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视阈下“……哥”结构分析模型研究
2017-11-13李伟
李伟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3)
认知语法视阈下“……哥”结构分析模型研究
李伟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3)
“……哥”结构是汉语中新兴的语言构式,充斥于网络、报纸等媒体语言中。“……哥”结构衍生的内在理据性主要在于语言的非范畴化机制,使“哥”作为称谓名词的指称意义逐渐泛化,并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蜕变成具有构词能力的类后缀,赋有一定的图示性和语义预设性。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内,以自主-依存联结模型能更具体地理解和解释“……哥”结构内在的语义建构过程。
“……哥”结构;非范畴化;认知语法;自主-依存联结模型
现代汉语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哥”是对同辈中比自己年长男子的称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关系的多元化,为实现人们的交际目标,“哥”已由原先表示对有血缘关系兄长的称谓扩展为指称没有亲属关系的类亲属,用以体现人际交际中的亲疏程度。近来,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中开始大量涌现“犀利哥”“托举哥”“西瓜哥”等新型“……哥”结构。如:
(1) 2010年因为一张网友偶然拍摄的照片,在宁波流浪的乞丐程国荣因其忧郁、眼神犀利,胡子拉碴,头发凌乱,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受到网民的关注,被称为“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1]。
(2)托举哥再救人命,举手之劳温暖人心[2]。
(3)厦理工女教授驾车遇爆胎,“西瓜哥”烈日下帮换车胎[3]。
新的语言现象往往折射出新的语言规律,寻求对此新型语言结构的描写和解释能够揭示语言的衍生机制,反映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与价值观念。多位学者已对新型“……哥”结构进行了语言学层面上的阐释。涂海强、杨文全根据关联理论,着重分析该结构在媒体语言运用中的结构特征、衍生方式、词语模机制、语义特征及推理,主要通过语义与语用关联推理,从而衍生出语义和谐的“哥”类词语[4];魏素芳从模因的角度认为“X 哥”是一个模因[5];陈琴、杨绪明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哥”“姐”等亲属称谓指称义泛化的原因,分析了新型“哥”类词语涌现的社会心理、交际环境等[6];廖光蓉、尹铂淳从历时的角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视角,阐释了“哥”以变化转换内在的认知方式为转喻或隐喻,以及“哥”类词语所增加的情感色彩[7]。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建构新型“……哥”结构的分析模型,探讨该结构内在的认知机制和构建方式。
一、“……哥”结构的非范畴化认知机制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念强调语言与人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范畴化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能够帮助人类利用语言快速有效地认识世界。随着人类认识层次的深入和概念系统的丰富,有限的语言系统无法满足交际需要,为解决此矛盾,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非范畴化”手段,不断扩展或转移词语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以适应人类认知发展和语言表达不断深化的需要。刘正光明确提出非范畴化不但是语言变化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人类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语言研究层面上,非范畴化被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在认识方法层面上,非范畴化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利用既有范畴去认识新范畴,强调了原有概念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8]61-62。语言创新使用就是以原有的语言资源来表达新的概念内容的过程。本文认为,在“……哥”结构中,“哥”已经发生了语言非范畴化,催生了此语言结构的泛化使用。
(一)“哥”语义的抽象和泛化
