),疑难杂症的治疗和预防(32.81%),药膳美食(29.41%),中医中药传奇故事(21.70%)。感兴趣的中医药知识讲座的类型主要是实用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51.89%);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讲座(37.52%)。民众认为中医药人才缺乏、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投入不够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占68.76%、42.87%、42.87%。见表4。认为经常开展中医药的义诊、举办中医药知识的讲座,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的宣传力度是提高中医药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最有必要采取的三项措施。对提高中医服务能力的方法的意见:50.59%的人认为“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是有必要的;其次是“增加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改善中药品质”“增加中医专家”“增加中医大夫”“增加诊疗项目”,见表5。
表4 民众获取中医药知识的来源渠道、数量及普及中医药知识的意见 [例(%)]
表5 民众对提高中医药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建议情况 [例(%)]
3 现状及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株洲市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具有“三高”特征:一是高接触度,83.92%的民众曾看过中医,73.07%的民众喝过汤药,58.04%的民众吃过中成药,对中医药的利用、需求相当普遍;二是高认知度,72.02%民众对中医药有一定的了解;三是高接受度,73.86%的民众看病会考虑首选中西医结合或中医药疗法,说明中医药在株洲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需求。
调查中民众普遍反映株洲市中医药存在以下4个问题。
3.1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不足 中医药优秀人才缺乏 民众普遍认为株洲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不足,中医医院西化严重,表现为在中医院住院,中医师往往先按西医常规处理,偶尔开几付协定中药处方,很少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用药,中医临床思维薄弱;中医伤科医院传统正骨手法慢慢失传,取而代之的是骨伤科手术。民众认为中医药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首要因素,随着老中医相继退休或离世,真正能用纯中医手段和方法治疗疾病、能治好病的中医师越来越少,基层中医事业面临着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危险。
3.2 中药材质量有待提升 民众普遍反应现在的中药材质量下降、中药材种植养殖不规范、中药材染色、熏硫、掺假问题严重,中药不再廉价。近年来,湖南省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逐年减少,一些重要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已经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中药资源日渐枯竭,中药道地特色日趋淡化,中药材需求量大与蕴藏量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
3.3 中药传统剂型需改进 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中医的劣势最主要是煎药麻烦,口感不好。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中药剂型,但水煎火熬的传统煎煮方法繁琐耗时、不宜保存携带,既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不适合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
3.4 中医教育发展滞后 中医教育西化现象严重,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理论学习脱离临床实践,中医药院校对学生的中医基本功训练力度不够,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人才有限[2],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用药,不能熟练地运用中医思维来诊治疾病。
4 对策与建议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扩大中医的社会认同度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必然举措,需要政府、社会、行业、民众等多方面一起努力。株洲市中医社会认同度及需求情况调查研究,是株洲市首次针对中医药的“摸家底”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民众中医药认知度,提高中医服务质量,促进株洲市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履行协调、整合、管理的职责,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传承炎帝神农精神、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贯彻健康株洲战略”为定位,深度挖掘神农中医药文化内涵,统筹推进中医医疗、保健、教育、产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打造株洲市“炎帝”中医药文化品牌。
4.2 加大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力度
4.2.1 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 高度重视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3],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入挖掘炎帝医药文化等中医药文化内涵,出版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类图书、拍摄影视作品,开设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中医药栏目,把神农中医文化传播出去,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
4.2.2 发挥中医药机构的窗口作用 充分利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高等院校、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立长期稳定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基地;组建了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针对日常养生的方法、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举办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中医药知识讲座,强化民众用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意识,使大众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相信中医药、享受中医药,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
4.3 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政策环境,鼓励中医药人才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钻研中医,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熟读经典、勤于临证、坚持中医思维、专业功底扎实、中医药疗效突出、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院、中医诊所的建设,中医院、中医诊所应强化中医特色,花大力气发展中医中药,积极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和专长绝技,做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让老百姓能够享受优质的“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4.4 提高中药材质量 改良中药剂型 发展中医药,质量是关键,中药要提高质量,必须强调道地药材,湖南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的中医药资源大省,中药资源种类列全国第二位,全省中药资源有2384种,全国363种重点中药材品种中,湖南就有241种,占66%,在全国排名第二,道地药材有47种[4-5],其中株洲茶陵县的白芷和杭白芷、川白芷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芷[6]。政府应重视保护中医药资源,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在提高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水平的同时,对中药材资源分布、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加工炮制进行管控和规范,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提升中药材品质,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快中药剂型的研究和改良,使中药服用更加方便,口感更好,以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4.5 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项目,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积极发展以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旅游服务,从单一的中医药治疗模式转变为融医疗、康复、护理、预防、保健、养生为一体的多元化中医药服务模式,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康复知识、技术和方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中医服务需求[7]。
[1]周钊和,谭英,陈志鹏.湖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49-150.
[2]李艳.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8-1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12-14.
[4]湖南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组.湖南省中药资源普查报告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29-43.
[5]唐之享.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湖南省中医药发展——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4):1-5.
[6]杨先国,彭学著,符逢春,等.湖南茶陵白芷种植现状调查概况[J].中医药导报,2016,22(20):29-30.
[7]陈少仕.城乡居民对中医的认知和需求与中医发展策略[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20-822.
Study on the Social Recogn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cial Recognition in Zhuzhou
XU Hui,JIANG Jianping*,LIU Bin,MO Linglan,LIAO Ying
(Medical Department,Hu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Hunan Province,Zhuzhou 412000,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CM recognition,requirements,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among people of Zhuzhou city,some countermeasures need to be implmented to promote TCM development.Methods Totally 800 citizens from 4 districts of Zhuzhou city were selected by using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d their attitude and needs towards TCM.Results 73.86%people preferred treatment of TCM and TCM-WM,and 83.92%people have seen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62.61%people understand TCM.People thought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CM are natural and curative,which side effect is small.People thought that the disadvantages of TCM are poor taste and slow effect,which is inconvenient to cook and carry.73.07%people took TCM,but they liked massage most.Their favorite piont of TCM is health-care.Conclusion The citizens in Zhuzhou had high acceptance and recognition of TCM.It has deep mass base and a wide range of social needs in Zhuzhou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cognition;questionnaire;Zhuzhou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0.018
1672-2779(2017)-20-0039-04
湖南省株洲市社科课题【No.ZZSK16018】
*通讯作者:272359725@qq.com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