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读赵国泰著《刘墉新语——亲子励志大师精华录》
2017-11-13江少川
◆ 江少川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读赵国泰著《刘墉新语——亲子励志大师精华录》
◆ 江少川
赵国泰的新著《刘墉新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移居美国的华人作家刘墉作传。刘墉者何许人?《刘墉新语》又“新”在何处?
传主刘墉,乃当代海外华人奇才、一座值得开掘的富矿。且观其人、其著、其行:刘墉经历丰富,祖籍北京,生于台北,后旅居纽约至今。海外华文界杰出的作家、画家、媒体主持人、博士,曾任美国高校、美术馆之驻校、驻馆艺术家。他出版中英文著作近百种,包括散文随笔、诗歌小说、文艺理论、有声书、画册等。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三十余次。其作品在海内外曾产生广泛的影响。孔子曰“听其言、观其行”,如果说他的著作、画册、演讲、谈话都在“言”的范畴,那么,他在家庭事业、教子育女、品格修炼、公益事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身体力行,善行义举等皆堪称楷模,做到了言行一致。他将其在祖国大陆所获著作版税,扶助贫困地区的中学生,受其惠而就学者达数百名,捐建希望小学近五十所,其中将汉语大辞典出版社的全部版税转赠给“希望工程”,捐画卡给美华防癌协会。尤其引人瞩目者,是他的亲子励志,卓然树人,成效卓越。传主刘墉可谓教、才、德三馨,言行一致。
“为时”与“有益”,著述之灵魂
唐人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九中曰:“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这两位先贤的名言概括起来即“为时”与“有益”。意为著述撰文都不能脱离时代,要彰显时代精神,对当今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益,传递正能量。赵国泰萃取传主刘墉及其著作之精华,领悟要义,“整体展现一代人杰之博雅境界、成功风范”,记下笔记二千余条,撰成此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二十七章。全书篇章与话题,遵循的即是“为时”与“有益”。“为时”与“有益”二者密切相关,相得益彰,它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与线索。“为时”者,赵国泰的《刘墉新语》,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其取材今人,记述当今现实生活,记写的是当代人,述说的是当代事。他放眼于当今全球村时代,包括中国与西方人们所普遍关注的教育、文化精神生活及对美德的传承等,力图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有益”者,叙写天下百姓所关注之事。渗透于全书之中的是,做人处世要对现实社会有益,对人民大众有益;德行情操要有益于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符合当代文化精神;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追求讲道德,向上行善的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正能量。
《刘墉新语》之意旨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其一,亲子励志: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健康成长,执着追求理想。
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父母辈如何教子、青年如何励志,是当今社会民众热切关注的话题。刘墉作为在中国生长而后生活在西方的华裔,他对在美国长大、求学的儿女,教子励志的教育策略与经验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刘墉新语》中有教子篇155则,育女篇156则,教育篇108则,成功篇47则,书中萃取了许多刘墉教子育女的感人事例与细节,感人至深,让人体会到父辈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刘墉的儿子刘轩与女儿刘倚帆在父亲的精心培养、教育调教下,都能健康成长、优异上进(子刘轩、女刘倚帆分别毕业于哈佛与哥伦比亚大学),志向高远,出类拔萃。这都是地球村人关注的话题。如成功篇第47则:有人问刘墉您希望儿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答曰:“身体健康,生活快乐,有专业特长,能自立。”作者点评:看似平朴实奇崛,有臻于斯,不谓成功而何耶。
