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霞映红的地方是家乡

2017-11-13□高

剑南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川军大汉团长

□高 翎

晚霞映红的地方是家乡

□高 翎

这是一个川军老兵抗战的故事。老兵是我们村里一个姓汪的大爷。汪大爷因为长得高大魁梧,大家都叫他汪大汉儿。

故事要从1940年春节说起。那年过完年,汪大汉儿想着要准备下地干活了,就邀约邻居“李猴子”一起赶场,想买几件农具。可是,他俩刚走到乡场街口,就被抓壮丁了。全乡那次被抓的有80多人。

抓我干球呀?我这个样子当啥兵嘛,我家就我一个独儿啊。呜呜呜……“李猴子”蹲在地上哭起来。汪大汉儿看不惯大男人哭,就踢了他一脚,说,哭个球啊,别丢人了。“李猴子”便火冒三丈地冲汪大汉儿嚷,都怪你莫球名堂,非得拉老子来赶这个场。汪大汉儿啊汪大汉儿,你兄弟伙好几个,你死球了没事,老子是三代单传啊,婆娘也不晓得在哪儿呢!

你这个人才莫球名堂,哭球啥啊?又不是去打仗。你也不照照镜子,就你这瘦精精的猴样,打仗顶啥用呀?这次就到成都修个飞机场,用不了半年就回来了。不耽误你找婆娘。帮助抓丁的乡长见“李猴子”又哭又叫的,担心引发其他壮丁闹事,冲他吼道。

真的呀?嘿嘿。“李猴子”几乎是欢叫了一声,破涕为笑了。汪大汉儿和所有被抓的小伙子,也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们还没到成都,就传来紧急通知,说是鄂西战事吃紧,参战川军损失很大,急需补充兵员。汪大汉儿他们便被押往重庆,匆忙参加新兵训练。仅仅训练半个来月,就急如星火地被送上运兵船,顺长江而下,直接补充到湖北宜昌那边的前线。汪大汉儿与“李猴子”分到了川军不同的二线部队,从事弹药给养运送、保管等工作,同时强化军事技能训练。当时,由于日军气焰颇盛,整个国军都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川军与其他友军一样,为了避免与鬼子决战,采用推磨战术,在大山里与鬼子打转转。这使得汪大汉儿他们每天没白没黑地行军转移,一个个累得半死,还经常吃不饱饭,睡不好觉。

一天,部队突然遭遇一小股日军。短兵相接打了一个多小时,川军兵力、地形占优,日军被击退。部队打扫战场后,连长突然叫去汪大汉儿,要他第二天参加一项特殊任务。

什么特殊任务?

送还日军10多具尸体。

送还尸体?打仗还要送还敌人尸体?这让汪大汉儿很奇怪。何况,那次战斗,汪大汉儿他们部队还死了30多个弟兄呢。

让你送就送,这是长官的命令,罗嗦什么!连长呵斥道。连长对此其实也不太理解,只知道这是从八路军那边传过来的一招,有瓦解鬼子斗志的作用。

于是,汪大汉儿与20多个身强力壮的战友被挑选出来,换上当地农民的衣服,抬着鬼子的尸体,前往约定地点。

那是汪大汉儿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日本鬼子。虽然前来接收尸体的鬼子身高长相与中国人没多少差别,但是当他们叽哩哇啦说着日语时,汪大汉儿感到异常紧张和恐惧。

你的,良民?突然,领头的鬼子官大约看到汪大汉儿相貌堂堂,不大像农民,便走到他面前,用中国话问。

农民?是啊,农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汪大汉儿因为紧张,把鬼子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听岔了。鬼子官眼神冰冷、敌意,他粗鲁地抓起汪大汉儿的手,狐疑地对汪大汉儿的手掌看了又看,尤其是右手扣扳机的食指。汪大汉儿当兵时间不长,加上参军后又主要是搬运弹药等,手掌和几个指肚上布满新茧、老茧,鬼子显然没看出什么异样。

但是,鬼子的手肥厚、潮湿、冷浸浸、油腻腻的,让汪大汉儿很恶心。

哟西。鬼子官呲着长期吸烟薰黄的门牙,竟然对汪大汉儿挤出一笑,说,你的,只要不与皇军为敌,不跟皇军打仗,皇军的,不杀。说完,他转过头,对其他鬼子叽哩哇啦一通,似乎在吩咐什么。

嗨!其他鬼子齐声应道,立刻对尸体进行检查验收。汪大汉儿注意到一个细节,鬼子背着他们似乎在解尸体的裤裆,很快完毕,一丝不苟,恭恭敬敬。

这让汪大汉儿疑惑不解。

交接完毕归来,汪大汉儿就向老兵请教,鬼子那个举动是怎么回事?老兵告诉他,过去有兄弟出于仇恨,在送还鬼子尸体时像劁猪一样劁了他们,想让他们到了阴间都断子绝孙。

哈哈哈。汪大汉儿有些解气地大笑起来。

还笑?你就不想一想,鬼子如果真查到有尸体被劁了,你们跑了和尚跑得了庙?老兵看汪大汉儿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感叹道。

