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将一生的爱奉献给“马背摇篮”

2017-11-14魏淑文北京

中关村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保育院马背院长

文 魏淑文(北京)

她将一生的爱奉献给“马背摇篮”

She dedicated her lifelong love to the “cradle on the horse back”

文 魏淑文(北京)

我掐指一算,离5月21日姚淑平院长20周年的祭日越来越近了,我很想写点什么,思绪太多,不知从何落笔……

那时,从北京肿瘤医院转至海淀医院的姚院长,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癌细胞大面积转移,逐步侵蚀主要脏器,人也陷入昏迷状态。令人欣慰的是,每日有亲人、幼儿院老师、老毕业生轮流照顾她,大家都知道她的习惯,整日把她的身体擦洗得干干净净,衣被整理得舒舒服服。

傍晚五点多钟,我来到了病房,坐在姚院长的床前,照往常一样,我俯下身拉起了她的手,她的手软软的、暖暖的。姚院长平躺在床上,一脸平和,眼睛微闭。我开始像往常一样和她聊天,我把六一幼儿院的好事一件一件说给她听,她的手微微抖动着,像是告诉我,自己全部听懂了一样。从晚上五点多钟,我和她聊啊,聊啊,一直到八九点钟,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可内心仍非常牵挂她,整晚无法入眠。

第二天凌晨,姚院长平静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我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的时候,姚院长的儿女们转交了一份遗嘱,上面写着:丧事从简;遗体捐献;骨灰不保留。

那一瞬间,我泪湿眼眶……

追悼大会上,我望着静静躺在鲜花丛中的姚院长,八十年的风霜几乎染遍了她的满头银发,艰辛的历程在她的脸上刻下了含笑的皱纹,而她的面容依旧慈祥、平和……我哽咽地说:“亲爱的姚院长,您的眼睛不再睁开看看我们,您的嘴巴不再张开对我们说点儿什么?您真的走了,您真的撇下儿女,撇下了我们,撇下了幼儿院的孩子们,撇下了您终生挚爱的幼教事业……”

至今,我还记得与姚院长的初次见面。她将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显得十分干练,着装朴素得体,说话清晰、缓慢,眉眼之间显露着亲切与真诚。

当时的她,已经离休,成为北京六一幼儿院的名誉院长。

[例 3]“Integrity,”he says,with an owlish look,scratching at his crotch,“is a red rag to the bull of Mammon,or,to put it another way,integrity is the poor man’s codpiece.”(1972:387)

姚院长的名字叫姚淑平,1938年,她从南京经武汉、西安,长途跋涉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1945年7月来到延安第二保育院工作。当时的延安第二保育院(北京六一幼儿院的前身),刚建一个月。从此,她与幼儿教育、与天真可爱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当过班主任、保教科长、副院长、院长,而院长一职从1954年担任至1986年,历经32年之久。她多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特级模范称号,曾任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学前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并荣获中央颁发的“热爱儿童”荣誉勋章。她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同志,是对党无比忠诚的老党员,是“马背摇篮”的功臣,也是新中国幼教事业的第一代开拓者。

值得一提的是,延安第二保育院在3300多华里的长途行军转移过程中,姚淑平和战友们不但在战火中保护了孩子的生命和健康,还在动荡不安、生活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钻研业务,创编教材。建院初期,她与同志们一起探索保教合一的规律,那著名的26个生活环节就是他们当年总结出来的,成为今天北京六一幼儿院生活常规的雏形。在3300多华里的行军路上,她们发出了“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誓言,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行军途中,有个叫奶亭的孩子患了急性肺炎,生命垂危。保育院决定派人到医院专门护理。姚淑平知难而上,她像妈妈一样,日日夜夜守护在孩子身边,当听说只有输血才能挽救奶亭生命时,她毫不犹豫请缨献血,经过抢救,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奶亭的生命。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姚淑平和她的战友们用青春、热血完成了保育136名孩子的光荣任务,无一伤亡,创造了“马背摇篮”的奇迹。与此同时,他们还总结出了了保育教育儿童的经验,为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感人至深的电影《马背摇篮》,就是以延安第二保育院等为原型拍摄的。

几十年来,我接触了很多人,也结识了不少朋友,而认识姚淑平院长,则是我人生之大幸。我与她结成了忘年交。

我曾经像个孩子一样地问她:“姚院长,您的丈夫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五十年来您孑然一身?”

姚院长微微笑着,仿佛陷入了回忆,然后轻声告诉我:“好多人都这么问过我,是呀,我的丈夫叫梁金生,是我党早期革命家,他长得浓眉大眼,而且才华横溢,不仅如此,医术还非常高超,在延安给很多人看过病,药到病除。我们对事业有着共同的追求,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彼此间有共同语言,并深深地爱着对方。”

姚院长告诉我,他们婚后在一起度过了四年幸福时光,拥有了两个儿子。应越南胡志明主席的邀请,梁金生被党中央秘密派往越南开展革命斗争。谁知,此次分手竟成为夫妻诀别。在谈判桌上,他喝下了国民党特务投下的毒酒,牺牲在越南的战场上。那一年,姚院长才28岁,听到这个噩耗后,她昏睡了3天3夜,之后她向党组织表示:我是梁金生的爱人,要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业。从此,姚院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她感慨地说:“有人问我是不是在守节?是,也不是。我整日忙于工作,哪有时间去考虑个人问题,合适的,人家都有家庭,不合适的,说什么也不能要啊!唉,我爱人太完美了!他要是活着该有多好啊!即使带回一个越南妻子,我也会非常高兴。我会特别感激这个女人,当我不在丈夫身边的时候,能够伺候我丈夫,给他温暖,给他幸福,给他快乐!”

