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离了自由,教育还能成为什么?
2017-11-13路文彬
路文彬
在知晓A.S.尼尔之前,我先已知晓夏山学校,但也仅仅就是知晓而已,信息基本来自道听途说。对于这么一个自由得不像话的学校,我全无好感,毕竟,自己可一直都是在纪律得很像话的学校里“规训”出来的,始终信奉“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准则。而且,似乎本人也正是这种教育准则的受益者。因此,我根本不可能相信会有什么人才是可以从这种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不得不承认,在此我所理解的“人才”也是过于精英化的,带有相当的势利偏见性。在读了A.S.尼尔所著的《夏山学校》一书、了解了这所百年民主学校之后,我的既有理念完全被颠覆了,我开始重新省思自我走过的教育道路,以及其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夏山学校》带给我的震撼,无疑令我对尼尔这位特立独行的教育家萌生了浓厚兴趣,但是直到数年之后,他的自传《尼尔!尼尔!橘子皮!》(沈湘秦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翻译出版,才算真正满足了我了解他的冲动。
我理解的夏山精神
如果说夏山学校的存在表征的是自然和真实的话,那么这本自传能够传达给读者的同样也是自然和真实。这一点,从书名上便看得出来。“尼尔!尼尔!橘子皮!”,这本是夏山学校一个淘气包为调侃尼尔编出的一句在校园里广为传唱的顺口溜,但25年后,尼尔竟然将它用作自传的书名。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它涵盖了我与孩子们相处的一生。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它视作警句,那么,它就是夏山的箴言。这句话是夏山学校和我一生所有经历的侧影。从中我们可以一瞥,如何在代际之间架设桥梁以逾越鸿沟或者消除鸿沟。它并不包含无理或憎恨的成分,恰恰相反,这句话意味着爱和平等。假如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称呼他们的老师‘橘子皮,那么,我的信箱里也许再也不会塞满以下文开头的来信:‘我讨厌我的学校,我可以来夏山上学吗?”只是,面对自然和真实从来都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假如缺乏这一智慧和勇气,我们势必会将这句话理解成冒犯,甚至会为此找一找这名极不懂尊师之道的无礼之徒的麻烦。
可以说,恰是基于对人性自然和真实的尊重,尼尔对权威一贯采取的是抗拒的姿态。他说:“遵守!服从!发号施令者咆哮着,可是人们遵守的不是平等的规则而是上级的指令,服从的也不是平等本身而是上级。服从掩藏着恐惧,而恐惧本应是任何一所学校中最为罕见的、最不受鼓励的情绪。”在对于所谓权威的服从心理中,尼尔洞见了控制、恐惧以及憎恨,而这些当然不应该是以教育之名注入孩子纯洁心灵的东西。问题是,在尼尔之前抑或之后,我们对此曾有过片刻的质疑吗?作为教师或家长,难道我们一直不是以听话的标准来褒扬孩子们的吗?由于太重视自己的权威感,太重视权力的有效性,我们不假思索地将孩子自由纯真的天性置于“敌对”的立场。我们关心的根本不是孩子的未来,而仅仅是此刻对于他们的管理,这管理要越省心越好。事實上,从一开始我们的教育动机就是为了消灭孩子,而那些无法被消灭的孩子最终只能沦为被社会所摒弃的“异类”。在我看来,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成人的专制,正是这样的专制压迫逼生出了无奈的青春期叛逆。试问,一个有着快乐童年、天性得以自由释放的孩子,会用叛逆来葬送自我美好的青春期吗?尼尔通过夏山学校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是自由而非治疗帮助了夏山的问题儿童。”可见,孩子所有的问题症因基本上都是源于自由权利的缺失,而一味只知迷信威严的成人却不愿正视。
尼尔的夏山学校就是为这些在主流学校遭遇挫折的孩子设立的。当初来到夏山学校的多是些被视为有问题的孩子。然而,一旦就读这所似乐园而非监狱的学校,他们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尼尔的夏山学校无意为社会培养出什么精英,它旨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热爱生活的人。用尼尔自己的话说:“比尔,碰巧做了医生,业余时间喜欢读文学期刊;保罗,现在是农夫,空闲时翻阅小报。如果他们各自感觉快乐,这两种人生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对于权威感向来深恶痛绝的尼尔用实践提醒我们,教育其实就是为社会输送快乐的普通人。