“哥”作为亲属称谓词,其中心义为“兄长”,具有作为名词的典型范畴属性特征。一个原型意义上的名词具有指称意义,表示具体的事物,指称真实世界中的对象。刘正光指出名词非范畴化过程中的语义特征,一是表现为指称意义与陈述意义之间的相互转换,二是意义的主观化[8]106-110。如下面的例子:
(4)他是我的好哥们。
(5)他这个人很哥们。
上述例句中,“哥们”的语义特征是不同的。例(4)中的“哥们”是一个原型意义上的名词,指称具体的一个人;而例(5)中的“哥们”发生了非范畴化,由指称意义转化为描述意义,名词具有了一定的形容词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主要表示性质意义,“哥们”此时传递的是“仗义、够义气、具有男子汉气概”等主观描述性意义,因而可以被某些副词修饰。例(5)说明了语义泛化的过程。
在“……哥”结构中,“哥”不再指称具有亲属关系、个体化特征的“兄长”,其中心义义素,如“血亲”“平辈且年长”“尊重”“雄性”等发生了部分脱落[7],其作为称谓名词逐渐失去了部分范畴属性特征。“哥”中心义义素的脱落和概念内涵的减少,使语义得到了泛化,进而表达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某种特质的人*“……哥”结构中有极少数不将人作为指称对象的新词,如“章鱼哥”“鳄鱼哥”,此时“哥”中心义中表达“人类”的主要义素发生脱落,本文暂不予以讨论。。语义的泛化凸显了语言结构意义的主观化。根据廖光蓉、尹铂淳关于“哥”语义变化转换之后语义特征的描述[7],“……哥”结构意义的主观化主要是衍生或凸显新的附加性的情感意义,语义的主观性得到加强。如:
(6)“摆摊哥”得到帮助有了自己的摊位[9]。
(7)“忧民哥”退而不休[10]。
(8)泡在水缸里上网 “解暑哥”另类降温[11]。
(9)“看房哥”买房一年内看150多套[12]。
“……哥”结构语义主观化所凸显的附加情感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示在某个特定领域内或技艺精湛,或具有权威性,或因其言行受人敬佩、尊重的人,通常具有褒义的感情色彩。例(6)中的“摆摊哥”描述的是28岁的六安小伙子孟侃每天只能拖着虚弱的身体,用一根软管维持呼吸支撑生命,在合肥四处摆摊来维持生计。人们用“摆摊哥”来称赞他的这种面对疾病不屈不挠的行为和精神。同样,例(7)中,人大代表贺优琳在2011年3月“两会”上发言时数度哽咽,体现了一个基层代表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心,因而“忧民哥”的称呼体现了对其言行的敬佩。另一方面,“……哥”结构凸显的是某个特定人物具有超乎寻常或怪异的动作行为,有时甚至违反社会标准和准则而备受关注,通常包含批评、戏谑嘲讽的感情色彩。例(8)中的“解暑哥”是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一名学生面对酷热天气,蹲坐在装有半桶水的透明水缸里来解暑;例(9)中的“看房哥”是一个80后白领利先生,为实现人生中的首个买房梦,一年多时间里,前后共看了150多套房子,最多时一天看了十几套房。人们冠以“解暑哥”“看房哥”来称呼他们,是基于他们非常规的一些行为举动,表达一种惊叹戏谑之意。
(二)“哥”的类后缀化与语用预设
Hopper 与Traugott提出的语法化过程为:实义词> 虚词>附着成分>屈折形式(词缀),从左至右,语法化程度逐渐增强[13]100。在语法化的研究中,非范畴化则是实词虚化的重要原则,是语言变化和发展的重要途径[8]61。在“……哥”结构中,“哥”处在一个后缀化的语法过程中。本文讨论的“犀利哥”等结构中的“哥”, 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词汇意义的概念内涵不断减少,语义越来越虚化。词汇意义的抽象或泛化构成了语法化和非范畴化的前提[8]66。在此过程中,“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类后缀。陈光磊提出,所谓类后缀就是类似后缀的词素,它比词缀的虚化程度差一些,又没有词根的意义那么实,是一种半实半虚,在复合词里结合面相当宽的词素,可以说它是一种处于转变中而尚未最后完成虚化的词缀[14]23。“哥”作为类后缀,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在社会生活的多领域内生成相关语言结构,丰富了语言表达系统。
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或语言外部的因素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哥”结构的广泛使用反映该结构具有某种语用预设,能够很好地传递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语用预设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和认知工具,是话语构建不可或缺的因素[15]71。在“……哥”结构中,“哥”的语义泛化及伴随其中的类后缀化过程,使“……哥”结构语义主观化,凸显其附加的情感意义,表达一种词汇预设意义:作为对从事某行业或具有某种特点的人的尊称或戏称。
非范畴化,既作为一种语法化的原则,又是一种认知方式,在“……哥”结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功用。
