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朋友圈

2017-11-14

杂文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交际圈三友原创

●郁 土

谈朋友圈

●郁 土

人们一日也离不开的微信“朋友圈”之“朋友”一词,《国语辞典》指“友人之统称”。我检索自己的“朋友圈”,里面真正志同道合者少之又少,大多是家人、同事、工作伙伴等,但他们却都被冠以“朋友”而圈在一起!“朋友圈”,其实只不过是我日常生活之交际圈罢了,可微信研发团队偏偏舍“交际”而用“朋友”,如此,则“朋友”一词势必贬值矣。

正因如此,在运用“朋友圈”的最大功能——分享时,就要慎之又慎,当你分享自己的观点、立场、爱好、见闻时,要时刻牢记,你不仅仅是在给朋友或家人看,而是要展示给以你为中心之一个小社交圈里所有的人看。你分享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你便是什么。人们在朋友圈悼念心目中的英雄,唾弃卑鄙下流之行径,在那里,你一眼便可分辨出谁是同行者,谁又是异路者。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对此十分明了,当她分享美食、美图、奇闻、轶事时,往往限定只家人可见,如此,既保留了自己的隐私,又不致骚扰家人圈以外的其他人等。

但有的人却不这么看,他把“朋友圈”里所有人,当作真正交心的朋友来对待,是朋友就要彻底展示自己,无所隐瞒吗?“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矣。”于是,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保留地分享到了朋友圈中,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比如,到一地旅游,见奇花异草、山川美景,忍不住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中,鄙意以为,发到“朋友圈”中的照片,一日以九张为限,挑选你认为最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发到朋友圈可矣。可有的人偏偏不这样,他懒得去精挑细选,只是随拍随发,九张满了,再来九张,不大会儿,九九八十一张便上传至“朋友圈”,牢牢霸占住了最佳位置。只是苦了那些“朋友”们,刚开始见此美景,少不得仔细观赏一番,可到了后来,一组又一组,看得没有发得快,且这些照片,大同小异,到得最后,恐怕只能一瞥而过,连最基本的“赞”也懒得点一下了。更有甚者,某圈中之人,一天之内竟然发了三十七八条之多,其中只有三五条为原创,其余均是转发。且原创已平平,转发又不够审慎,一天下来,手机屏幕基本为他所霸占,于是到了次日,我不得不动用雷霆手段——“不看他的朋友圈”,将其屏蔽。假如当初他能精选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原创或转发文章分享出来,我是断然不会这么做的。可见,有些时候,多不如少,粗不如精。

但即便如此,屏蔽掉那些表现欲望极为强烈之人的分享,还是远远不够的。以一个人“朋友圈”中有二百个联系人为例,其中一半人每天平均发一条,那也要一百条,浏览这一百条信息,得花多少时间与精力?且其中无聊者不在少数,有人因此而干脆屏蔽掉了朋友圈。

多数人还是没有彻底屏蔽的果断,看“朋友圈”就还是要有标准与选择的。虽说此圈为交际圈,但我还是按真正的“朋友”圈来对待,以孔老夫子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阿谀奉承),友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友便佞(花言巧语),损矣”为准的。比如某人在圈中炫耀与富商名流看戏坐一起啦,对不起,不看矣;某人见上司一副奴才像,对不起,不看矣;某人在圈中有违常识,好勇斗狠,对不起,不看矣;某人大脑僵化,“月旦”人物,尚是一副“文革”腔调,不看矣;某人整日贩卖欺骗人的心灵毒鸡汤,不看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凡属损者三友者,统统在屏蔽之行列。而属益者三友的,则一概保留,如此,则友之直、谅正好可以砥砺我的德性,友之多闻正好可以弥补我的孤陋寡闻。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借助微信,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助微信,我了解到世界之种种状况,微信朋友圈便是我的顺风耳、千里眼。假如没有“朋友圈”,我将闭目塞听,我的世界将阴阳失调,正负不对等,从而完全失衡矣。

正因如此,我十分珍惜自己的“朋友圈”,我太清楚圈内之人的感受,所以,每日以分享一条为限,且多为原创,在别处看不到的。凡分享别人的东西,必是我完全认同的观点,虽说是他所写,实际和我所说也差不多,你读我分享的东西,就会明了我之观点与立场。那些不能核实之信息,我从不分享,我要对自己分享的内容和信任自己的人负责。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许多,突然想起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所引用的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不妨在这里分享一下:

“我亲爱的朋友们,朋友是不存在的!”

希望“朋友圈”内和圈外的朋友,看了这句话不要丧气灰心呦。

猜你喜欢

交际圈三友原创
益者三友
“幸有湖边旧草堂 敢烦地主筑林塘”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适合的交际圈
你的交际圈决定你的生活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新三友图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