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时代下河南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2017-11-13任华敏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收入新型城镇化河南

任华敏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河南作为我国的一个省份,也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加强经济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规模和水平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对农民产生了影响,包括收入结构和总收入。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河南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以及河南农民收入特点的变化,找出影响河南农民收入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例如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加可就业机会以及制定较为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等,希望在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河南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河南;农民;收入

一、引言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十八大”上提出了两个翻一番,其中一个就是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实现收入翻一番,重中之重就是要解决如何帮助农民这个社会群體实现收入增长。为了达成翻一番的目标,学者们纷纷献策,部分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城镇化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所谓城镇化,就是讲农村的人口逐渐集中到城镇的一个发展过程。河南是我国的一个大省,而且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据了很大比例。近些年来,河南省一直在推进程式化建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河南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不够迅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河南省开始积极地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之前城镇化建设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注重建设内涵,对原先存在于城镇化中的问题进行规避和解决。本文对河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河南农民收入的影响。

二、河南城镇化以及农民收入现状

河南省2015年和2016年的城镇化率分别是47.2%和48.6%,同2000年的23.2%相比,近些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提高了不少,但是相对全国的平均城镇化率56.4%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1】。河南农民的收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存在以下的现状特点。

1.河南农民的收入绝对量在增长

根据调查统计,河南省农民的人均总收入是在不断增加的,从2006年人均收入5024元增长到2016年的12456元,增长了两倍多。各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3%,15%,7%,13.2%,19.3%,12.5%,15.4%,13.5%,14.6%和14.3%,其中,08到09年的增长幅度较低,因为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2010年以后,增幅较高,2013年以后增幅相对稳定。

2.收入结构不均衡

在河南农民的总收入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河南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从一开始的家庭经营收入占大部分,工资收入占一小部分,到现在工资收入占比逐渐增高,家庭经营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说明了河南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而且工资收入逐渐在总收入中占据较大份额。

三、城镇化对河南农民收入的影响

1.农民的农业收入下降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征收大量的耕地,使得农民失去了很多耕地,相应的就减少了从耕地中得到的收入。同时,城镇化促使了河南的农民不断向城市转移,据资料统计,仅2014年就有85%的农村家庭向城镇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多。并且,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多已经在城镇买了房子,还有很多打算在城镇买房的,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定居,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地增高,种植的收益越来越低,导致很多农村出现撂荒的现象,总体导致了农业收入不断地下降。

2.工资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城镇化建设规模的扩大,河南省的集聚区获得高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高,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河南农民,也吸引了很多外来省份的务工人员。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农民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民还可以和用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雇佣工人,享受工资报酬。总体来说,城镇化给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得农民的工资收入不断增加。

3.部分群体总收入下降

因为开展城镇化不可避免的要征收耕地,对那些以耕地作为家庭唯一收入的人员来说,无疑会大大降低其总收入,这类群体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特殊的专业技能,缺乏竞争力,在离开农村以后,收入大大下降,可能在城市中生活的十分贫困,严重的可能会面临生存问题。

4.农民的生活支出增多

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人口会向城镇转移,因为城镇中普遍物价较农村贵,而且房价过高,子女就业和医疗等花费都会增加,而且很多农民生活中的食品主要是通过耕地自给自足,离开耕地以后,加大了日常生活的支出。

四、提高农民收入建议

1.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随着城镇化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就要求农民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新的技能来应对。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调查研究,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希望可以学习新的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为此,政府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培训农民,提高其专业技能,更好的帮助农民在城镇中立足。另外,除了要加强技能培训以外,还是建立完善先进的用工平台,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促进劳动力更好更快的转移。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以后,面临了来自就业、住房、医疗、上学和养老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制定好相关的配套政策。一般来说,农村人口在向城镇转移的时候,多数会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而这些城市普遍消费水平比较高,房价较贵,再加上子女上学和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因素,农民会有较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其收入在增多,但是支出也在不断地增多。如果没有办法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城镇化不仅没有提高农民的收入,相反的还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违背了城镇化的初衷,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

3.完善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

虽然我国的农民享有土地的承包权,但是农民从土地中获得收益非常的有限。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土地流转的问题,在进行土地流转时,要闹清楚农民是否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和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流转以及流转之后的土地有哪些用途等等,所以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计划,并且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4.增加就业机会

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继续扩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使更多的乡镇企业得以发展,这样就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有效吸收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好,空间很大,所以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服务行业也要同时进行,服务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更好的促进农民融入到城镇中来。

五、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发展,党和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河南大力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农民,所以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总收入,使农民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收益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增加河南农民的整体收入。

参考文献:

[1]刘新智,刘雨松.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6,(6):69-78.

[2]彭红碧.新型城镇化影响农民增收的内在机理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2016,(3):77-79.

[3]张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收入可持续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36):17.

[4]张宝玲.新型城镇化下河南农民收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7):43-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入新型城镇化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消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