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留观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2017-11-13林艳陈霞黄晓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

林艳++陈霞++黄晓燕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05

[摘要] 目的 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留观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急诊观察室收治的需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均给予一定程度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FPG、2 hPBG、HbA1c临床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b)-0105-02

在我国近几年来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胰岛素的诞生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然而目前单纯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并不能完全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成为限制胰岛素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糖尿病技术,近几年获得了大力发展,尤其在针对需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疗效显著,临床上称之为“双C技术”,主要是采取使用胰岛素泵(CSII)连续对患者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输液,并配合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实时观察和评估,从而起到快速、有针对性的降糖作用。该文对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48例需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意在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急诊观察室收治的48例需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酮癥诊断标准,并由急诊诊断需要留院观察治疗的患者。入选患者认知意识正常,能够遵从医嘱配合完成治疗方案。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功能不全或患有肝、肾功能性疾病的患者[3]。经筛选最终收集病例48例。入选患者均充分了解该次研究的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以入院先后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观察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49~62岁,平均年龄(55.6±6.2)岁,患病时间6个月~10年,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47~61岁,平均年龄(54.7±5.7)岁,患病时间为6个月~10年,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和糖尿病分类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饮食与运动管理。饮食方面主要以少吃多餐为主,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量,多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运动方面主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情况,采取轻度适当运动,以30 min/d为宜,并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

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连续24 h向患者体内输送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并根据患者的进餐情况和血糖状况等随时调节胰岛素输入的流量,在留院观察初期,需使用小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起始量为0.1 U/(kg·h),当患者的血液pH值正常和尿酮体转阴后采取加大胰岛素用量[4]。动态血糖监测仪设定为每隔10 s监测1次患者的血糖情况,并每隔10 min记录1次数据,每天共记录144个患者的血糖数据,在动态血糖监测采血针进入患者皮肤后1 h开始进行记录。对照组在留院观察初期给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起始量为0.1 U/(kg·h),待患者的血液pH值正常和尿酮体转阴后采取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结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的治疗方法,采取时刻监测和健康指导性护理。

1.3 观察项目

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临床检查,指标为空腹血糖(FPG) 不低于8.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BG)不低于11.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不低于7.8%。上述患者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留院观察治疗24~72 h,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0 h及24 h的FPG、2 hPBG、HbA1c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调查。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0 h时,FPG、2 hPBG、HbA1c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患者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连续治疗24 h后,FPG、2 hPBG、HbA1c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FPG、2 hPBG、HbA1c临床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endprint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

观察组采取24~72 h连续监测护理,进行7次/d血糖检测,能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使患者充分了解病症知识;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使其生活方式合理化;同时讲解关于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增加治愈病症的信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1.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3.3%,经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以前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注射治疗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主要办法,但此方法胰岛素总体用量较大,患者的血糖稳定时间较长,且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临床治疗效果不稳定,而胰岛素泵能精确和连续对胰岛素的输入量、输入速度和时间进行控制,并配合动态血糖监测仪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可为医护人员及时提供患者的血糖情况,从而使医生及时作出相应诊断,有效提高了临床上的血糖控制水平和临床护理效果[5]。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FPG、2 hPBG、HbA1c临床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有效性。留院觀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采取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情况也比较满意,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普及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式,增加患者对新型治疗方法的了解,提高了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留院观察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的临床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司艳波.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和护理[J]. 护理研究, 2007, 7(12):1069-1070.

[2] 张桂香, 李静. 皮下胰岛素泵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26-28.

[3] 李万菊,杨娥,蒲卉明,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4):2188-2189.

[4] 李玲.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3098-3099.

[5] 张培红.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6):11-13.

(收稿日期:2017-04-28)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与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胰岛B细胞功能改变的观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特点及诊断工作探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泵在多科室间合作应用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