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 志
2017-11-14
1.逃难路上 日
字幕:1941年秋,长沙保卫战期间。
大批逃难的平民扶老携幼,往南逃命。天空,日寇飞机“小红头”,追扑过来,兽性地扫射。逃难者有的中弹,有的逃散。
画外音:“我以泪水掺着墨水,回忆着这段往事……”
一位年轻女人肩挎小布包,怀抱着约五个月大的孩子,也在极力向南奔跑着。突然,她后背中弹,倒在血泊中,上气不接下气,仍本能地紧搂孩子,乞求地望着身边穿过的逃难者。
中年的张德良夫妻疾走过来。
年轻女人猛地抓住张德良妻子裤脚,哀求着:“大嫂行行好,带走孩子吧。”
张德良为难:“妹子,我们也在逃命啊!”
张妻:“是啊,自己命都难保住呢!”
年轻女人断断续续:“行……行好吧!他爸当国军……战死了,给他留……留条根吧!”手一松,咽气了。
孩子哇哇大哭,小手下意识地乱抓着。
张妻流下眼泪,望望丈夫:“把孩子抱起来吧,怪可怜的。”
张德良点点头,抱起孩子,向南逃离。
2.宝庆县乡下小镇 日
这是个偏僻的小镇,相对安静些。
张德良夫妻抱着“小难民”来到这里,望着荒凉的小镇,一脸茫然。
3.茅草棚 夜
字幕:一年后。
草棚外雨水滴哒。
草棚内,夫妻俩轮流搂着“小难民”。
突然,“小难民”脱口而出:“妈——”
张妻惊喜地应着:“哎!我的孩!”
张德良迅速抱过“小难民”,催促着:“喊爸!喊呀!”。
“小难民”不会喊,但紧紧依偎着,脸蛋贴着张德良,渐渐睡着了。
张妻:“他爸,孩子大了,该起个大名了。老是叫‘小难民’不好啊。”
张德良:“是的,该起个大名了。我俩好好想想。”
张妻想了一下:“叫金锁或者银锁吧?”
张德良:“不好,太俗气了。再想想。”
张妻:“中年得子,这是老天爷成全我们的,叫……”
张德良受到启发,接过话来:“对,老天爷成全,就叫天成吧!”
张妻:“好,这个名字好,天成。”
4.回乡路上 日
一列敞篷货车,车上挤满了返乡的难民。
字幕:1945年秋,日本投降。根据相关机构的安排,难民们纷纷乘坐免费货车陆续返乡。
货车在一个小火车站停了下来。
只见一队军人列队走来,他们脸色灰暗,低头不语,由国军押送着。
货车上的人们见此议论纷纷。
“天杀的小鬼子,你们也有今天!”
“他们杀了我们中国多少同胞哇!”
“今天优待他们,算便宜他们了!”
突然,天成瞪着小眼睛,举着小拳头,大声地:“打死鬼子!”
众人先一惊,接着哈哈大笑。
一个男子还抱起天成亲了一口小脸蛋:“对,打死鬼子!”
国军押送队中的一员也偏过头来看了看天成,微笑着。
5.私塾 日
私塾先生刘先生在讲课,十来个学生端坐听讲。
窗外,天成趴在窗台上听讲。
听了一会儿,天成离开窗台,用树枝模仿着在地上划字。
这情况都留意在刘先生眼里。
张德良卖油条路过私塾,看到天成在用树枝划着,喊道:“天成,回家吧。叫你妈给你煮个鸡蛋吃!”
天成高兴拍手:“好,有鸡蛋吃了!”
刘先生招呼道:“老张,生意怎么样?”
张德良叹气:“哎,这年头将就糊嘴吧!”
刘先生:“老张,我给你说个事,让你家天成来跟我念书吧。我看,这孩子将来是个念书的好材料!”
张德良又叹了气:“先生,你的好意我领了,可是,我家……”
刘先生打断他的话:“知道,知道……我一分钱学费也不要,行不行?”停了一下,又补充一句,“这孩子怪机灵的,不念书可惜呀!”