那会咋样?汪大汉儿仍不知深浅地问。

劁一个让你们活人补一个,劁两个让你们补一双。鬼子什么事干不出来?老兵答。

汪大汉儿吓得倒抽了一口凉气,本能地护了一下自己的裤裆。

哈,你娃儿害怕了吧。老兵嘲笑道。

你才害怕呢。汪大汉儿嘴硬说。

这就对了,当兵打鬼子,丢命都别怕,更别怕丢鸡巴!老兵凛然道。

唔唔。汪大汉儿含糊应道。尽管他心里其实是怕的,但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他不会在老兵面前露怂。

转眼到了1943年春天。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迫使蒋介石政权屈服,突然调集7个精锐师团10万兵力,上百架飞机,大举进犯国军驻守的阵地,企图打通鄂西战略通道。汪大汉儿他们全部投入恶战,再没什么二线部队了。

不能让鬼子打过去啊,打过这个天险,咱们四川老家就完了。川军凭着朴素的保家卫国豪情,与友军协同作战,死守不退。

血战从春进行到夏,日军仍无法实现打通四川通道的战略企图,不得不停止了大规模进攻。战场暂时平静了一些。

汪大汉儿所在那个营当官的打得只剩下营长和两个排长,当兵的只剩下一二十人。

一天,汪大汉儿巡查一片荒坡,突然在一个山洞深处发现了一具鬼子中佐的尸体。由于山洞阴凉,尸体还没有腐烂。汪大汉儿赶紧报告了营长。营长一听很高兴,这可是他们营消灭的鬼子最大的官啊。他立刻报告给团长。团长一听也兴奋了,这还是全团消灭的最大鬼子官呢。团长就想多做点文章,把这个战果的影响搞大一点。他准备把这个中佐和全团消灭的其他鬼子官尸体集中起来,给鬼子送回去,再挫挫鬼子的气焰。团长打电话向师长请示,师长当即批准,好啊,就按你说的干。他对团长说。

你还得辛苦一趟。营长接到任务,又找到了汪大汉儿。

鬼子屁眼儿黑着呢,我不去。汪大汉儿一听又摊上这样的事,一脸不乐意,当即拒绝。

你听好了,这是任务,是命令。你以为上街买东西呀,讲究你情我愿,还可以讨价还价?让你去,是为国效力。再说了,咱们营哪个没有大伤小伤?就你还算好胳膊好腿,你不要不识相啊!营长变脸道。

汪大汉儿不敢吭声了,违抗军令是要军法处置的。

这样吧,我陪你去团里,就说这个中佐是你打死的,为你请大功,要大赏。咋样?营长见汪大汉儿不敢再推了,又缓和语气说。

说啥子瞎话嘛!明明是死在山洞里,我只是遇上了,哪里又成我打死的了?哪个稀罕这样的大功大赏哟。汪大汉儿是实心人,不领这样的情。

那你稀罕啥?营长又问。

汪大汉儿摇摇头,他现在没心情说稀罕啥不啥的。他向营长发牢骚道,你以为这是送头猪送条狗啊?

你说对了,就是像送条猪送条狗嘛,而且是死猪死狗。不跟你说没用的了,准备准备上路吧。营长说。

汪大汉儿就这样不得不又一次踏上送还鬼子尸体的路途。与他一同出发的还有团里挑选出来的另外10多个兵。汪大汉儿被指定为送尸队临时小队长。他们除了送鬼子中佐,还有5个鬼子尉官的尸体。团长专门搞了个壮行仪式,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汪大汉儿印象最深的是:鬼子现在的光景已经是日落西山了,给他们送尸体回去,等于从精神上再杀他们一回,也让他们侥幸留着小命的兔死狐悲一下,赶紧滚回东洋去。团长还请汪大汉儿他们放心,鬼子已向中间联络人保证,他们绝不会为难你们这些送尸体的人。

不要怕他们。团长还跟大家喝了一碗壮行酒。他又单独叮嘱汪大汉儿一路上注意安全,带好队伍,许诺他完成任务回来,就提他当个排长。

汪大汉儿被团长如此高看,而且回来会提拔,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一个立正向团长表态,坚决完成任务。

迎接他们的鬼子官仍然是第一次送尸体时负责接收的那个,只是汪大汉儿第一次没留意鬼子官是什么军衔,这一次他看清了,是上尉。鬼子上尉却并没有多留意汪大汉儿,他声称他们刚刚接到命令,礼尚往来,他们也要送还一批中国军人尸体,让汪大汉儿他们继续干活。

