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为生命添加诗行

2017-11-14蒋志武

钟山 2017年1期
关键词:诗行写作者人性

蒋志武

对,生命是有颜色的,五颜六色。

我们曾有抗拒的约会,曾有悲伤的距离,但最后我们都在一首诗歌里重逢。

我的诗歌献给爱,献给世界的每一个清晨。爱是文学最后的诡异,当今天谈到文学主张的时候,我内心里涌出了一股暖流,是的,是爱促使我去完成一首首诗歌的创作,是爱让我有了创作的新动机,新力量。

这样的景象让我始终无法忘怀,2009年8月份,在一家社区的自助图书馆,我偶尔翻到了一本瑞典诗人特兰斯特罗默的诗选,从这本诗歌集中,我看到了最近一百年来地球最伟大、最复杂、最深重的灾难,也看到人们对爱情,对和平的向往。这些优秀的诗歌,积淀了人类心灵深处所承担的各种疼痛,各种人性的考验,但最后是诗歌给了人间的赞美和爱。于是,我马不停蹄拿起纸和笔,开始描绘我的诗歌之路,我的精神堡垒;开始用爱去修复世界每一天的创伤。

爱是人性的最初的也是最终的体现与呈显的一种过程或形态。人类在人与人之间构建爱的圆圈,在人类与动植物之间建立爱的情感交流方式,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润滑剂,没有爱,这世界将是一潭死水,将是杀戮场,并将永久消亡。

因此,作为有着情感思维模式的人,懂得爱,学会爱,尊重爱,并且用爱的眼眸与爱的心灵去欣赏和体识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用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领受自己的生活,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一个写作者从文从艺的基本功底。就像幼婴开始站立,孩童学习走路,是一种原初的准备,一次良好的开端,一个崭新阶段的正确实践。一个不具备爱,没有关怀,怜悯之心的写作者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没有爱,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不懂得爱,缺失爱心,我们就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精神食粮,就找不到文学的方向和要领。是爱,让我们发现了更细小事物的能力。

没有爱,文学作品就没有感召力,没有了灵性。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最终要面对的是读者,是这个纷争的社会,一切好的作品将为作者代言,并发出内心的声音。因此,我觉得一个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歌,如果不能唤起读者内心的爱心,不能给予心的震荡,产生正面的情绪,那么这个作品就是失败的。因此,我追求在诗歌中,在一连串迅速转换的意象中创造宁静深远,创造一种沉醉的多维度空间。有部分关注我诗歌的文友经常向我提问题,问为什么我的诗歌中,总带着死亡的气息,好像死过很多回。是的,在我的诗歌中,出现较多灰暗的词语,譬如死亡、坠落、消失、困境等等,这些词的使用,并不是单纯地去了解为一种消极的状态,其实创作的本意是期待能够通过这些诗歌,给人精神慰藉,抵消现实生活中的烦困,但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这也许是我的一厢情愿。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必定要追求情感的深厚和真挚,追求对爱的体验以及对爱的提升,并要超越爱。通过审视,逆向追问,评判,来修正人性的阴暗,来告诫丑恶,宣扬正义,宣扬美德和爱心。写作者只有建立起社会公德和爱的审判标准,作品才能走出灰暗,才能激励自己朝向更高的目标突进,写出大家齐声叫好的好作品。

写诗六年来,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唯有诗歌,才能厘清我外界的关系;唯有诗歌,让我找到了生存的方向,领悟到为何要活得更加精彩的理由。水诞生于一次次的风暴,火诞生于一次次的高温,艺术诞生于一次次毁灭,而诗歌则诞生于黑夜中交配的黑白之光。我崇尚于行走,在行走中寻觅脚步的响声,寻觅风从我耳边刮过,寻觅尊严和优美,寻觅诗歌在爱的庇佑下再一次飞翔。

秋天就要过去了,城市中,灯光在高处闪耀,南京的街道玻璃般清晰。历史的阵痛却留给我们永恒的悲伤,是的,爱如果远去便是血腥。看看那颗灰色的树吧,在它固守的土地里,有根须抓紧了大地。

唯有爱,才能为生命添加诗行;唯有爱,才能让自己温暖;唯有爱,文学才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诗行写作者人性
流年似水
白马
爱的诗行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平凡生活
“学习”反人性吗
论写作(创作谈)
无法提及的姓名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