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逝去的青春 失落的爱情
——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情感倾向

2017-11-13丛坤赤

新文学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林静辛夷青春

◆ 丛坤赤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逝去的青春 失落的爱情

——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情感倾向

◆ 丛坤赤

近年来辛夷坞以其独特的“暖伤青春系列”引起了文坛的注意,尤其是赵薇根据其同名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青春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更是引起不小的轰动。与早期网络青春文学如韩寒的《三重门》、孙睿的《草样年华》以及李傻傻的《红X》等普遍带有鲜明的叛逆色彩不同,辛夷坞的网络青春文学总是洋溢着扑面而来的温暖情怀。清新、阳光是其笔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然而悲凉、伤痛却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宿命安排。为什么其笔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之间会出现巨大的反差,这中间又包蕴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值得我们做深入探究,下面我们就借助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致青春》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

一、无怨无悔的青春之爱

爱情永远是青春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这部以几个女大学生的爱情、婚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中,爱情无疑是作者着力探讨的对象。然而与中国传统风俗中男方往往居于两性关系的主导地位不同,这部作品中的许多爱情都是典型的女追男模式。与男性的懦弱、逃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在男女双方的爱情关系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她们多以无怨无悔的付出甚至牺牲姿态,以激昂澎湃的青春热血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美好幸福的爱情。

郑微的爱情无疑是这种女追男爱情模式中最有代表性的。天资聪颖、漂亮乖巧的郑微条件优越,追求者无数,然而她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冷酷清高的陈孝正。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按道理说女追男的爱情应该是简单的,容易成功的,可陈孝正却偏偏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无论是为了送生日蛋糕而在夏夜的小花园苦苦等了两个半小时,被蚊子咬了一腿的包,还是相约去看杏花,没等到人却淋了雨,可以说与大多数女孩在爱情中尽享甜蜜温情不同,郑微的爱情有着太多的委屈和泪水。虽然经过死缠烂打、软磨硬泡,郑微终于获得了与陈孝正在一起的资格,然而她却仅仅俘虏了陈孝正的人,并没有真正俘虏陈孝正的心。大学毕业时,陈孝正为了追求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无情地抛弃她去了美国,只留下她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青春校园,她的爱情之梦破碎得片甲不留。

如果说外号是“玉面小飞龙”的郑微还有一丝强硬之气,还能在陈孝正面前把自己的满腔委屈发泄出来的话,那么生性温柔恬静的阮莞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付出者和承担者——她爱上的是一个极其懦弱自私的小男人赵世永。两地分居时不断地在火车上奔波劳顿的是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出去,然后却因无法结婚而堕胎,承受着身心双重创痛的还是她;最后悄悄瞒着丈夫,背负不洁之名奔赴婚前幽会的依然是她。在一份从来就没有平等过的爱情中,她耗尽了自己的青春,直至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朱小北看似拥有男孩子爽朗耿直的性格,可骨子里却依然是一个极为温柔可人的女子。她为了想象中的初恋孤身一人远赴新疆。初恋已婚,她静静地守在一旁默默地为其祝福;初恋丧偶,她勇敢地站在他身边悉心陪伴。然而她最终却没能和初恋走到一起,原因是她太优秀!她的初恋认为她完全没有必要嫁给自己那样一个丧偶的普通男人,他担心朱小北终于有一天会发现,“其实他远没有她心里的那个人美好”。朱小北以自己一生的前途和幸福为代价去追逐爱情,而那个男人却没有勇气接受这份爱,朱小北的高调爱情在平庸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荒谬、不真实。

无论是敢爱敢恨的郑微,温柔宽容的阮莞,还是痴心投入的朱小北,她们的爱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那么执着真挚、无私付出。她们总是把爱情看得至高无上,为了得到自己向往的爱情她们愿意付出所有一切,她们的爱是无怨无悔,愿赌服输的青春之爱。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将她们的一腔热情无情浇灭,她们无一例外地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涩,她们的爱情在现实面前被击打得体无完肤。

二、功利算计的世俗之爱

和上面这种无怨无悔的青春之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功利算计的世俗之爱。遵从屈服于世俗之爱的代表人物当然首推陈孝正。作为一个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陈孝正背负着寡母含辛茹苦的期待,所以他把成功看得比同龄人更重一些,于是他有了那句著名的人生信条:“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楼,所以我错不起……哪怕一厘米也不行。”为了修正那一厘米的误差,他狠心抛弃了自己珍贵的初恋。他以薄情寡义换得了事业的成功,却并不能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品味了生命孤独的他力图挽回与郑微之间的爱情,修补曾经做出的错误决定,然而事实证明,对于他来说世俗功利的巨大诱惑远远胜过飘渺迷蒙的爱情。为了平步青云,他再一次在利益与爱情的权衡中选择了能够助他事业成功的欧阳婧,而抛弃了仅有爱情作为依凭的郑微。他对郑微的再一次伤害使自己虚伪庸俗的面目暴露无遗,同时也使自己彻底坠入虚空绝望的境地。在作品最后他试图通过疯狂地给郑微的孩子买东西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孤寂,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