这不行,我们来时,长官没有交代这个任务。汪大汉儿不卑不亢地说。

现在你要听皇军的。不听,死了死了的。鬼子上尉一把拔出军刀,在汪大汉儿面前一挥,划出一条弧线,刀刃寒光闪闪,刀尖划破了汪大汉儿左侧额角,立刻有鲜血流了出来。汪大汉儿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冒了出来,怒目圆睁地攥紧拳头,盯着鬼子。旁边的战友赶紧拉他一把,小声说,忍着点,别乱来。汪大汉儿这才强压怒火,克制住跟鬼子官争理的冲动。

鬼子让汪大汉儿他们抬出准备好的国军尸体,重新上路。汪大汉儿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所抬的国军,更多像当地被杀害的老百姓,而且,还有两副担架的白布直接包裹固定的是分拆成件的迫击炮和炮弹。大家都意识到鬼子的阴险,却暂时只能屈从鬼子的淫威上路。

途中歇息,汪大汉儿瞅空悄声问被鬼子抓来带路的向导——一位打猎的刘姓汉子:刘大哥,鬼子想搞什么?

刘大哥摇摇头,看得出,他不是不想回答,而是确实不知道。

鬼子让你带路到哪里?汪大汉儿又问。

牛头寨。刘大哥这次答。

啊!汪大汉儿的表情立刻僵住了。牛头寨,别人不一定知道,他刚送过鬼子中佐尸体到团里,团长就是刚从牛头寨开会回来的呀,那里是他们川军一个军的军部啊。

原来鬼子是要利用所谓送还尸体作掩护,去偷袭军部?汪大汉儿一颗心立刻狂跳起来。怎么办?他只感觉全身的血都在往头上涌,一时却又无计可施。

汪大汉儿寄希望于能够在路上遇到友邻部队,可是,他们翻过一座山,穿过一条沟,凭感觉,早已进入川军的核心防区,可因为走的都是打猎荒路,竟然没有遇到一支防卫部队。仅有一次,远远望见一小队人巡逻,但是,鬼子用中国话回答,是皇军送还国军尸体的,需要借个道,请方便方便云云,巡逻队便毫不戒备了,也不走近来问一下看一下,径自大摇大摆往别处巡逻去了。

龟儿子,一点不负责任。汪大汉儿在心里绝望地咒骂道。

太阳落山的时候,鬼子队伍进入牛尾巴河谷。刘大哥告诉汪大汉儿,沿着河谷向上走二三里路,就是牛头寨了。正在汪大汉儿焦急万分时,他们的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座石桥。石桥是通往牛头寨的必经之路,因为修在山坳处,不走到近前发现不了。桥头上垒着掩体,架着机枪。一个瘦小的哨兵在掩体前站着岗。看到有兵守卫,汪大汉儿舒了一口气,悄悄向前后的战友传递信息,准备逃!可是,当他们走近桥头时,心却又悬了起来,一面是湍急的溪水,一面是陡峭的山崖,往哪里逃呀?

站住,干啥子的?桥头的哨兵发现汪大汉儿他们了,一拉枪栓,一声断喝。气氛迅速变得紧张起来。

送还国军遗体的,要过一下桥。鬼子官用中国话高声回答,又故意掀开最前面担架盖的白布单,露出穿着国军军装的尸体。

莫球名堂。谁让你们送还尸体了?排长,让不让过?哨兵操着一口汪大汉儿熟悉的乡音骂起来,转身向掩体里面请示。

啊,是“李猴子”。汪大汉儿暗自吃了一惊。他们从宜昌前线一别,差不多三年了。没想到在这种地方相遇。“李猴子”吃了两年多军粮,还是像个瘦猴。军帽扣在头上,一张二指宽的脸遮得只能看到张嘴了,如果在外面遇到,不说话,保不定自己还认不出来。汪大汉儿心里来不及感慨,脑子飞速转动起来,想着怎么让“李猴子”赶快动手。

这时,行进在汪大汉儿他们身后的鬼子迅速抄到他们身边,低声吼叫,快快走,不要停;谁不老实,死了死了的。

站住,排长说了,长官没有命令,不准过。“李猴子”端着枪迎了上来,那枪带着刺刀,仿佛比他人还长出一截,看上去不大协调。就在那一刻,“李猴子”也认出了汪大汉儿。

啊,汪大汉儿!“李猴子”愣了一下,缺心眼地咧嘴向汪大汉儿笑起来,看汪大汉儿直向他使眼色,却不明白何意。

“猴子”,打啊,开枪啊!汪大汉儿把担架往地上一扔,向“李猴子”大喊。

汪大汉儿的喊声刚冲出喉咙,只感觉背后斜刺一道透心凉闪电一般穿到前胸,随后,剧烈的疼痛立刻洪水决堤一般淹没了他。他摇晃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在河边的灌木丛中,视线模糊,很快失去了知觉……

等到汪大汉儿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一星期之后了。他躺在猎户刘大哥的家里。

哎呀,老弟命大啊!你终于醒过来了。想吃点什么不?