其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动。赵著突出了刘墉虽移居美国,但热爱中华文化传统的品质与精神,挖掘了他在中英文著作、论画、说文与交际传播等方面的精辟见解与言行。如《写作》、《绘画》、《诗话》、《花事》、《鸟语》、《演讲》等篇章,对在现代网络、影视抢占各个领域的境况下,如何坚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了许多精要的论述与点评。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以刘墉中西生活的跨域经历与体验,强调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同时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鉴,这是极为可贵的大文化视野。对于今天地球村人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诗意地栖居,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进行美育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其三,引导人们培养美德意识,做人处世向上行善,讲道德,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作者在笔记中,辑录了诸多生活事例,从家庭、亲情、爱情到求学、交友、职场、公益等方面加以引申阐发,在“处世”、“公益”、“人生”、“爱情”、“亲情”、“秉性” 等篇中,提倡不论在何种场合、时间,做人行事的规范,都要为人友善,完善道德,追求美德的至境。这类笔记,对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恪守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与判断力,都做了有益的引导。
本文的标题“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出自《周易·益卦》,意为要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这八个字,最近一年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四次引用。此话也非常适于作文著述,读赵著《刘墉新语》,我认为其意义与价值正在这里。
新笔记体:运用笔记体样式,继承出新,古为今用。
中国的笔记体文学历史悠久,成就可观。历代笔记可分为三类:有史料笔记、考据笔记与笔记小说。第一类、第二类为以记叙、议论为主的随笔杂记。如北宋的《梦溪笔谈》、《渑水燕谈》,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宣鼎的《秋雨夜灯录》,直至近代梁章钜的《浪迹丛谈》等都属此类。
赵著首先是继承了古代史料笔记、考据笔记的优秀传统,即“言必有据”。《刘墉新语》的两千多条笔记全都来自刘墉的著述与相关资料,每则有出处,所釆材料真实确凿可靠,是在忠实于刘墉原著基础上的摘录与截取。这需要作者的眼光与识见。二是摘取精粹: 作者在认真阅读、梳理刘墉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构筑。“兹作‘摭’谈。”摭者,拾取也。作者从刘墉大量著述文字中“萃取人生精华、作品要义”。这种二度写作,既有交互性,更是一种再创作的活动,此种写法与古代笔记体一脉相承。三是点评感悟。这种点评还吸收了古代诗话、词话,古代小说评点的写法。宋人笔记,有一类偏重诗论、文评。作者吸纳这种写法的优长,再加以自己的领会顿悟,进行评点批注、引发。作者能悟能通,其评点一是具有教育、教化功能,二是有审美作用,同时兼具实用、训导、典藏等多种功能。
赵著《刘墉新语》的新笔记体特色表现在:
其一,感性与智性结合:这种点评,往往将阅读的感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并能上升到理性,以通俗的话语点出。如鸟语篇第20则,乃刘墉为求证“雪泥鸿爪”,于严寒天雪中仔细观察野雁落于雪地的初始脚印真迹,体悟苏轼诗“雪泥鸿爪”的诗意境界。作者在结尾“按”曰:墉之最为令人钦服处:形上着力于吾华文化,形下实证于西方理性。评点到位,一语中的。
其二,雅俗相融:刘墉之女倚帆初中毕业,因平均成绩98分获布什总统制奖状。刘墉祝贺、赞美而外,嘱女儿别太得意。赵在结尾处叹父之爱智性如此,或如俗云:“要想甜,加点盐。”这六字评点,形象而通俗,真可谓谐趣盎然。
其三,古为今用的语体结构: 今读古代笔记,极似今日之微型作品。如今有微型小说、微电影、有博客体、微博体等等之类,笔记可视为古代微型作品体,用这种笔记体为人作传乃古为今用,实一大创新也。
赵著在结构上为“卷、编、则”体例,每“则”是一篇笔记,每篇笔记几十字到百余字不等。议论、点评亦是微议论、微点评,短小精悍,承继笔记体之精髓:咫尺之中见波澜。若用16个字概括,即篇幅短小,清新隽永,以小见大,言约旨远。
全书运用了浅近的文言文,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如此行文,语言凝练,辞约义丰,言近旨远,充分发挥了汉语语言的优长与魅力。
笔记体撰写人物传记的新尝试
赵著用文言笔记体为刘墉作传,在新世纪的传记写作中几乎鲜鲜难见,作者其创新的勇气,值得肯定。首先,赵为刘墉作传,没有采取线性的纵式写法,而是运用连珠成串式的圆周式写法,每一则如同一颗珍珠,一枚脚印,串起传奇人物一生之踪迹。这种写法新颖别致。其次,此传虽为刘墉作传,与此同时,也用真实生动的资料详尽而细致地记叙了刘墉之子刘轩、之女刘倚帆两位年轻人,从出生、求学到自立的成长经历,其实也是为他俩立传 。就此而言,此书可以看成是刘氏及儿女的合传。另外,用文言笔记为今人做长篇传记实属罕见,诚一大尝试也。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昌首义学院中文系主任,著名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写作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