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017-04-17陈倩王珍珍
陈倩 王珍珍
[关键词]全民族抗战,川军,乡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3-0068-04
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课标对抗日战争要求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因此我们把“理解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作为抗日战争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使学生在对抗日战争史内容有一个完整、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乡土史资源充斥其中。例如四川地区,川军抗战就是非常好的切人口:抗战不只是川军、抗战不只是男人、抗战不只是汉族,抗战是全民族抗战。因此,不同的省份从不同的角度切人,开发利用抗日战争史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意义,以此可以达到“管中窥豹”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我们的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每年的12月13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为国家公祭日,表示对死难同胞的永久哀悼;同时也规定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作为全国人民进行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因为有了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才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和平生活,牢记历史,是我们对历史最大的尊重,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课题的学习。
师: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以四川一省而言,根据新华日报的社论提供的数据来看:“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万5千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300万人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1/3,此外各种捐税捐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作为四川人,我们应该为先辈的付出感到骄傲和自豪,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抗战前的四川。辛亥革命之后的四川陷入了混乱之中,正应了古语所说的那样“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从191 1年四川保路运动开始,到1912年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1913年二次革命,川军暂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驻扎成都、重庆,到1916年参与护国战争,1917年刘存厚任四川督军,为了解决军饷问题,四川成立了防区,防区制的确立标志着川军的正式形成。
PPT展示抗战前四川的辖区图及主要军阀防区图
问题1:请同学阅读并思考一个问题:抗战前的四川在军事、政治上有什么特点?
师:正如我们从图上看到的,防区制实为旨在掠夺,破坏极大的地方军阀割据统治形式。在防区内,军阀成了一切政治、经济、军事、财政的独裁者,他们可以任意委派官吏,募兵征税,为所欲为;为夺防区,翻云覆雨,混战连连。防区制就是四川陷入军阀混战的源头,据统计,1921-1935,四川军阀之间发生了大大小小共478次战争,平均每个月打两次。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就是人民。没有吃的,就吃白善泥、嚼草根、啃树皮充饥,吃了排不出大便,腹胀如鼓,死者不计其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昔日天府之国满目疮痍,几乎成为人间地狱。
问题2:川军又有什么特点呢?
编制甚老,兵器不好,系统混乱。战斗力小;……爬山倒凶,收买冲锋,一气虽勇,再则无功;小奸小诈,不为不高,但不持久,且怕包抄。
——《川陕革命根据地简史》
师:这是对川军的描述,而且很多士兵嗜好旱烟,因此一手步枪、一手烟枪的川军被人讥讽为“双枪军”。
意图:高一学生的智力发育接近成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故事式的历史情节,需要在历史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维带来的快乐,所以历史教学应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历史知识的逻辑性和规律性。这里给学生描绘了抗战前四川的混乱以及川军的形象,是为后面讲述川军出川后的表现埋下伏笔,学生便会对本节课主题“永不遗忘的历史——川军抗战”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使本节课的逻辑性更加严密。
问题3:为什么处于饥荒和混乱的四川及被戏称为“双枪军”的川军能够为抗战做出贡献?
今天的抗战,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所无的。如果战胜,则是国家之福,如果战而不胜,将国亡家破,子子孙孙,都要做人家的奴隶牛马!
——冻仕俊、王席儒等:《邓锡侯出川抗战和安定后方的点滴见闻》
师:这是邓锡侯为总司令的第二十二集团军,从北道出川后,对官兵们说的话。七七事变爆发前后,全国抗战呼声高涨。日本疯狂侵略激发了川军官兵上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保卫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他们人人“自认是黄帝子孙,抱牺牲决心抗战到底,喋血疆场义无反顾”!由成都至宝鸡1800多里路,跋山涉水,要走1个多月,沿途除了少数患病士兵后面赶到外,竟没有逃亡的!这就是川军。然而在高涨的爱国热情下,却无法忽视中日两国国力与军力的巨大悬殊。
师:由表可知,抗战爆发前,中日力量相差非常悬殊。在战争初期,日本可以动员使用的军事力量共约400多万人,其中常备军约38万人、陆军工7个师团、海军舰艇约80万吨、空军与海军飞机共2600余架。当时,日军用于侵华作战的师团,每个师团2.2万余人、马5800余匹、步骑枪约9500余支、轻重机枪600余挺、火炮108门、坦克24辆。而当时中国铁的年生产量不足10万吨、钢的年生产量不足千吨,仅有很小的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型艇船等较小型武器装备,根本无法满足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大型武器装备都不能制造,完全依靠向外国购买。
而當年川军的装备在全国各省军队里几乎最差,“汉阳造”步枪都算是精良装备,大部分士兵用的是川内自产土枪,被戏称为“烧火棍子”。手榴弹是自产的“麻花”,火炮和机枪更是奢侈品。川军出川之后,已是初冬季节,可是绝大部分士兵还穿着草鞋、单衣,号为“草鞋兵”;他们没有军用水壶,腰间挎着竹筒;没有包裹,背上背着竹笼子!
