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7-11-13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血糖

高 伟 丁 丽*

(解放军第202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高 伟 丁 丽*

(解放军第202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经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继续口服降糖药基础上,根据药物方案的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艾塞那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组内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监测FPG、P2hPG及HbA1c水平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他P2hPG及HbA1c两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χ2=5.0551,P=0.024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能得到良好控制,体质量有明显降低现象,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但随使用时间延长或合理控制注射治疗时间均有显著改善,安全性较高。

艾塞那肽;2型糖尿病;安全性;临床疗效

糖尿病属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特征是血糖指标异常,该病病程长,呈进行性势态发展,为良好控制病情,避免或延缓多器脏、组织受累,常采用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慢性进展,单纯口服药物已经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发生体质量增加、低血糖事件频出、心血管受累等不良反应,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效果更佳的治疗方法[1]。本文旨在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特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经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经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象包含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轻则3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为(55.51±6.54)岁;病程5~33年,平均为(19.01±4.32)年;体质量平均(46.2±11.8)kg。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82例患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太理想,且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药物方案的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病程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病例仍然继续服用降糖药治疗(常用有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以此为基础对照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在早餐前或晚餐前应用0.1~0.2 U/kg体质量的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根据监测血糖结果,每3~4 d酌情调整1次剂量,每次调整量1~4 U。实验组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初始剂量每日2次,一次5 μg,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前1 h内皮下注射,期间间隔时间不短于6 h,禁止餐后使用;治疗1个月后每次剂量可调整至10 μg,每日两次。4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监测患者血糖指标变化。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监测每位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检查体质量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卡方中/SPSS19.0统计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另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治疗前后单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实验组患者FPG、P2hPG及HbA1c水平值分别为(9.1±3.3)mmol/L、(12.0±4.1)mmol/L、(8.6±1.6)%;治疗后三项指标分别为(6.8±1.3)mmol/L、(7.7±1.8)mmol/L、(7.0±1.5)%。实验组治疗前后FPG、P2hPG及HbA1c均差异显著,数据分析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2.2 治疗后组间血糖指标、体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实验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2hPG、HbA1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实验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治疗前后单组对比分析情况(x-±s)

2.3 不良事件情况分析: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其发生率为22.5%(9/40),组间显著显著(χ2=3.8678,P=0.0492),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实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11/42),对照组为7.5%(3/40),实验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χ2=5.0551,P=0.024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伴随患者终身的慢性疾病,为降低病情对身体的损害程度,患者需积极依从血糖控制治疗,初期口服降糖药,部分病例随着病程的延长,单纯口服用药已经难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需配合药物注射治疗。目前除惯用的胰岛素治疗外,还常使用艾塞那肽治疗。

艾塞那肽是人工合成GLP-1类似物,能结合并激活GLP-1受体,进而发挥出它的降糖功效,有研究表明艾塞那肽能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患体胰岛β细胞功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效降低低血糖风险事件的发生;且对心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以下几种特点:①通过治疗艾塞那肽能显著降低患者FPG、P2hPG及HbA1c水平值,血糖控制效果良好,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前后检测所得血糖三项指标数值具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而在应用艾塞那肽时,不仅有单纯艾塞那肽治疗,还常联合二甲双胍、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治疗。②艾塞那肽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体质量,有大型数据库研究显示该药物治疗一年后患者体质量平均降低(3.0±7.3)kg,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证实艾塞那肽具有减轻体质量的功效[2]。③艾塞那肽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目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频率最高,其疗效已经得到较广范围认可,但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高,这也是目前困扰医疗工作者的糖尿病治疗难题,因为严重者可能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艾塞那肽治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好,有学者研究还觉得它还具有一定心血管保护功效[3]。④艾塞那肽治疗胃肠道反应比较常见,本次研究对象发生率为26.1%,较对照组更高,实践发现出现这类症状多在艾塞那肽治疗初期、剂量加大和饭后使用时发生率更高,剂量及治疗初期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延逐渐改善,研究发现进餐前15-30min内注射治疗胃肠道反应会适当减轻[4]。

综上所述,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好,能辅助减轻患者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但较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

[1] 张先祥,阳皓,杨刚毅,等.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4):1531-1534.

[2] 莫泽纬,陈开宁.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24-2727.

[3] 杜予俊.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5):579-583.

[4] 聂芙蓉.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10-12.

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38-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