二、“……哥”结构的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研究将配价关系定义为两个以上象征结构之间的组合关系,并提出认知语法的配价思想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应、凸显、自主和依存、组配,而配价关系主要是自主成分与依存成分之间的联结关系[16]277。Langacker将自主结构定义为:可以独立出现的、自身的明示不预设另一结构或者说不需要进一步概念化的音位结构或语义结构;将依存结构定义为:自身的明示预设另一个结构的音位单位或语义单位[17]。徐盛桓认为自主和依存作为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指的是有联系的甲乙两事物间的一种不对称的关系[18]。牛保义运用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探讨语言构式当中的配价关系。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探讨依存成分的次结构和自主成分的语义侧面之间的阐释或对应关系[17]。依存结构本身具有显著的图示性和预设性,不能独立让其意义得到阐释,需依赖于其他自主结构。自主-依存联结模型就是要分析依存成分的次结构(阐释位)和自主成分的语义侧面之间的阐释关系,依存成分的语义凸显与自主成分的语义侧面组成合成结构,以此达到对特定语法构式语义内容的理解和解释。一个语言构式内部组构成分之间的配价关系建立在依存成分和自主成分之间阐释/被阐释或对应的关系之上。
本文针对“……哥”结构的语义建构分析,重点在于探讨其组构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其内在依存成分的语义凸显和自主成分的语义侧面之间的配价关系。依据Langacker和牛保义等提出的自主-依存联结模型,结合“哥”的非范畴化的语义变化,构建关于“……哥”结构内在的自主-依存联结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哥”在非范畴化的机制作用下,语义发生了泛化,并语法化成为一个类后缀“……哥”,具有一定图示性的词汇预设义:表达对从事某行业或具有某种特点的人的尊称或戏称。“哥”逐步被抽象化和图示化,在概念上具有依存性,使其提供了一个具有凸显性的“阐释位”。图1中,方框粗体黑线表示“……哥”所凸显的图示性意义,粗体“Xn”圆圈代表自主成分所凸显的语义侧面,虚线表示所凸显对应的关系,自主结构和依存结构之间的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阐释关系。图1反映了自主结构凸显出的语义侧面和依存结构凸显的图示性意义之间建立起阐释或对应的联结关系。“……哥”结构自主-依存联结模型能很好地阐释“犀利哥”等语言构式。
图1 “……哥”结构自主-依存联结模型
(10)板凳哥——传说中的板凳哥横空出世,制服持刀歹徒[19]。
(11)武汉“妖娆哥”雷倒众生,穿短裙丝袜高跟鞋[20]。
(12)“蹭课哥”,诠释学习的真谛[21]。
上述例子中的“板凳哥”“妖娆哥”和“蹭课哥”,“哥”的语义泛化,成为类后缀,表达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某种特质的人。其在概念上具有依存性,需要借助板凳、妖娆和蹭课等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用语境下,在概念上具有自主性的成分来完成整个语言结构的理解。“板凳哥”是指在温州一男子双手高举板凳将两名骑摩托车抢劫的男子击倒,人们以这个事件中最能凸显语义侧面的工具“板凳”与这名男子所凸显的见义勇为精神联结起来,表达对于其行为的称颂;“妖娆哥”指41岁的男子李明爱穿高跟鞋,着装也十分女性化,“妖娆哥”是人们用男子外貌所凸显的“妖娆”特征语义侧面来描写具有女性化倾向的人,有戏谑之意;“蹭课哥”描述的是清华大学保安贾作胜考入山东师大。为了圆大学梦,贾作胜在清华大学做保安期间一直刻苦学习,还常到教室旁听各种课程和名家讲座。人们以他习惯性的行为特征“蹭课”作为语义凸显侧面,与“哥”所凸显的“具有勤奋好学、不断上进的人”图示性意义联结起来,以“蹭课哥”来赞扬其刻苦学习、追求知识的拼搏进取精神。
三、结语
新的语言构式的产生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体现。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范式下分析了“……哥”结构的语义变化及其语义建构模型。“……哥”结构得以广泛使用,主要是在非范畴化的认知机制和语法化原则作用下,“哥”作为称谓名词的指称意义不断泛化,并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蜕变成了类后缀,具有一定的图示性和语义预设性,构词能力增强。认知语法视阈下的自主-依存联结模型,阐述了语言构式内在的语义建构方式,凸显图示性意义的“哥”具有依存性,预设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和语用语境下的自主成分“Xn”的存在,两者建立起对应关系,“……哥”结构内在的自主-依存联结模型很好地阐述了该结构的内在语义建构过程。
[1] 中华网.还记得2010年的犀利哥吗?网红身份未能改变命运,如今变这样[EB/OL].(2017-02-24)[2017-06-15].http://ent.china.com/gundong/11015422/20170224/30280465.html.
