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驴得水》看民国时期女性意识的崛起
2017-11-14栗晓枢
栗晓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一个小山村,一群怀揣着教育梦想的人,一头名为“吕得水老师”的牲口,几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因素在这部讲述民国故事的影片《驴得水》中相互穿插,相互利用,相互伤害着,虽然被冠以喜剧的称号,却让人看到心痛,悲不自胜。
一、“乌托邦”的破灭
“山村支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最需要的是金钱的扶持。为了能拿到更多的经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校长向教育厅谎报了教师的数量。在教育厅派特派员来进行考察时,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学校临时找了一名铜匠来充当教师。铜匠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大事,一直推托拒绝,最终,女教师张一曼用自己的魅力“睡服”了铜匠。讲到这里,不难看出,大家闺秀、三从四德这些形容中国传统女性的词语都不适用于张一曼的身上。这名弱女子之所以来到山村,除为了教育事业奉献以外更多的是逃离城市中戴着有色眼镜之人的目光。同行的教师裴魁山向她告白的时候,她只是云淡风轻地说道:“你觉得我是那种可以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吗?”说着,将手中剥好的蒜皮轻轻扬手一撒,开心地说着“下雪啦”,将世俗眼中的废弃之物当作浪漫的雪花,一曼内心的纯净绝非一般人能比。从影片的整体情节能够看出,对于铜匠,一曼的情感也是真实的,“哪怕那不是爱,哪怕只是感动,甚至于只是一种触动,于是,才有了我与你的一缕青丝,还你此生一段情谊,今生不能结发夫妻,算我欠你的,有来生再还”,但她有着自己的做人原则:不伤害别人,也不受人束缚。正是因为这个原则,当铜匠问她是否有一丝喜欢自己时,为了不破坏别人的家庭,她狠狠地说道:“在我眼里,你就是个牲口。”让铜匠对自己彻底死心,看到铜匠伤心地将珍藏的自己的头发扔到地上转身离去时,她意识到对于铜匠的伤害太大了,但为了铜匠的家庭,她忍住了泪水,确定铜匠远走后才将地上的头发捡起,痛心地说道:“对不住啊,铜匠。”为了应付外国友人的检查,校长再次邀请铜匠回到学校,此时的铜匠早已不是当初那般模样,大奔头、墨镜、貂皮大衣,十足的大腕范儿,可是,他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只有小学里每个教师都对张一曼进行谩骂,他才会再次充当“吕得水”老师。首当其冲的便是裴魁山,在表白被拒发现张一曼与铜匠的奸情后,怀着“得不到就将其毁灭”的想法大骂张一曼。最终在铜匠的要求下,一曼的头发被剪掉,所有人都对她恶语相向。
这不禁让人想起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妓女羊脂球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同行的伙伴总在明里暗里讥讽自己,但她仍旧在大家最需要食物的时候拿出自己的余粮与大伙分享。在遇到侵略者提出非分要求的时候,为了帮助大家,委曲求全,最终马车上的同伴都得到了安全的保障,唯有羊脂球孤身一人挨冻受饿,在科尔尼代的《马赛曲》中呜咽。科尔尼代是一个失语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在众人讽刺羊脂球时,他没有跟着一起谩骂,在大家为了自己的安危劝说羊脂球妥协时,虽然对这阴谋论看得一清二楚,但他依旧什么也不说,随那些人听之任之,他处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整件事情。当看到受苦的“羊脂球”时,他本可以去安慰或者为其提供食物,但他并没有,只是冷眼旁边,轻声浅唱《马赛曲》。《马赛曲》是法国国歌,他的创作背景是在法国路易十六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情农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宾派的影响,阿尔诺带领马赛港的市民设计夺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驱逐了公爵他们举行集会通过决议组织义勇军进军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议员,马赛市民积极参军,高唱着《马赛曲》向前进发,以此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首歌曲同时也成为鼓舞斗志的赞歌。但这样的歌曲在此时此景中响起,不禁让人发出无奈的苦笑,讽刺的效果达到了极致。小说中,雪慢慢变小,侵略者纷纷逃跑,唯留羊脂球轻声呜咽,声音不大,却震撼人心!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小人并不可怕,他在明处,最可怕的是那些披着人皮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们躲在暗处。“只要用意是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触怒天主”,正是因为老修女的宗教学说,才使得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然而,最令人想不到的是,被自己当初帮助过的那些人正是最后将其推向火坑的人!