汪大汉儿这才感觉饿了,点了点头。

先喝点稀饭汤吧。刘大哥说,一勺勺喂汪大汉儿。

汪大汉儿就这样从鬼门关上一天天爬了回来。因为他被鬼子用枪刺从背后刺透了右胸,扎坏了肺,又被手榴弹炸伤下半身,受伤之后一直昏迷,形同死人。是刘大哥看他一息尚存,拼命把他救回家,他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汪大汉儿感动地说。

别客气,你是打鬼子受的伤嘛。多亏你喊那一嗓子啊,要不,那个哨兵不会开枪的。要让鬼子再往前走一点,川军的堡垒说不定一枪不发就被端了呢。

后来咋样了?汪大汉儿关切地问道。

后来,双方都开火了。只是守桥川军人太少,打不过鬼子啊。交战十分钟不到,川军一个排就被鬼子全干掉了,阵地也丢了。但是,那十分钟的枪声惊动了你们上面的大部队啊。他们很快扑下来,把那几十个鬼子层层包围在牛尾巴河谷,一个不剩,都消灭了。

哦。汪大汉儿松了一口气。

那些抬担架的兄弟呢?

唉,都死了。大多来不及做什么,就被鬼子枪打刀刺,全杀死了,只有一个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砸碎了一个鬼子的鼻梁。

“李猴子”呢,就是那个哨兵?汪大汉儿不死心地问。

他呀,被鬼子打成筛子了。还好,他先开了一枪结果了一个鬼子。那鬼子长得比你还牛高马大的呢,一个顶他俩,算是有本了。刘大哥长叹一声。

汪大汉儿的泪水哗地喷涌而出。“猴子”——,他喊了一声,只觉得浑身一下子又哗哗碎裂了似的,口吐鲜血,又昏迷过去。

汪大汉儿在刘大哥家养了差不多一年,要命的伤情才勉强稳定下来。终于能够行动了,他开始纠结起来:回家,还是回部队?刘大哥说,这儿的战事早就结束了,你的部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别回部队了。回家?你咋回去啊?路上遇到抓逃兵的,说不定遭枪毙呢。如果你不嫌弃,就留在这儿吧。刘大哥好意地劝道。

汪大汉儿摇了摇头,说,谢谢大哥了。我还是想回去啊。“李猴子”是独儿呢。我不回去,他家老人以后怕没着落呀。

路太远了,靠两条腿,你怎么走回去呀?你捡回这条命不容易,回去被当逃兵毙了,那不成冤死鬼了。前不久,我们县上就毙了两个逃兵呢。国军宪兵队执行的。刘大哥不放心地说。

汪大汉儿想着刘大哥说得在理,只得勉强留了下来。可几个月之后,他还是决定要回老家,他太想回去了。他每天力所能及地帮刘大哥干完活,就坐在刘大哥家的院坝里,落寞地看落日,看晚霞。晚霞很红,像火,更像血,像战场上满沟满河流动的鲜血。老家就在西边映红天的晚霞下呢。如果自己往西走,向着落日走,向着晚霞走,顺着长江走,走到长江的支流青衣江,再逆流而上,要不了几天,就会走回青衣江中游的老家了。

回家,一定要回家。汪大汉儿变得归心似箭起来,一天都不想再多呆了。他坚辞了刘大哥,踏上了回家的路。

四个多月后,汪大汉儿爬山涉水,历尽艰辛,回到了家乡。

修完飞机场了,又修了些别的,吃了不少苦,捡回了一条命。他一路上翻来覆去想好了这么个说辞,对村里人说。

全乡被抓壮丁的80多人,就回来你一个呀?村里人显然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清楚他是顾虑被当成逃兵。

哦,他们慢慢也会回来的。汪大汉儿敷衍道。

然而,几年过去,直到解放了,人民政府成立了,那80多人却再没人回来。汪大汉儿也不用再隐瞒“李猴子”殉国和自己打鬼子的经历了。他堂堂正正地像其他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他的伤病让他丧失了娶妻生子的能力,他一个人过日子,像孝敬父母一样赡养“李猴子”的父母,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后半生……

【责任编辑 良 言】

猜你喜欢

川军大汉团长
大咖的替身
结局很意外
英雄团长沈述清血洒光华铺
虚惊一场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抢亲
为何是川军?
烦心的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