张德良犹豫了一下:“谢谢先生!这事,我回去跟他妈商量一下。”
6.私塾 日
天成坐在私塾里与学生们一起背诵古诗,他人虽小,但念书认真的模样逗人喜爱。
背诵完毕,刘先生说:“现在休息。”出去了。
学生们有的抻腰,有的踹腿,在放松身体。
一个大学生逗着天成:“天成,背段书给我们听听!”
天成摇头晃脑,认真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忽然,另一个大学生打岔:“别背了,别背了,小孩蛋子念什么书!”
天成瞅了他一眼:“你背不好书,被先生打过手心!”又进一步,“我读书以后比你强!”
众人哈哈大笑:“小家伙有志气!”
7.张德良家 夜
寒冬,一家三口挤缩在一床旧被里“猫冬”。
张德良大叫一声:“唉呦!”
张妻一惊:“咋啦?”
张德良捂着左腹部:“疼啊!唉哟,疼!”
天成:“爸,疼那里?我给你揉揉。”
张妻慌张地:“是受凉了,还是在外面摔倒过?”用手一按,“有点硬呢!”
张德良:“什么都不是!就是疼,疼得很!”
8.荒野 日
一座新坟前,张妻与天成在烧纸,他们脸上在流着泪。
9.天成家 傍晚
天成正坐在挨地的床沿上背书。
突然,一个邻居跑进来:“天成,快去!你妈歪倒在小街上,不能动了!”
天成放下书,飞奔而去。
10.县城街上 傍晚
小街拐弯处,母亲坐在地上,油条篮子摔在一旁。
天成大叫:“妈,妈!你怎么啦!”
母亲:“天黑了,我没看清,绊得跌倒了!把篮子捡起来走吧。”
天成急的差点哭出声来:“妈妈,我背你吧!”
母亲苦笑一下:“乖儿子,你还小,背不动妈!快找根棍来吧。”
在天成搀扶下,母亲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地挪着步回家。
11.县城街上 日
天成挎着破篮子,手里拿着一只有缺口的碗在沿街讨饭。
街上,一家紧关大门。
天成乞讨着:“大爷、大妈,给点吃的吧!”
门开了,踱出来一个胖小子,他牵着哈巴狗,打量天成一番,恶作剧地:“小要饭的,你学两声狗叫,我就给你大米干饭吃!”
天成白了他一眼,不吭声。
胖小子:“叫呀!叫呀!学狗叫,只叫一声,我也给你饭吃!”
天成又白他一眼,转身就走。
胖小子望着天成头也不回的背影,自我解嘲地:“咳!这小要饭的还挺有志气的呢!”
12.天成家 傍晚
天成回来,高兴地说:“妈!我今天要到的饭挺多,还要到一块大肥肉呢!我把饭和肉热一热,给你吃!”
母亲眼泪哗哗:“乖,妈不吃肉,你吃!”
天成急了,不由地撒了谎:“妈,我吃过两块肥肉了,这块肉专门留给你的!”说完,又故意抹了抹嘴,“嘴唇上还有油呢!”
13.天成家 夜
外面的枪炮声断断续续,时而激烈,时而稀疏。
母亲搂着天成,捂着破被,惊恐地靠坐着。
14.县城街上 晨
天成挎着讨饭篮子来到街上。
县城的街两旁停着坦克、战车、大炮,家家大门紧闭。
天成不懂街上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只是好奇地瞅着这些“大家伙”。
迎面走来一位军人,他体格魁梧,带着淮北口音,和蔼地:“小鬼,大清早来街上要饭呀?”
天成:“嗯。”
军人:“嗨,小鬼不怕生人。家里还有什么人呀?靠什么生活呀?”
天成:“爸死了,妈卖油条摔坏了腿,靠我讨饭。”
天成流利的回答,更激起了军人的好奇心和同情心。他拉着天成的小手:“走,到你家看看!”