[2] 中华城市网.托举哥再救人命 举手之劳温暖人心[EB/OL].(2016-08-08)[2017-06-15].http://www.citure.net/info/201688/201688115620.shtml.
[3] 闽南网.厦理工女教授驾车遇爆胎 “西瓜哥”烈日下帮换车胎[EB/OL].(2016-08-08)[2017-06-15].http://www.mnw.cn/edu/xiaoyuan/1307669.html.
[4] 涂海强,杨文全. 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 24-30.
[5] 魏素芳.模因论视角下的“X-哥”[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6] 陈琴,杨绪明. “哥/姐”等亲属称谓自称义泛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28-131.
[7] 廖光蓉,尹铂淳. “哥”的历时认知语义研究[J].外国语文,2015(1): 71-75.
[8] 刘正光. 语言非范畴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 安徽网.“摆摊哥”得到帮助有了自己的摊位[EB/OL].(2011-07-14)[2017-06-15].http://www.ahwang.cn/hefei/2011/0714/989763.shtml.
[10] 网易新闻.“忧民哥”退而不休(图)[EB/OL].(2015-10-13)[2017-06-15].http://news.163.com/15/1013/06/B5PMFVSF00014AED.html.
[11] 新华网. 泡在水缸里上网 “解暑哥”另类降温(图) [EB/OL].(2012-05-17)[2017-06-1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5/17/c_123142241.htm
[12] 秦岛生活网. “看房哥”买房一年内看150多套 [EB/OL].(2014-06-10)[2016-06-15].http://www.qhdxw.com/view/94449/.
[13] HOPPER P, TRAUGOTT E. Grammaticaliz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4] 陈光磊. 汉语词法论[M].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4.
[15] 魏在江. 语用预设的认知语用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16] 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 牛保义. 自主/依存联结:”认知语法的一种分析模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1-5.
[18] 徐盛桓.自主和依存:语言表达形式生成机理的一种分析框架[J]. 外语学刊,2007(2): 34-40.
[19] 携手健康网. 板凳哥——传说中的板凳哥横空出世,制服持刀歹徒 [EB/OL].(2010-05-26)[2017-06-15].http://man.xsjk.net/105/340/124511.html.
[20] 人民网. 武汉“妖娆哥”雷倒众生,穿短裙丝袜高跟鞋 [EB/OL].(2012-08-10)[2017-06-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0810/c70731-18709741.html.
[21] 网易教育. “蹭课哥”,诠释学习的真谛 [EB/OL].(2011-09-07)[2017-06-15].http://edu.163.com/11/0907/14/7DBU23C400294J0J.html.
AnAnalysisModelof“…Ge”Structure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Grammar
LI 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13, China)
The Chinese “…Ge” is a newly-developed language structure, often used in multi-media expression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behind the derivation of “…Ge” lies in the decategorization of language structures which makes the appellation noun “Ge” becoming semantically general in reference. “…Ge” transforms itself into a capable word-formation quasi-suffix, taking on certain schematization and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 Autonomy-Dependence valency relationship of linguistic constructs has been elaborated. The internal semantic construction of “…Ge” could be described and explained with the aid of the Autonomy-Dependence Alignment Model.
“…Ge”; decategorization; cognitive grammar; autonomy-dependence alignment model
2017-06-18
教育部英语国家级特色专业(TS12154) 研究成果之一
李伟(1988—),男,安徽芜湖人,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句法—语义接口、外语教学。
H041
A
1008—4444(2017)05—0123—04
(责任编辑:王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