如果说陈孝正是世俗之爱的男性代表,那么黎维娟则是世俗之爱的女性代表。在郑微大学宿舍的几个女孩中黎维娟无疑是最有心计,最能算计的一个。和陈孝正一样,在大学毕业时,黎维娟也因为和男朋友在今后的人生选择上存在分歧而毫不犹豫地慧剑斩情丝,她同样是一个不愿意为了爱情而毁掉自己前途的人。她有一个有趣的把谈恋爱和挑水果联系在一起的比喻,她宣称所谓爱情就应该“广泛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行情,该出手时就出手,用尽自己每一分钱,尽可能买到最值得的东西……”所以和陈孝正一样,黎维娟在毕业时选择分手也绝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糊涂,他们都是骨子里就散发着庸俗之气的人。事实证明,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黎维娟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成功的事业而抛弃了贫瘠的爱情,最后她通过不停地结婚、离婚而积累了丰厚的资产,可是她却离温馨幸福的家越来越远。

从社会地位或者所拥有的财富数量的角度进行考量,陈孝正与黎维娟无疑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然而他们却很难说自己活得幸福满足。因为他们的所谓成功都只是单方面的利益追求,即以最合理的资源配置获得最优质的利益回报。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永远建立在利益基础上而容不下浓情蜜意的奢华。所以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失去了很多极为宝贵的东西,他们承受着事业成功所不能弥补的内心的落寞。

三、激情过后的无尽感伤

按道理说第一种爱情更为纯净和美好,因此也更值得我们珍视;第二种爱情充满着庸俗的市侩气,理应被我们摒弃。然而现实却是无论郑微还是阮莞最后都不得不放弃第一种爱情而无奈地接受了第二种爱情,这也许就是这部作品的爱情描写中最让人心痛的地方。在郑微与林静、阮莞与吴江的婚姻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消费时代爱情的虚拟化、碎片化和快适感。

首先两份婚姻都蒙着厚厚的虚伪的面纱,具有浓浓的虚拟色彩。阮莞和吴江只见过六次面就匆匆忙忙结婚了,当婚后的阮莞不小心在浴室摔倒,而身边却无人可以求助,只能一个人在浴室的地板上孤零零地躺足十个小时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这份婚姻其实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其中并没有正常家庭所应有的甜蜜和温馨,有的只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漫漫孤寂。

与阮莞和吴江相比,郑微与林静的爱情似乎要幸福许多,但其实这份爱情也摆脱不掉浓厚的虚拟色彩。曾经林静不辞而别去了美国,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郑微同宿舍的女孩都怀疑林静这个人是否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甚至郑微和林静爱情萌发的源头,林静那个美好温馨的家庭也只是一个假象而已,表面的温情背后隐匿着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说郑微是因为终于看清了陈孝正人品的卑劣而下定决心与之彻底决裂的话,那么可悲的是从人品来讲,林静其实并不比陈孝正高尚多少。无论是他和施洁曾有的情感纠葛,还是他和陈孝正之间的秘密交易,都说明他也不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郑微在发现了林静品性的低劣后依然决定与之结婚,她已经没有勇气再次放弃,重新再来,她选择了对生活的屈服。郑微感慨道:“他(林静)在另一个爱他的女人面前,何尝不是郎心如铁。林静之于施洁,就像陈孝正之于郑微,总有一天,她的阿正也会变成另一个微微的林静。或许每个女人年轻的时候都曾遇到过她的陈孝正,然后才会找到林静;而每一个男人都曾是陈孝正,当他终于成熟,就变成了林静。”林静与郑微的重逢恰好是在阮莞与吴江的婚宴上,不知这是否暗示着郑微的婚后生活未必会比阮莞幸福多少。可以说无论是郑微嫁给林静,还是阮莞嫁给吴江,与其说她们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可靠的归宿,不如说她们最终彻底地向生活屈服。

与传统社会许多人都是固守在家乡度过自己完整的一生,人与人之间有着知根知底的了解和洞察不同,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交往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每个人都承担着多重的社会角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变得复杂而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每个人留给他人的印象总是片面的、短暂的,而相应的每个人也总是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对方,对对方的了解总是暂时的、不完整的,因此没有人能够确信自己是否可以完全地了解对方的真实面目。正如网上曾经流行的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谎言、欺骗、隐瞒成为这个时代爱情的关键词。陈孝正瞒着郑微私自做出了去美国的人生决定,阮莞瞒着吴江去奔赴赵世永的约会,赵世永没有赴约而是请求阮莞一直等下去,何奕瞒着韦少宜与施洁之间进行着情感交易……在谎言与欺瞒中“情感的真实性或本真性就被彻底消解了,转化成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话语虚拟”。情感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付出,无私的回报,而是变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交换工具或者游戏资本,曾经朝夕相处的爱情就像一场未曾真正发生过的梦。