15.天成家 日
军人来到天成家,见到的是一贫如洗,他向母亲敬礼:“大娘!”
蜷缩着的母亲一见是当兵的,大为惊恐:“啊,老总!我们是穷人家,没有……”
军人打断她的话,忙解释着:“大娘别怕!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就是以前在这里打鬼子的新四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
母亲稍为安心地:“啊,老总。”
军人微微一笑:“大娘,我们不叫老总,叫同志。”
母亲:“啊,同志长官。”
军人又一笑:“也不叫长官。”停了一下,他自我介绍,“我姓李,在部队是副连长”说完,随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张“淮南票”(当时解放区发行的纸币)递给母亲,“大娘,给你两张票子,马上这里也通用了,可以买一斗米呢。”
母亲推辞不了,只得接过票子:“谢谢!谢谢!”
天成切盼地望着军人:“你们不走了吧?就留在这里吧!”
军人摸着天成的头,爱抚地:“走!部队还要往南打,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6.县城街上 日
字幕:一年后。
天成在街上乞讨。
一个穿着褐色军装的人拦住他:“天成,你不认得我啦?”
天成一抬头,高兴地:“认得。李连长!”
对方纠正道:“我现在不是连长了。”
天成不明白,疑问地望着:“你……你这只胳膊呢?”
对方甩了甩一只空袖子,笑了笑:“渡江战役中,这只胳膊被‘狗’咬掉了。退伍了,领导刚分配我到这里当镇长。”
天成也高兴:“好啊,李连……不,叫你李镇长了!”
李镇长一笑,疑问地:“你怎么还讨饭呢?你母亲身体好么?”
天成坦率地:“妈没钱治腿,腿走路还不灵便,靠我讨饭。”
李镇长:“走,到你家看看大娘。”
17.天成家 日
母亲正拄着棍,练习走路。
李镇长进了屋,声音宏亮地:“大娘,你好哇!你还认得我吗?”
母亲睁大昏花的眼:“你是……”
天成:“妈,他是去年来过我家的李连长呀……不,现在是李镇长!”
母亲大悟:“想起了!想起了!去年你临走还留给我买米钱呢!”
李镇长笑笑:“那两张票子,不当一回事!”停了一下,又说,“大娘,我看天成挺机灵的,让他念书吧!”
母亲叹了口气:“唉,念书认字是好。他爸活着,他也上过一阵子私塾……可现在,要饭人家哪能供……”
李镇长:“我知道,我知道。我去跟学校打招呼,学费书费本子费全免,生活上嘛,镇上每月给点补助。”
母亲犹豫地:“天成,你想念书吗?”
天成毫不犹豫:“想,做梦都想!”
李镇长:“大娘,让他念吧!天成说他九岁了,再不念书年龄都大了”
母亲:“那……好吧。过两天,我腿再好一些,我还是去卖油条,让他念书。”
天成:“妈,星期天我替你卖油条,换一下,让你歇歇!”
李镇长赞许地点点头。
18.小学教室 傍晚
旁白:由于读过一阵私塾,年龄又偏大,天成被插班在三年级上课。他学习很吃力,但他心里发狠:非赶上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
太阳偏西,课外活动时间,同学们在操场活动,只有天成还在教室里做作业。
王小俊等几个同学进来。
王小俊:“走,张天成,我们踢小皮球去!”
天成头也不抬:“不去,我要做作业。”
王小俊:“家庭作业晚上回家做么。”
天成:“我想在学校做完。我是插班来的,学习不如你们,得多下点功夫呀。”
王小俊不耐烦了,性急地将天成作业一推:“走吧!走吧!作业本摔在地上。
天成被激怒了,一把抓住王小俊衣领:“你给我捡起来!”
王小俊也抓住天成的衣领,倔强地:“我就不捡!”
两人僵持着。
旁边几个小同学乐着看热闹,七嘴八舌地煽风点火:“斗呀!斗呀!斗死老牛剥皮吃肉呀!”
这时,一位女教师进来:“干什么?吵什么呀!”
