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采众长中感受经典魅力
——读王蒙等著《12 堂文学阅读课》

2017-11-14黄东光

杂文月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冉阿让爱玛王安忆

●黄东光

意蕴深远的《12堂文学阅读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系王蒙、王安忆、陈思和、周振鹤等学贯中西的大家领读《红楼梦》《悲惨世界》等中外文学巨著时的心得笔录。书中,这些大家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带着我们共同徜徉于这些文字盛典里,分享阅读感受,揭示宏大主旨,用经典的精神力量,伴着我们一路温暖前行。

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章节,对12部精心遴选的“经典中的经典”,分别从文学、历史、道德等不同层面,进行着深入浅出的解读。赏读全书,既可以穿越历史迷雾,品味这些人类史上永恒经典的文学巨著的魅力,领悟曹雪芹、雨果等文学巨匠深沉博大的思想润泽,还可以沉浸于《史记》厚重的历史表述里,感受着中国历史的古老与文明,并且还能在《傅雷家书》里洞悉世道人心,明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尤其是通过王蒙等大家个性化的解读,中外的历史和文化,时代的风云与变迁,社会的文明和道德,人性的幽微与光辉,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林黛玉、贾宝玉、冉阿让、爱玛……等古今中外一个个不朽的经典形象;黛玉葬花、冉阿让自首、爱玛的情感堕落……这些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文学桥段,亦如过电影般地逐一浮现。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一声幽怨和叹息,都仿佛透过寂寥苍穹,在潜滋暗长中直抵我们心灵的深处。这种濡染,让我们记住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贾宝玉的行为偏僻性乖张,冉阿让的仁慈和善良,爱玛的爱慕虚荣和好幻想;同时,对于产生了这些经典形象的纷繁时代,以及铸成他们性格命运的社会成因,也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而言,解读《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的现实意义,其实已然超出了这些经典本身所散发出的文学魅力。这场解读,不仅赋予了人们精神境界上的提升,而且还可以从中捕捉中西方文化斑斓多姿的文明密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学和精神上的双重陶冶。

作为著作等身的作家,以及思想锐利的国内著名高校的教授与学者,王蒙、王安忆、钱理群等人深入这些宏篇巨著里,凭着对中西文化各自不同的理解,结合自身多年的文学实践和理论探寻,用丰富的学识和见解,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对自己喜爱有加的经典篇幅,都予以了精妙的解析。比如,王蒙对《红楼梦》反封建主题思想的探究,以及对林黛玉、贾宝玉性格命运的分析,在一一比对考量中,总是不愿苟同的给出了自己的理论判断,显示出严谨的治学情怀。而通过他这种条分缕析,红学的魅力竟在不期然间,越发朴实而真切地呈现出来,进一步激起了人们绵绵不尽的遐想。再比如,王安忆对《悲惨世界》美学思想的揭示,以及深入主人公冉阿让内心世界,对其思想上的蜕变即是其内心苦修的细致评析,既环环相扣,又评议到位,对于我们了解这部著作的深刻主旨,同样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通过这场解读,我们有幸领略到了王蒙的博学和睿智,感触到了王安忆的缜密和细腻,洞悉到了钱理群的犀利和独到,以及叶永烈的广闻和博记。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不同的人看同一部经典作品,由于思想境界、学识水平、文学鉴赏上的高低与分野,总是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见解。但名家拆解文学经典,由于他们的领悟力和专业素养底蕴较厚,既能在博采众长中去伪取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又能结合自身所长,在触类旁通中生发出独到而精准的价值判断,最终使他们的解读为普罗大众普遍接受。

故而,《12堂文学阅读课》集中开启了文学大家和学界精英解析中外文学经典的先河,让大众沉浸在这些精神宝库里,感受着人类思想的雄浑与高远,用知识的琼浆滋养心灵,丰富着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活在缕缕书香里,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猜你喜欢

冉阿让爱玛王安忆
中秋
爱玛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解读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冉阿让:超凡入圣的耶稣
——《悲惨世界》中的《圣经》叙事
《爱玛》书中的完美配偶形象
——奈特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