“哇!您真这么想啊!这么大度?”我好奇地追问道。

“当然!”她笑着说。

我想,姚院长,这是爱她的丈夫爱到心底去了,他们的爱情纯洁无暇,他们的感情浓厚得就像热恋中的男女!姚院长的这份平常人无法理解的包容与气量,只是因为太过深爱。

自从丈夫牺牲后,姚院长踏上了一条更艰难的人生之路,她把满腔的爱给了幼儿院的孩子们……

当时的北京六一幼儿院有不少烈士遗孤。星期日到了,她把一个个烈士遗孤领回家,给他们母亲般的温暖。自己儿子的袜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她顾不上,却把节省下来的钱分给那些孤儿们,给他们买衣服、鞋袜。

什么是爱?什么是情?那是一种无私忘我的存在,那是要把自己有限的一切都奉献出去,这里孕育着人间的至爱和真情啊。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清楚,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管她叫姚妈妈。

有一天下午,我看见一些保育员围成一个圈,都在情绪激动的争吵着什么。我忙走过去,一看吓一跳。姚院长被人们围在中间,大家轮流向她发难:“什么时候解决我们的待遇问题?”各个急赤白脸,言辞激烈。

我拨开众人大声说:“老师们,别在这里围着姚院长,有话好好说!”

这时,姚院长温和地对我说:“小魏,你别管,不关你的事。保育员的待遇问题我已经向上级反映很久了,还没有解决,她们难免有气,你让她们说出来就痛快了。”当时,我的心被触动了,眼睛湿润了,一个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党员,如果不是在基层工作,早就养尊处优,颐养天年了。而姚院长却还在这里,甘心情愿让群众说个够,出出她们的怨气。之后不久,保育员的待遇问题终于解决了,看到她们喜上眉梢的样子,有谁知道七十多岁的姚淑平,奔走于市、区教育部门,在全国政协会上提交议案呢?

有一年,姚院长和老干部一起去医院检查身体,像往常一样步行在人行道上。但祸从天降,她被一辆飞驰而来的自行车撞倒,顿时休克,经医院检查,严重的脑震荡,已昏迷不醒。当她第二天苏醒过来时,既未问自己的伤情,也没有打听医院的环境,第一句话却问:“那个骑车的小伙子伤着没有?”在场的人先是迷惑不解,而后深受感动,有的甚至落下了眼泪。此时此刻,谁能像她那样,出了车祸,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不是自己的伤痛,而是对别人的安慰。当她听到那位小伙子的赔礼道歉,得知他是为准备第二天的婚礼,兴奋过度而闯了祸时,反而像安慰幼儿园的孩子那样,平静而慈爱地安慰肇事者:“我不要紧,你赶快回家去吧!不要影响办喜事,以后小心点就是了。”事后,她又嘱咐家人,不要过多责备和难为小伙子,他是无意的。姚院长的心多么慈善,她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啊!

姚院长离休后,决心要把北京六一幼儿院的宝贵经验写出来,留给后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95年北京六一幼儿院建院五十周年前夕,完成了她亲自主编的《马背摇篮》《幼儿一日活动常规》两本书稿,并得以正式出版。这两本书是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幅清新的画卷,平平常常的幼儿院生活,透出不容懈怠的节奏,仿佛是一曲感人至深的交响乐。日复一日的保育教育的实践,折射出了幼儿教育的科学规律。不知她操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召开了多少次座谈会,她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生命全部融进了这两本书的创作之中。待书稿出来后,她已积劳成疾,被确诊为硬颚基底细胞癌,住进了北京肿瘤医院。

1994年9月,姚院长的病情加重,面对死亡的威胁,她只平淡地对主治大夫说:“徐大夫,对于死,我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只希望把自己的生命延续到1995年6月1日,让我亲眼看到北京六一幼儿院五十年院庆的那一天。”在场的人包括我,无不潸然泪下。

亲爱的姚院长,我想对您说,北京六一幼儿院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您的足迹;您无私奉献的业绩将永远铭刻在这里。

亲爱的姚院长,从1997年5月21日至今,又过去7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虽然早已阴阳两隔,可我感觉您从未走远。亲爱的姚院长,您在那儿好吗?您可见到日夜思念的爱人了?您的一生太累了,好好依偎在爱人的怀抱!您的好朋友教育部学前教育处原处长孙岩、中央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原主任史慧中老师先后与您会面,您一定不再孤单了,可我的身边却没有了您的身影。谁还像您一样每次去您家,总是强迫我喝一碗燕麦片牛奶,把一片又一片西洋参塞进我的嘴里?谁还直言不讳地批评我工作中的不足?谁还发自内心地欣赏、赞美我工作学习中的点滴进步?亲爱的姚院长,再也没有人像您一样似母亲似朋友般关心、爱护我了……

猜你喜欢

保育院马背院长
国共合作对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影响
马背摇篮(连载一)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院长的春节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一个地名:马背梁
我记忆中的保育院妈妈
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