王小俊:“老师,我们叫他出来踢球玩,他死不出来!”
女老师:“张天成,课间活动时间,出来玩玩,锻炼身体么。”
天成:“老师,我家庭作业还没做完呢。”
女老师:“家庭作业晚上回家做吧。”
天成为难地:“我……我……”
一个小同学插句话:“老师,我知道,张天成家里穷,晚上不点灯!”
女老师明白了:“啊!同学们,你们玩去,让他做作业吧!”
19.小学校园 日
“公布栏”公布出期末考试成绩优秀名单。
公布栏上,三(1)班张天成总分全班第三名。
众多同学查看着分数和名次,大家议论纷纷……
20.街上 晨
天成挎着篮子,边走边喊:“油条!卖油条!”突然,他眼睛一亮,发现一个小布包!立刻停下脚步。打开包一看,里面是一卷钞票!数一数,整整50块钱,他惊呆了。他拿着布包,想了想,四处张望了一下,见行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像是在找东西的样子。他干脆将布包放进篮子,坐到一旁等候起来。
片刻,一个中年男人匆匆走来,沿街像是寻找着什么。
天成见来人走到面前,主动发问:“你找什么呢?”
中年男人急得头上冒汗:“找钱!我的钱丢了,进站买票才知道!”
天成:“多少钱?”
中年男子一口报出:“50块!我是借来给小孩他妈治病的!”
天成将小布包递过去:“我捡到了,你数数!”
中年男人感动地:“谢谢!谢谢!好孩子,我谢谢你了!”
天成:“大叔,你数数吧!”
中年男子数过后,抽着一张五元的,硬递给天成了,重复着:“谢谢,好孩子!”
天成:“不要!妈妈说过,不干活不流汗的钱,不能使!你快走吧!”
中年男子愣了愣,感动地点点头,走了。
21.县新华书店 日
天成挎着卖完油条的篮子,路过新华书店门口,巧遇正从书店出来的王小俊。
王小俊:“张天成,油条卖完啦!”
天成有点诧异:“嗯。你来书店干什么?”
王小俊扬一下手中的新书:“买两本书呀。这本书挺好,我从张小毛那里借来看过一部分。”
天成:“不买书,书店也让人进吗?”
王小俊:“随便进出。我回家了。”
天成:“那……我进去看看。”他将空篮子放在门口,以衣襟用力擦擦双手,进了书店。
22.书店内 日
“啊,这么多书!”天成感慨着,东瞅瞅,西看看,不知道看哪本书为好,最后挑了本《岳飞》,全神贯注地看着。
售书员走过来:“你不是卖油条的吗?”
天成:“是……我想来看看书。”
售书员:“买书吗?”
天成坦率地:“不买……买不起。”停了一下,央求地,“给看吧?”
售书员点点头:“那……看吧!已经是中午了,不回家吃饭吗?”
天成:“不饿,让我看吧。”
售书员点点头,离开了。天成入迷地看了起来。
23.天成家 傍晚
天成挎着空篮子回来。
母亲关心地:“你到哪去了?中饭也不来家吃,把我急死了!”
天成:“我到书店看书了”
母亲:“看书也得吃饭呀!”
天成一笑:“看书看迷了,不饿。妈,你不知道,那本书多好看!”
母亲:“什么书这么迷人呀,看你高兴得样子!”
天成:“写岳飞的。岳飞真英雄!精忠报国,我长大了要学他!”
母亲一笑:“学岳飞,有志气!不过饭还是要吃的。”
24.县初中教室 日
黑板上写着大字,“作文竞赛(初中组)”。
校长亲自主持初中组竞赛,他站在讲台中央,看看表,庄严宣布:“竞赛开始!”
