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生态环境保障措施探讨

2017-11-13卢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生态环境森林

卢辉

摘 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是维护人类生活环境、保持生物圈良好状态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护森林,实现森林的可持续性经营,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焦点性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森林;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是现阶段国际社会广泛性关注的焦点问题,保护地位,维护人类的生活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随着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飞速化,环保理念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森林资源为主优化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相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最重要标志。

一、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1.森林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一种和谐并进、相辅相融的关系,一些经济活动都依托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一重要基础,经济的生产资料来自大自然,如果不注意保护,取之过度、恶意破坏,自然就会强迫社会经济进行相应偿还。由此可见,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显著的制约作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经济对系统破坏情况作出补偿的例子较多,如我国每年因洪涝大致的粮食减产达到1500万吨,因极端恶劣天气而早造成的减产则达到2000亿元。

森林资源有着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其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库,要比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更具营养与空间结构,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强,资源利用总率与生物性生产力为天然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森林具备对长波辐射的高度吸收能力,其具备有用价值的经辐射较高,是推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性要素。

2.森林是防洪保土的重要支撑。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江河泛滥等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性损失很大,数额高达上千亿元,受灾人口保障与灾后重建的费用支出也比较惊人。洪水泛滥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土地由于无植被的保护无法实现雨水截流功能,在暴雨条件下形成洪水,或是由于水土流失情况,导致湖底、河床以及库区等抬高,泄洪能力大大减弱,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3.森林是防洪保护的重要支撑。森林作为防洪保土的重要支撑主要体现森林的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功能。森林本身的主体结构较为复杂,能够实现地下水的有效拦截,可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的径流。根据相关数据表明,一棵树龄为25年的自然树木其每小时可吸收降水约为200㎜,一棵树龄为22年的人工树木每小时可吸收降水300㎜,而裸露的土壤仅仅能够吸收5㎜的降水。因此这表明,森林能够在雨季时期有效削弱洪峰,同时延缓洪峰的来临,而在旱季时期,则会起到增加水流量的作用,真正体现“削洪补枯”的价值。

4.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森林的地上层如果有1厘米落叶层,就会使得泥沙流量至少减少94%,而森林地区你少的流失量仅为50㎏/hm2,而无林地的则为2220㎏/hm2,这表明了森林的强大水土保持功能。森林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少噪音、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大力的培育与保障森林这一资源,能够极大的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提升生存的舒适度。

5.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集中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一体,肩负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重性使命,在促进社会持续性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与生态建设工作,能够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的和谐发展,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将森林资源保护良好。

二、森林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1.科学规划。需做好森林资源的科学规划,将林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提升森林的覆盖率,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防洪保水、净化环境等作用,根据具体环境与种植条件进行科学性安排,同时将各类型树种搭配建设,实现“林、山、田、水、路”的综合性治理,在规划时保证“网、带、片”的合理性设置,以保证区域内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强化全民绿化意识。需将林业发展视为区域内领导层级管理的责任内容,将“一级带着一级”这一模式落到实处,形成一种统筹全面、层层落实的管理新型格局,对林业建设需做好预先性规划,保证技术到位、种苗健壮、造林成片的保障新模式。

3.制定政府优惠性政策。保护与新建森林资源,施行“谁栽归谁”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发展林业建设的一种基本性原则,加快各区域荒山造林工作,需要结合广大群众的力量,将荒山改造工作交给群众开展经营与管理,只要是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不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的,都可以放心交到群众手中,允许其跨行业、跨地区进行开发造林,鼓励全社会人员广泛参与到造林绿化工作中来。

4.加强行政管理,实现依法治理。对森林资源进行行政工作管理,需要加持资源消耗的全额性管理与限额性砍伐,保证森林资源的消长目标管理,同时落实领导保护责任制与任期发展制度,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与规范化建设。

5.广泛深入宣传造林绿化事业。要想推进生态林业的发展与建设,需促进人与森林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管理,将美化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作为工作目标,改善社会福利与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性发展落实到位。具体做法为:(1)做好森林绿化工作思路的大力宣传,提高生态性价值倡导,以推动全民参与到植树工作中来,围绕扩越是发展的需要,在保证林业发展的关键工程同时,还需抓好绿色资源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假设,强化管理者的紧迫感与责任感。(2)做好先进绿化人员典型事例的宣传,并向民众传播绿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技术。保证宣传工作既要面对群众,也要面对领导层。在传播方式的选择上,需将传统的传播模式与现代网络传媒良好结合起来,利用电视广播这一重要媒介,将森林资源的生态性建设贯彻到位。

6.加强技术应用,促进林业资源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现阶段中,国家针对生态环境建设所安排的重点项目有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工程与退耕还林工程等,在实际实施的过程里,需做好成果的推广巩固走,保证生产与计划方案实施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保证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与工程效益提升,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目标。

三、结语

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受到破坏,极易导致环境的恶化,其恢复难度较高,需要全民广泛性参与到植树造林工作中来,保护好天然性森林植被,营造一种多结构、多树种与多层次的复合林资源,从而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小议森林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06):147-148.

[2]文学红.谈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及保障措施[J].现代园艺,2011,07(07):121-122.

[3]郑万福.论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其保障举措[J].民营科技,2011,11(16):138-139.

[4]焦自吉.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保障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05):222-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生态环境森林
哈Q森林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哈Q森林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哈Q森林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