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文学与生活的平衡点

2017-11-14陆秀荔

钟山 2017年1期
关键词:平衡点本子精力

陆秀荔

记得高二的时候,某天晚自习课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武侠小说,其实所谓的小说是写在本子上,给要好的同学私下传阅的。突然,伸过来一只很白的手,抢走了我的本子。我抬头一看是值班的政治老师,此人严肃且不讲情面,我自知理亏,不敢争辩,任由他拿走了本子。但是没想到,第二天他就还给我了,并且说:“小说我看过了,写得很好,你这孩子将来说不定能当个作家,但现在应该好好学习。”

老师的话让我欣慰,同时也胆战心惊。首先我必须承认对文学的热爱,自从掌握文字这个工具开始,就打开了世界的另一个维度。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宏大、辽阔,又是如此的细微、具体,它将你的视野和想象拓展到宇宙深处,又带你聆听到一只蚂蚁的内心独白。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用手中的笔,创造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如同上帝一样创造天地,创造人间,创造一切你想创造的东西。这是一种隐秘的快乐,即便你的文字不公诸于众,光是创造的乐趣就已经足够享受了。老师动用“作家”这么高级的词来肯定我,这令人深感欣慰,但内心深处对“将来成为作家”这句话却是很抵触的。因为印象中的作家大多戴着酒瓶底一样的眼镜,没日没夜爬格子,有些贫病交加,食不果腹……纵使成名了,常常以失去健康或者生活中大部分的乐趣为代价,这种状态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惨状。所以,爱文学是一回事,当作家是另外一回事,谁知道会不会饿死呢?

此后的若干年里,我和文学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上大学时念书及恋爱,不定期地写一些小文字,有些发表,有些不发表,不过都没什么要紧,反正作家这个词仍然离我非常遥远。后来毕业了,从事的工作与文学毫不相干,但阅读的习惯,倾诉的欲望却一直延续着,零零散散,断断续续地写作、发表,偶尔也参加作协的活动。忽然有一天,本地的媒体冠以“作家”的名义推出了我的专访,才惊讶地发现,不知不觉中竟也走到这条路上了。

在生活中,我实在是个随性和懒散的人。兴趣爱好太广泛,精力太容易被分散,一个真正的作家怎么能这样呢?我一会儿对泥塑感了兴趣,就没日没夜捏都敏俊,捏甄嬛,捏无脸男,捏身边朋友的肖像,他们说真的神似哎,你可以去景区门口摆小摊了。我当然不会听从这样的建议,生活那么美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我用帆布袋子画画,每个节气画一种花,过半个月就换一个背着。我沿着季节顺流而下,春天做槐花、樱花的饼子,夏天绣双面绣的罗扇,秋天要去层林尽染的山间远足,冬天要猫在家里用烤箱做各种甜品。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妈妈,我要陪着孩子,再过一次额外获赠的童年……时间被杂七杂八的事情挤满了,好像很忙,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做。为了证明自己能够善始善终做好一件事,我发愿用三年时间写了二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秋水》,去年年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用心,每一种植物,每一个地方,都做过认真的考证和调研,每一个人物都经过细细揣摩和推敲。虽然这本书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但许多读过的人都告诉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为书中人流了一夜的眼泪,在书里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及身边人的影子。有个朋友说,她母亲在家里读这本书,居然忘记了烧饭,他们回家时冰锅冷灶,她母亲说:“你们叫外卖吧,我要看书。”这让我觉得在那些滴水成冰的日子,挥汗如雨的日子,在工作的间隙,在孩子睡着之后的半夜三更,敲下的每一个字都有了回报。

我不敢以作家自居,但写作的确已经成了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与生计无关,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灵的需求。我的家乡兴化出了很多著名作家,文学的氛围非常浓厚,周围亦有许多在文学之路上奔跑的同伴,便不好意思懈怠了。虽然生活仍是五光十色的,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吸引我的注意力,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致力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放弃掉一些辎重,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文学和生活并不对立,这些看似与文学无关的经历,总有一天会转化成为滋养文学的泥土。坚持文学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枯燥乏味,也可以是充满光亮和色彩的。相信只要拿捏好精力的分配,总能在文学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猜你喜欢

平衡点本子精力
本子里溜出来的字
本子的心愿
扔掉的本子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小本子大梦想为2021 年挑选一本手账吧!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探寻中国苹果产业的产销平衡点
电视庭审报道,如何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行走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上共同演绎精彩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