师:在汉阳造、草鞋单衣的装备下,川军出川抗战!抗战期间,川军在南北各战场参加的会战、战役,计有28个,如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之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等。川军出川后,不仅面临着被蒋介石分割的困难,而且武器低劣、装备不足,被认为是“中国军队中最糟的”。尽管如此,川军各部在其爱国将领的带领下,奋战在抗日的各个战场上,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在中国的抗战史上留下了无数悲壮的光辉战绩。抗战时期,四川出征和补充兵源共达300多万人,其中阵亡、负伤、失踪者达64万余人。这,才是真正的川军!
其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在徐州会战中死守藤县,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时间。150师师长许国璋在常德会战中截击日军、坚守聊市,最后慷慨捐躯,为“鄂西大捷”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第47军军长李家钰在河南战役中为掩护友军浴血奋战直至壮烈牺牲。值得一提的是川军首领刘湘,在抗战前期,他把自己一半的军队调往抗日前线,为了防止蒋介石的暗算,他拖着病体,亲自出征。虽然出川只有短暂的72天,但他恪尽职守,“筹策辛劳,宿疾遽增”。由于蒋介石肢解川军的刺激,使刘湘病情更加恶化,于1938年1月20日病逝。他死前立下遗嘱。期望全国人民继续抗战到底,争取抗战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目的。
师:当然,除了爱国将领,还有士兵,下图的人物是参军仅半年的新兵朱文海,1939在战斗中被日军侦察兵击中,极其偶然地被战地记者拍摄下牺牲前的悲壮瞬间。这些士兵虽然普通,但并不平凡。这许多的感人事迹,都是川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谱写的感人篇章。
电子课件展示材料:
一位华侨寡妇说:我没有钱,又年老无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每个华侨的天职,我只有捐我的爱子。
一位老华侨送儿子说:我老了,恨不能效命疆场,希望你置父母身家于度外,同伙伴一起,努力扫荡日寇,使我能够看见中国抗战胜利,我死也就安然瞑目了,你尽了卫国之忠,也算是大孝。
——张秋霞:《抗日战争時期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
师:海外侨胞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了祖国抗战以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武汉外围主战场,不乏国民党军中的少数民族官兵浴血奋战的场面。其中,以云南各族子弟组成的第60军最为突出。该军官兵除汉族外,还有彝、回、白、纳西、壮等少数民族,仅剑川白族子弟就达300多人,丽江纳西族子弟亦达数百人。
——《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
师:通过数则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抗战不只是川军、抗战不只是男人、抗战不只是汉族、抗战不只国内人民,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
问题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请同学们浏览教材,归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
整个八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也付出了322万人的巨大代价。然而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
——梅宪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作战,在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英、美盟军的对日作战,同时也为对日转入全面大反攻准备了重要条件。
——荣维木:《抗日战争史话》
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同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钢铁长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问题5:请同学们根据教材40-41页的介绍,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互为支持的。如果没有其中的任何一方,
日本侵略军都会腾出手来,全力压迫另一方,增加另一方的困难。这两个战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完整的壮丽画卷。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
师:中国赢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很多,然而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这样的抗战,不是国民党的抗战,不是共产党的抗战,而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本来形如散沙的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联合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意图:高中生的情感相对于初中生比较稳定,但不一定都是积极的,所以本节教学专门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并结合教材,让学生充分“理解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这样可以把学生置于情感冲突的情境中,在高中生已有的道德、情感、价值观水平和社会规范所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矛盾冲突中,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他们寻求正确的答案,并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结课:同学们,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个人,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在我们的家乡——四川有很多抗战英雄,说不定同学们的祖辈就参加过抗日战争,请同学们去寻访身边的抗战英雄事迹,可以有各种形式,如访谈记录、编写口述史、拍摄纪录片等等。
二、教学设计反思
该文成于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抗日老兵出现在9.3阅兵上,第一次走人了公众的视野,作为抗战中的大后方——四川,在整个抗战中对前线的支持和牺牲是巨大的。“无川不成军”并非虚言,作为四川人,理应为先辈们的抗战精神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更有责任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在这次教学设计中,初期收集了很多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访谈材料以及录音资料,设计初期不忍舍弃反而做成了一堂关于川军抗战的讲座。后期,不断打磨剪裁,并带人中学课堂反复试教,逐渐让学生开始融人教学情景,去感知川军抗战的伟大,感知这场战争的伟大,进而反思和认识这场战争的意义和重要性。基于此,顺势给孩子们布置了课后作业,同学们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当看到孩子们假期做的访谈记录后,我想他们的收获是满满的,在亲身行动中感受到了生为一个四川人的骄傲,生为一个中国人更是骄傲!
在这场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为战争付出鲜血,付出一切的不仅仅只有川人,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还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对本地乡土抗战史料的整合与挖掘中。对于乡土史抗战的探讨,我才刚刚起步,希望以此课抛砖引玉。
[作者简介]陈倩,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
王珍珍,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历史老师。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