天成打开试卷,题目是《我和母亲》,别人纷纷下笔,他却沉思着,不动笔。
校长巡视过来,他瞅瞅试卷,又看看天成,不禁噘噘嘴,示意他动笔。可是天成抬头看看校长,仍低头沉思。
过一会儿,天成写了起来。
校长有点好奇,又巡视过来,看着天成写下的第一段。
“我有两位母亲,生我的母亲据说抗战时被鬼子飞机炸死了,现在的母亲就是将我养大、相依为命的母亲。我想像过生我的母亲,更敬爱我现在的慈祥的母亲……”
校长不由地点点头。突然,他发现天成是用一跟筷子绑着的笔尖蘸着墨水写字,问道:“怎么不用钢笔?竞赛时间宝贵!”
天成窘迫地:“我……没有。”
校长迅速从上衣口袋里取出钢笔:“先用我的。”
25.县初中“公布栏” 日
一张大红纸的“光荣榜”前围满了学生。
作文竞赛评选结果公布出来。
“初中组第一名:初一(4)班张天成。”
26.天成家 傍晚
天成放学回来,他捧着两本新书,两个新作文本,一只新钢笔,高兴地交给母亲:“妈,给!这是在学校作文竞赛得的奖!”
母亲很高兴:“好,好啊!人穷,志可不能穷!好好念书!”
天成又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递过去:“妈,这是奖金。”
母亲:“你留两块钱用用。”
天成:“不,妈全收着买米吧!”
27.街道拐弯处 晨
天成挎着油条篮子卖油条来到这里。
一个40多岁外号叫“大喇叭”的女人拦住他:“站住!”
天成:“怎么?大婶。”
“大喇叭”:“我问你,听人说,我家有只老母鸡昨晚跑到你家了,搞哪里去了?”
天成:“啊,是这样的。昨天傍晚,是有只鸡蹿到我家,被我当时就撵走啦!”
“大喇叭”:“撵到哪去啦?”
天成:“我怎么知道鸡跑到哪里去呢!”
“大喇叭”:“你不知道?被你家偷着煮吃了吧!”
天成急了:“大婶,我没动你家鸡!”
“大喇叭”不依不饶地:“偷了就是偷了,交出来算拉倒!要不……”
天成又气又急:“你……你诬赖人!”
几个围观者议论起来。
“小孩子不学好,学偷!”
“喂,没捉到赃,可不能乱下结论!”
“在这里吵到天黑也吵不出名堂,上派出所去!”
“大喇叭”受到启发:“对,我俩到派出所去评评!”
28.派出所 日
所长办公室,所长在询问:“怎么回事?谁先说?”
“大喇叭”抢先:“我先说。他小小年纪昨晚偷我家鸡!”
天成坚决地:“我没偷!”
“大喇叭”胸有成竹地:“我有证明人,有人看见老母鸡昨天傍晚钻到他家去了!”
天成:“是有只鸡钻进屋,可我当时就撵出屋了!”
“大喇叭:“撵哪里去啦?撵哪里去啦?”
所长:“不要喊,不要吵,有理不在声高!”停了一下,他态度平静地询问,“张天成,学生要讲真话,到底逮没逮她家鸡?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天成:“确实没有!”
女人:“所长,你不能信他一面之词!这孩子……”
忽然,一个男人急匆匆进来,拽拽女人衣襟。
“大喇叭”回头一看,不耐烦地:“拽什么!今天非要弄个水落石出!”
所长注意到男人的动作,立刻抓住这个细节:“你是谁?你拽她干什么?”
男人不回答,只是又拽一下女人:“算了,回家吧!”
所长:“不能轻易就算了。你是她什么人?”
“大喇叭”抢先回答:“他是我男人。”
所长紧逼这个男人:“你有什么话可以说嘛。”
男人犹豫不语。
所长:“说呀!实话实说,说话是要负责的!”
男人终于开口:“鸡,我找到了!”
“大喇叭”一惊,回头:“在哪找到的?”
男人:“在我家鸡窝里。”
“大喇叭”:“胡说,我早上用棍捣过鸡窝,也没见!”
男人:“它死在鸡窝里。”
“大喇叭”像泄了气的皮球:“啊……”
所长:“事情清楚了,你随意诬赖人做贼是错误的!要向张天成同学当面道歉!”