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爱情的另一显著特征。无论是陈孝正因为出国而和郑微分手,还是黎维娟因为意见不同而和研二的男朋友诀别,他们都是当今社会大学毕业分手潮中的小小浪花而已。林静在向郑微解释自己与施洁的关系时曾经总结说:“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郑微却反驳道:“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对于爱情,无论林静还是陈孝正,其共同的态度都是在空虚寂寞时借一份主动付出的爱排遣寂寥,等遇到自认为真正合适的人出现,则立即喜新厌旧,抛弃前任,毫无愧疚地追逐自己所谓真正的“下一站幸福”。

在他们这里,所谓情侣已经不再是终生相恋的爱人,只不过是在恰好的时间遇到的一个可以结伴同行的旅人而已。因为只是短暂的陪伴,所以人品好坏已经不再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也逐渐消弭,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个体被逐渐“原子化”了。所谓“原子化”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物理和化学结构中的原子,意义和道德作为传统社会的凝聚力,正在消失远去。原子并不孤立,彼此之间有着联系,但这联系肯定不是有机的联系。原子和原子之间相貌无异,色调同一,完全失去了个性特征。大众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因此也是契约的、疏远的、偶然的”。随着个体的逐渐“原子化”,契约关系代替情感关系成为人与人交往的主要形式,情感付出变成了利益交换。人们以契约做保障,遵循着貌似公平的交换条件轻松随意地聚散离合,传统的相伴终生的情感断裂成一段段碎片,曾经的“深情‘注视’变成了不停地‘闪视’一幅幅快速移动的视觉碎片”。传统情感模式的完整密闭性被打破,人们的情感世界转变成不断遭受外界干扰的无数碎片的拼合。

在契约引导下的聚散离合没有了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建构,只是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巨大刺激和情绪的迅速宣泄,以及宣泄过后的无限空幻感。传统式的刻骨铭心、肝肠寸断“被自我和他者操纵成为柔和的、机械性的、大量生产的然而又是压抑性的快适伦理(ethic of Niceness)”。快适化成为新时代情感关系的另一重要特征。

阮莞与赵世永相恋十多年最终却无疾而终,与吴江仅仅见面六次就匆匆结婚,从爱情长跑突然转为闪电结婚,不难看出在身心疲惫的阮莞眼中和谁结婚已经不重要了,她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婚姻的名分和一个可供存身的房间而已。她的婚姻成为最简单而实际地解决食色性欲的手段,被打上鲜明的快餐文化的烙印。与之相似,郑微在对林静人品的极度失望下依然选择了与之结婚,她的婚姻与其说是为了爱情,不如说也是为了满足饮食男女的生理需要而做出的对生活的彻底妥协。而黎维娟更是在一次次的结婚、离婚中,只获得财富的不断积累而不会增添身心的伤痛。爱情是弥补空白的添加剂,是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是改变生活境遇的跳板,却唯独和心灵无关。和毫无情感基础的人走进婚姻殿堂,曾经海誓山盟、终身相依的爱情变成了一场狂欢的情感party,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的交换舞伴,爱情从水乳交融、难分难舍的终身托付变成了随意拼贴、任意组合的情感游戏。

元朝的管道昇曾在著名的《我侬词》里写道:“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本来爱情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来的相濡以沫,它细密深切地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现代社会,也许是生活过于变动不居,让人缺乏安全感,人们已经吝于付出情感;也许是社会生活变化实在太快,情感的种子还来不及生根发芽。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已经变得非常稀薄,薄到人和人之间只剩下简单的拼贴关系而并不发生粘连。曾经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感,那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依偎感都已经不复存在。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在命运的支配下拼在一起又分开,不断地组成一幅幅清新炫目的图画。然而这图画没有历史的深度,没有情感的温度,只是徒有绚丽的外表而已。人们在绚烂多彩的情感组合中获得放纵狂欢的快适感,可是这快适感却是暂时的、相对的、虚幻的,在其背后总有一种隐隐的痛挥之不去。笔者认为,这种快适感正是辛夷坞“暖伤系列”作品中,既温暖又伤感的情绪基调之所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语

注释:

①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247页。

②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36页。

③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283页。

④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255页。

⑤王一川:《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文艺争鸣》2004年第1期。

⑥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231页。

⑦陆扬:《大众文化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⑧王一川:《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文艺争鸣》2004年第1期。

⑨王一川:《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文艺争鸣》2004年第1期。

⑩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232页。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猜你喜欢

林静辛夷青春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你好,我叫乌鸫
辛夷坞里辛夷花
穿越青春的奔跑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
我愿做你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