影片《驴得水》中的张一曼又何尝不是现代版的羊脂球?在铜匠拒绝帮助学校的时候,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按照校长的话来说就是“做大事不拘小节”,将大家从困境中解救了出来可是当本性已变再次回归的铜匠要求将一曼的头发全部剪掉时,拿起剪刀的竟然是那个满口道义的校长!如果说一曼是自作自受的,那么,是谁导致了她今天的窘况呢?是满口仁义的校长还是虚伪自私的裴魁山,还是屈服现实的教师周铁男,抑或是内心扭曲的铜匠?“唯有完人才有资格向罪人扔石头。但是,完人是没有的。”
二、“三民”的反叛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民国1942年,地点是“三民小学”,影片中升起的是“青天白日满天红”旗。非常自然地,学校的命名让人驰思遐想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所指的是“民主、民权、民生”,强调的是人民拥有自己最基本的权利,诸如生命权、人身自由权等。张一曼就是一个彻底贯彻“民权”主义的女性,她主张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不为迎合他人,只为自己开心,这样的理念与前几年风靡的“支配自己的身体是每个人的权利”理论不谋而合。封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女子的要求一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100多年前的小山村,一个女教师具有如此超前的思想是不会被人所尊重,甚至被人不齿,正是这样的原因,张一曼才远离喧嚣的城镇,来到这个荒芜的小山村教书育人,过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然而,生活总是残酷的,在水流湍急的波涛中,若你不随波逐流,偏要一意孤行做个另类时,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浪潮所打倒。“当你没有办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就要学着适应生活。”周铁男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最开始最坚持原则、最坚持正义的就是他,当张一曼被铜匠百般侮辱时,唯有他冲出去将一曼拉在自己身后说:“你们谁敢动她一下!”但是,当特派员保镖的枪声一响,彻底把这唯一的英雄吓坏了,变成了主动给特派员找驴肉、看到特派员侍卫欲强奸一曼而躲避一边的没有底线的“怂包”。张一曼并没有周铁男这样的灵活变通,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原则,认为对的就不会改变,最终之所以选择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对人性的绝望,对现实的无奈,对那个曾经对自己满口情话甚至声称要娶自己的人竟然能说自己是“公共厕所”人的决绝。
同样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代表,她就是阮玲玉。为了爱情,她可以如同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不管是和张达明还是唐季珊,抑或是蔡楚生,最终却被她所深爱的这些人深深伤害,被外界的舆论描绘成“破坏家庭的狐狸精”。虽说是“人言可畏”,但比这更可怕的是人心!这世间有两样东西无法让人直视,其一是太阳,其二就是人心!她与三个男人提到了结婚:最初是与张达明商议结婚,却遭到了张家的反对;在状告事件发生后,与唐季珊发生冲突中提到了结婚,却换得了一记耳光;在人生绝望时,遇到了蔡楚生,希望可以远走他乡共度一生时,得到的却是委婉的拒绝。在世人的眼中,所谓“完整女人”必须同时兼顾女儿、妻子和母亲三者身份为一体,缺一不可;在没有婚姻时,与任何男子的亲密接触都会被冠以“淫妇”的名号。虽然阮玲玉也有着独立的女性意识,自己工作养活自己,不依靠男人,自主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但终究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不被接受,最后吞药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嬉笑的讽刺
在男权思想统治的社会氛围中,男性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女性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当有女性稍有进取的想法时,便会触怒到长期处于统治阶层的男性,认为权利被侵犯了,进而进行百般的打击,使其打消进取的念头。然而,如果从来没有尝试,又怎会知道不能成功呢?没有张一曼、阮玲玉这些女性的牺牲,怎会有现如今的男女平等呢?
所谓女性意识,指的是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影片中张一曼没有错,错的是她生活的时代,她的思想太超前,她不愿意为了迎合大众的眼光而改变自己,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所以她坚强、独立、有主见。试想,如果张一曼是男性,那么,还会因为在城市里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被别人指指点点吗?
“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以后只会越来越糟。”最终,真相在阳光下暴露,一场闹剧得以结束,“三民小学”看似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校长、周铁男、裴魁山就像以前一样手搭着手“聚聚气”,却发现一曼不在。蹦的一声枪响,大家都向一曼的房间寻去,看到的却是一曼用新的布料为大家做的新衣服,虽然之前被大家无情地抛弃谩骂,却仍旧一心牵挂着她所爱的这个大家庭。当认为一切都归于原点的时候,却发现,改变的人心已无法再回到从前。看够了这个世界的丑陋,既然这个世界容不下自己,那就去另一个地方,一个自由的地方。
“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我在他乡,望着月亮。都怪这夜色,撩人的疯狂。都怪这吉他,弹得太凄凉。哦,我要唱着歌,默默把你想,我的情郎。你在何方,眼看天亮。都怪这夜色,撩人的风光。都怪这吉他,弹得太凄凉。哦,我要唱着歌。默默把你想,我的情郎。你在何方,眼看天亮。我要,美丽的衣裳。为你,对镜贴花黄。这夜色太紧张,时间太漫长,我的情郎,我在他乡,望着月亮。”一首《我要》将一曼渴望浪漫爱情的情怀表露无遗,也许,在爱情的处理上,她是轻浮的;但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她与他人无差,她的内心更是纯洁的。而她更是整部电影中唯一一个真实的存在,也是唯一一个悖离道统,游离于所谓道德的存在,她的牺牲是为了让更多追爱的女性可以爱之所爱,放下盔甲,丢掉棱角,从容安详。
四、结 语
妇女的解放问题一直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内容,孙中山先生一直认为女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男女的平等,使女性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但是,在强权的制度下,女性的反抗是无力的,却不是无用的,一曼用死带给了影片深刻的反思,女性意识在百年前的山村已经开始萌芽发展,虽然最后以自杀落幕,却留给了观者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