29.小街上 日
寒冬,天成沿街卖着油条,他看到不远处两个女同学走来,自己穿着带补丁的单衣裤,觉得不好意思。转过身来,向小巷走去。
巷子深处,有户人家正在大修瓦房。一个工头模样的中年人,向天成招手:“卖油条的,来!”
天成走过来:“大叔,买几条?”
中年人:“三条。早上没吃饭呢。”接过油条,吃着。
忽然,王小俊提着饭盒来了:“咦,张天成!”
天成也有点惊讶:“王小俊,你来这……”
王小俊:“我来给我爸送饭的。”他走到中年人面前,“爸,他叫张天成,是我同学。”
中年人奇怪:“是你同学?都上高一了,怎么卖油条呢?”
王小俊:“他家穷,只有个半残废的母亲,星期天他就出来卖油条,贴补家用。”
中年人受到感动:“了不起,了不起!一边上学,还一边养活母亲!”
王小俊:“他学习可好了,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
中年人更受感动:“人穷志不穷,更经得起摔打!”稍停,他忽然问道,“张天成,我看你腿长胳膊粗的,能不能吃下干小工的苦?”
天成:“能!”
中年人:“那好。以后星期天节假日什么的,你来给我干小工。能干多少是多少,工钱我按时发!”
天成高兴地:“谢谢叔叔!”
中年人:“不谢,明天就上班!”又回头交待儿子一句,“小俊,明天把你不穿的旧衣服拿给天成穿!天气这么冷,还穿单衣!”
30.小山坡上 日
天成在搂草。
天已到中午了,天成搂了两大捆草。他又饿又乏,坐在山坡上吃着冷冷的熟山芋片,喝着凉水。
31.天成家 傍晚
天成挑着两大捆草,蹒跚着回来了,他放下草捆,擦着额头上的汗珠。
母亲心疼地打来一瓦罐凉水:“快洗脸吧,孩子!快洗,吃了饭好歇息。”
天成饿急了,直奔屋里,狼吞虎咽地吃着菜饼子。
母亲站在一旁,心疼地看着。
天成三五下吃完了,刚要躺下伸伸身子,忽然坐起来。
母亲不解地:“干什么呀?”
天成:“妈,我想起来了,还有作业没做完呢!”
母亲:“明天再做,你累了一天啦!”
天成:“不行,作业明天上课前就要交。”停了一下,“妈,我现在点一会儿灯吧?”
母亲叹口气,点点头:“点吧!”点亮了小油灯。
在微弱的豆油灯光下,天成趴在石台上,认真做作业,母亲靠墙坐在床上,陪着儿子。
32.教师办公室 傍晚
天成与一位老师在研究一道数学题。
老师:“张天成,你按这个公式推下去,就会解出正确的答案。”
天成:“老师,昨天晚上,我在家用另一个公式算一下,也解出你现在解出的同样答案呢。”
老师假装生气:“那你按你想的算吧,何必还来问我!”
天成诚恐地:“老师,您别……我非常尊敬您,才……”
老师笑了笑:“不生气,我咋生气呢!教学相长嘛!”
叠印:
学校公布栏上,陆续留下一串闪亮的字迹:
张天成荣获初三理化竞赛第一名。
张天成荣获地区高中一年级联考总分第二名。
张天成荣获高二外语期末考试第一名。
33.天成家 夜
母子俩在说着话。
母亲:“天成,妈恐怕不能陪你了。妈死了就死了,可你一个人怎么过呀!”
天成:“妈,怎么说这话呀?”
母亲一撸裤脚:“你摸摸,我的腿都肿了。听人说,一肿到腿肚子,就不行了。”
天成:“妈,你可不能撇下我呀!”
母亲叹了口气,不语。
沉默片刻,天成说:“从明天起,妈,你吃细粮,我吃粗粮!”
母亲:“那怎么行,你又上学,又干活。”
天成:“我年轻,行!”
