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写话的问题、理论及对策
2017-11-13艾巧珍
艾巧珍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而作文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写”可以说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版 2011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对写作进行了不同阶段的划分,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为“写作”。之所以做这种划分,目的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写话是写作教学的起步和入门阶段,对于儿童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水平,需要从低年级写话抓起,注重训练,提高写话质量。
一、低龄写话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
小学生写话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自由表达、轻松愉快的过程,可现实情况是孩子们对写话没有兴趣,没有写作素材,无话可说,不会下笔,写出来的东西干瘪,没有真情实感。有些小学生一开始就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毫无兴趣可言。有些学生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要么生搬硬套,要么随意编造,要么照搬照抄,写作中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作品没有个性,千篇一律。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得不到教师、同学和家长的积极评价,从而越加觉得难,越是写不好,不敢写,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到了中高年级就变成了“写困生”。
2.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方面,主要问题是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太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太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除了语文课本的看图写话外,平时没有将说话和写话结合起来,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尤其是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总是希望学生的写作能够文从字顺,生动形象,妙语连珠。对于学生稚嫩的表达,充满童真的语言不能够发现亮点,对于学生在写作的初级阶段的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字数不多、记流水账等现象不能包容,而是把这些当作错误和毛病进行过度干预或指责。这样的教学对于刚开始进行书面表达的小学生来说,容易导致对写作产生畏难清晰和抗拒
心理。
二、写话教学的理论及经验
国内外在写话教学方面都有很多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仍然可以为今天的写话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一种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强调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写话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习得的过程。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建构写话的观念,促使他们实现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转换,创造开放的、自由的环境,指导他们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和感悟,让学生快乐地写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他扩充了智力的范围,认为智力并不是像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只有数理智能和语言智能两种,并提出了八种智力结构: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个体可能都具有不一样的认知倾向和特点。那么,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个性表达、个性写作”。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写话训练,及时发现个性亮点并给予积极评价。
(二)国内外的实践经验
1.国外经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将发展智力作为写话训练的主线,主张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写命题作文,而是从观察入手,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激發写作欲望和兴趣。在他的巴甫雷什中学,高达一半以上的作文是观察作文。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苏霍姆林斯基作文教学的一大
特色。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经过数年的对低年级儿童写作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儿童的早期写作与口头语言以及手的动作是分不开的。他通过观察发现,儿童的写作都是从说开始的,如果让儿童把要写的话先念叨几遍再动笔写,这样就不容易出现
错误。
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生的书面语言必须与口头语言和写字训练同步发展。也就是说,要想写好,首先要能够说好,说好了才能写好。他曾经在低年级做过实验,用口头语言作为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遣词造句、题材选定布局谋篇、评价修改的能力,并且取得明显的效果。
美国学者克莱默也同样认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学生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个创作者。这种成功的体验能让学生的书面语言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他提出,要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扩大阅读量,多积累优美词句,鼓励孩子写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写自己想说的话。他还特别提到,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再一起进行分析,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是实用的,在生活中能感受到写作的用处,这样会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国内经验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学校的刘曼华等老师开展了提前写话训练研究。他们采用集中识字、大量阅读的形式,实验证明小学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行的。通过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大大增加,到二年级就能掌握2500个左右的汉字(相当于课程标准规定的4年级时的水平),能掌握6000个左右的常用词语。有了这样深厚的识字基础,学生的写话自然能顾水到渠成,学生到二年级后期时,大多能写出较为完整的
作文了。
情境教学的首创者李吉林老师在小学低年级“提前写话”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她坚持让孩子写观察日记,从二年级到三年级每天坚持写,两年下来,每个孩子都写了几百篇观察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李老师的写话训练首先采用模仿的方法,再不断增加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二年级学生从说话开始训练,从说一句话到写一句话,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作文,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二年级开始写话时,仅能写一百到三百字,经过一年的训练,多的能到五百字,少的也能写二百字左右。李吉林老师的研究证明,只要训练得法,注意指导,让低年级学生提前写话,是完全可
行的。
三、低年级写话改进对策
一、二年级是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进行转换的阶段,既是写作的初级阶段,也是为作文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尤其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主动精神,发挥主体性。
生活化原则。有计划、有目地带领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生活,并且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文内容具体、生动、有趣。
个性化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在作文的素材选择、指导、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改变,真正地关注和关心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体现。
小学生低年级写话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见表1)。
从想写,到敢写,然后是乐写,再到会写的整个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从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到突破写作的障碍,再到有写作的愿望,最后达能够进行规范地写作,最终实现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地情况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这四个阶段大约持续两年,也就是在二年级末的时候,让学生达到平均能够写300字左右的作品的水平。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及时进行调整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教师都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写话的反馈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基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特性,学生平时的多写多练,写作与阅读、口语的结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