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2017-11-13兰昱

艺术评鉴 2017年19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传承数字化

兰昱

摘要:数字化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还更新了人们原有的观念。针对此,文章将从数字化传承与保护视角,探讨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 数字化 传承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177-02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人们才注意到保护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是整个人类的事,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有保护非遗项目的义务。尤其对于中国而言,一个历经几千年发展的文明古国,在千年的发展中先辈们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并将其转换成人文精神、人文记忆用以世代传承。而在五个非遗项目中,中国数量最多,最有优势的当属传统手艺类,诸如:厦门漆线雕、泸州油纸扇、北京绒鸟绒花、花丝镶嵌等均具有十足的中国特色。但随着与国际接轨的频率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我国,无形中影响到了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可持续传承,幸得数字化技术出现,可以将传统手工艺长久保存。

一、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实际上指的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手段科学保护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赋予其长久生命力的一种现代化保护形式。

因为受到应用实践与应用经验的限制,人们还未对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内涵进行明确,即应将其看成是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新的一种生存与发展方式?还是将其看成是一种外在传承与保护手段?再则这一技术会不会是最后一根稻草,像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那样压垮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这样一段记载: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应是对其生命力所采取的各种传承与保护措施。可见,传承与保护的核心便是分析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是否具备生命力,生命力使其传承与保护的关键。但是检验项目生命力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现阶段,从一系列的针对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资料中可知,学者大多倾向于将数字化看成是一个外在的干预项目传承与保护的方式,这便意味着在技术应用中更多关注与强调的是技术性。归纳起来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重实践,轻原则,轻原理;二是重技术,轻方式(在所有有关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传承与保护资料中,均提及了技术应用的方式,如建档建库,却极少有人提及具体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方式);三是重物质性实践,轻精神性传承(即过多的看重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所带来的物质价值,轻视了精神上的享受);四是重标准,轻问题(一味建立各种各样的传承标准与管理规范,却忽视了数字化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二、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措施

最开始数字化非遗保护技术被应用在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当他们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后,我们便将这一技术引入我国,具体的引入时间应当是从2005年国务院所颁布的有关非遗保护意见书开始算起。在这一保护工作意见中提到:要通过录像、文字、数字化多媒体和录音等各种新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来推动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即要真实且系统的记录下非遗项目的各个环节,并为其构建专门的数据档案库。那么究竟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可能性有多高呢?这还未确定。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最为核心的一点是体现出生命力,而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等过程加以验证。

(一)数字化应用下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建档

对于当前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而言,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数字化应有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建档。一是将收集整理所有与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有关的碑刻、文献、影响和图片,随后对其进行数字化转换,并存储在相应的数字化档案库中;二是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涉及到的产品、场所和工具都应当用数字化音像、文字和图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分类别的储存到不同档案库中;三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动态式管理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过程,并确保记录资料的清晰度、动态性和立体性。

结合已有经验,数字化建档的可行性非常高,这是因为数字化技术应用优势十分明显,诸如:应用广泛、存储灵活且传播迅速。

(二)数字化应用下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宣传

数字化宣传是数字化建档后的第二步工作,其是以数字化记录传统手艺非遗项目实践过程为基础。和数字化建档不同的是,数字化宣传将数字化展览、展示与展演当作项目宣传方式,宣传的对象有项目传承人、外来者,也有项目拥有人,宣传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

数字化宣传可行性有两点:一是原有宣传与展示方式的单向性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人机互动技术、体感技术的应用下,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效果;二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打破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实物展示环节所遭受的平面与静态限制,通过虚拟3D、高清晰掃描仪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实物以立体化、动态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又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进行跨时空传播。

(三)数字化应用下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措施

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价值还在于项目在传承过程中所起到的教育作用。如:我们在欣赏一些手艺类非遗项目时,会感叹手工艺人的耐心、技艺超群以及其传承千百年来手工匠人的恒心与毅力。

传统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传承方式,均是通过传承者、被传承者间言传身教或口传心授的办法进行的,此外还会辅以一些图像、文字等教授方式。而在应用数字化技术后,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就变得更系统。虽然当前数字化技术依然被当作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其在不断发展与应用中,逐步完善与改进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内容和方法,并取得了更好的传承效果。endprint

(四)数字化应用下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分析与研究措施

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之下,不仅将更多的活态、易检索及巨量资料提供给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人,而且还在原有的传承与保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将新的一些技术手段应用到传承保护工作中。比如未来发展趋势会使用到大数据分析系统等。

(五)数字化应用下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利用措施

要想维护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同当代社会间的关系,便必须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中,能够基于不同词语、语义和语句层次将不同类型的项目资源数据库构建出来,如此便能为不同形式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提供传承与保护便捷。

三、未来传承与保护趋势

虽然数字化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在国内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发展的势头却不容小觑。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数字化正在以一种外在传承与保护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技术手段逐步朝着内在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技术手段方向发展,这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力动态转化形式,其将新的一些理念、措施应用到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进程中,确保项目拥有持久生命力。

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在不断进行着补充与完善,不断有新的技术融入其中,诸如: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急速、体感技术和虚拟再现技术等。

(一)建档过程的转变

单项、平面的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建档过程正朝着本质、综合与立體的数字化建档过程发展。在原有语词、语义和语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与发展,即从原有单纯性的数字化建档方式逐渐朝着应用型、研究型和传承形数字化建档的方向发展。

(二)宣传过程的转变

从旁观性、被动性、局部性和静态性宣传模式向体验性、互动性、全面性与动态性方向发展。未来将是一个从单纯审美性、知识性朝着全面传承形与文化性方向转变的过程。

(三)传承与保护可持续性

新的一些数字化技术不断融入,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将变得更加系统、有序,确保了整个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数字化技术传承与保护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后针对数字化技术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应用在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中的可行性,最后又对其未来传承与保护趋势进行了简述,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做好有关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彦芬.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当代传承[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6年.

[2]孔德祥.荣昌折扇传统技艺传承与保护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年.

[3]李任.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余日季.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传承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保护措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