母亲拒绝:“年轻也不行,妈怎能……”
天成突然跪下:“妈,求你答应吧!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我怎么……”
母亲搂着天成。母子哭泣。
屋外,下雨了。屋漏了,雨水滴滴哒哒滴在铁锅里。
34.郊外 日
已经收完山芋的田地里,天成在搞“小秋收”。他用脚踢踢,用手扒扒,希望发现没有主人被扒出的山芋。半天,他也没有发现“漏网之鱼”,只捡一些残断的山芋藤子。
突然,他发现露出地面的一个山芋头。用手一扒,一个拳头大的山芋。他忙扒出来,擦擦泥,饿了,真想啃两口,但他立刻停止了。
35.郊外空菜地 日
母亲在捡拔下来的黄菜叶子,胡萝卜缨子。
36.天成家 夜
锅里是一锅玉米面菜糊糊。
天成给母亲盛上一碗,里面有个下午捡的山芋。
母亲将山芋捞出来,放到天成碗里:“你吃!”
天成又将山芋捞出来,夹回到母亲碗里,“妈吃吧!”
37.天成家 夜
母子俩在交谈。
天成:“妈,快高考了,我考不考呢?”
母亲:“考!念书多年,怎能不考呢。”
天成:“妈,我要是考走了,你一个在家了。”
母亲:“放心,孩子。俗话说‘老天饿不死瞎眼鹌鹑’,我慢慢过,实在不行了,我要它几年饭。”停了一下,她又补充,“不过,要钱的学校,你考上了也白考啊!”
天成:“这我早想好了,要考就考师范学校!”
母亲:“师范?”
天成:“对,考师范!进师范上学吃住全部不要钱。听班主任老师说,家庭困难的,还发零用钱,叫助学金。”
母亲:“吃饭不要钱?还发零用钱?有这样的学堂?”
天成:“有。班主任跟我讲的,考上了师范,要真发助学金,我全寄给妈妈!”
38.公路 夜
天成身背小包走着。
一小山坡处,前面黑压压的树林中突然窜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两目闪着电光似的,踞立在路当中。
天成吓得脊背发凉,他知道是遇到狼了,他不敢走也不敢后退
天成与狼正僵持着,身后远处传来马达声,“突突突”声音越来越大,那个黑乎乎的东西闻声蹿进了树林。
小拖拉机开来,驾驶员看到天成,有点吃惊:“什么人?你是干什么的?”
天成:“我是学生,赶路的。大哥!”
驾驶员:“就你一个人走?”
天成:“就我一个。我要到蚌埠考学校的。”
驾驶员:“妈呀,你怎么敢一个人走这山里夜路的!”他看了看天成,“这样吧,你上车,我顺路送你一段。”
天成感激不尽:“谢谢大哥,谢谢大哥!”
39.蚌埠火车站候车室 夜
天成蜷缩着睡在长椅上。
两个巡逻的民警走来,注意到躺在长椅上的天成。
民警甲:“看到没有,那个学生,在这里睡两天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民警乙:“啊,没事。我问过他,是从乡下来这里参加高考的,家里穷,住不起旅店。”
民警甲感慨地:“穷人家的孩子就是懂事,也真不容易。”
两个民警走了。
长椅上的天成动了动,坐起身,从身边的小包里拿出干粮,就着一瓶水,慢慢地吃了起来,他又拿出书本,边吃边看着。
40.天成家 傍晚
天成回来,他穿着背心,汗流浃背。
母亲招呼:“回来啦,邮差大哥下午送来一封信,说是你的。”
天成一惊:“什么信?”
母亲:“呆孩子,我认识字吗!”
天成接过信,掂了掂,沉沉的,信封上印着鲜红大字“北京师范大学”,他看着信发呆。
天成画外音:“全校考生都没接到过信件,这是不是没考取退回来的考生材料!不对呀,怎么从北京退回来的呢!”
母亲催着:“是好是坏,你拆开看看!”