重看自由与教育
尼尔的启示让我们再次认识到,自由的价值久已被严重低估了。或者说,我们从来就没能在真理的意义上认识自由。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把自由同散漫任性、随心所欲混为一谈,结果自以为很早就拥有了自由,正如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所言:“夫‘自由二字,生于欧洲封建奴民之制、法国压抑之余,施之中国之得自由平等二千年者,已为不切。”在他看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我也,吾亦欲无加之人。不欲人加,自由也;吾不加人,不侵犯人之自由也。”可自由的真理远非如此,我们不妨借用黑格尔的观点回应一下康有为:“当我们听说,自由就是指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只能把这种看法认为完全缺乏思想教养,它对于什么是绝对自由的意志、法、伦理,等等,毫无所知。”黑格尔认为:“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作法。所以一般说来,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康有为以为自由就是任性,而黑格尔对任性的解释竟是“任性的含义指内容不是通过我的意志的本性而是通过偶然性被规定成为我的;因此我也就依赖这个内容,这就是任性中所包含的矛盾。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在黑格尔这里,自由与法度与规则息息相关,它不单不是任性,而且恰恰是任性的反面。一个自由的人就是一个懂得遵纪守法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尊重他人自由的人。
别尔嘉耶夫说:“自由人是自治的生存,不是被治的生存。”自由人不施加奴役,也拒绝被奴役,从自由的视角来看,奴役他人的人同样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也是权力的奴隶。尼尔在他的学校里极力推行民主自治,淡化权力管理,其用意无非就是赋予每个孩子以自由健全的人格。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不论是否会取得成就,至少可能是对社会无害的。关于这一点,尼尔毫不讳言:“我们的校友多是品学兼优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工作勤奋,吃苦耐劳,热爱生活。”夏山学校里的孩子让我们得以见证的是,自由才是使人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责任意识的正确途径。唯有充分学会尊重自由的真理,我们的教育方有可能不致堕落为某种邪恶的力量。必须明晓的是,自由话语本身蕴含有爱的意志,英语里爱(love)与自由(liberation)两个词汇的同源性已印证了此点;所以,自由的教育即是爱的教育。一切背离了自由的教育,极有可能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埋伏下仇恨的种子。被这种教育洗涤过的孩子注定是不快乐的,他们的人格往往也是扭曲的。如今,我们社会不断滋生出的各种问题,事实上皆是由我们失败的教育所致。
为此,尼尔建议道:“若要帮助不快乐的孩子,教师必须温和、人性化和真诚,必须没有威严,必须有能力使受助者产生信任,必须能够辨别自由与许可之间的区别。此外,教师还应当有一些幽默感。”说到幽默感,他还在《尼尔!尼尔!橘子皮!》这本书里专辟一节做了详谈,在他的眼里,人的幽默感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积极人生态度。不过,我要指出的是,在一个不自由的人那里,幽默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幽默是一种爱的智慧,它只能出现于自由的心灵世界;在看重威严和权力的人那里,幽默只好让位于呆板无情的讽刺。
我为尼尔感到庆幸,他激进超前的智慧和实践无疑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但他坚持了下来,从而拯救了无数个孩子。他的夏山学校无疑是人类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探索实践,这次实践闪耀着两个熠熠生辉的大字:自由。今天,我们在谈论为师之道时,总是不免提及“传道授业解惑”的老调,可是,如果我们的教育者仍旧固守自我威严高于学生自由的陈规,那么我们的教育又能有多少实质性的进步呢?也许,尼尔和他的夏山学校是不可复制的,但这却绝对不是我们不予重视与借鉴的理由,此点毋庸置疑。毋庸置疑。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