天成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件,取出几张纸来,分别是“录取通知书”、“师大团委会祝贺信”、“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表”。
天成兴奋得蹦起来:“妈,我考取啦!第一志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母亲也拍手:“好哇!好哇!”
41.县城中学 日
学校大门外贴着一张大红喜报:“我校高三(1)班张天成同学,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学生、居民三五成群地前来观看,人们议论着。
“知道吧?就那个从小讨饭的小叫花子,考取大学啦!”
“还是重点的!北京的!解放十多年了,我们县城中学从来没有过的事!”
“卖油条,做小工,一边读书,一边还养活着瘸腿老母亲,真不容易啊!”
“唉!我们家孩子要是这样争气就好喽!”
42.工地上 日
天成在工地上干活。
一个工人过来说:“天成,你马上就成大学生了,还来干活!”
另一个工人:“多干一天,多给他老母亲积一点钱嘛!对吧,天成?”
天成憨厚地点头:“对!放假回来时,我还来干。”
王小俊父亲竖去大拇指:“对,不忘本!”
天成正低头搬砖,突然,上面脚手架上掉下半截砖来,刚好砸在他的脚面上,流出血来。他疼的“哎呦”一声,跌坐在地上。
工人们立即停下活,关心地围过来。
王小俊父亲指挥一个工人:“老三,快推你的自行车来,把天成推到医院去!费用先垫上,我出!”
43.天成家 傍晚
李镇长来了,他高声大嗓地:“天成在吗?”
天成一瘸一拐地迎出来:“李镇长!”
李镇长高兴地拍了拍天成肩膀:“好小子,争气呀!”
天成傻笑:“嘿嘿。”
母亲:“这都是你们上头培养的!镇长,天成自打念书,没花过家里一分钱,上头还给补助费!”
天成纠正地:“妈,那叫助学金。”
李镇长:“是党,是国家培养的!不过还要个人努力才成!可是天成,我有点疑惑。”
天成:“什么?”
李镇长:“我在教育局听说,你的高考成绩在全地区考生中是第一名。人家第二、第三、第四名都被北大、清华、人大录取了,你怎么第一志愿填师范大学呢?”
天成:“别的大学我念不起,师范大学吃住都不要钱。听说每月还有困难生补助费,真有的话,我还能寄钱给母亲呢!”
李镇长拍着天成肩膀:“好,好,孝子!”停了一下,他郑重宣布,“今天下午,镇里几个头头商量一下,决定每月给你母亲按特困家庭情况给点补助。另外,镇里有个纸盒加工厂,让他们拨些纸盒送来你家让你妈糊,也能添些收入!”
天成:“谢谢镇长!”
母亲:“谢谢镇长!”
李镇长:“不谢,应该做的!”停了一下,他掏出10元递给天成,“这个你拿着,给你添些路费,算是我个人的一片心意!”
天成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谢谢镇长多年来对我的照顾!”
44.天成家 夜
天成将一个小包交给母亲:“妈,这些钱都是邻居们给的,你留着用吧。”
母亲:“儿呀,那是人们给你的路费钱,生活零用钱啊!妈不能留下。”
天成:“妈,我不用。家庭困难路途远的学生,国家发给路费,明天上午我去教育局填表领取。”
母亲看着手里的钱,激动地说:“儿啊,这可都是邻居们的一片心意啊,咱们一定要记在心里。”
45.长途汽车站 日
天成那只肿脚包扎起来了,他一脚穿布鞋,一脚穿木板拖鞋,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地走着。送行的同学簇拥着他,有个同学替他挎着小麻袋,里面装着旧被絮。
忽然,王小俊匆匆赶来,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给你五块钱,爸叫我送来的!”
天成:“谢谢!谢谢王大叔!”
王小俊又递过一包东西:“我用二斤粮票买的大饼,路上吃吧!”
天成接过大饼,紧紧握住王小俊的手。
王小俊表态似地:“我好好复习,争取明年也考到北京去!”
天成拍拍他肩膀:“到那时候,我到北京车站接你!”
车开了,天成与送别者挥手告别。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