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中学真的只是一所超级工厂吗?

2017-11-13赵增普

中国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衡中衡水状元

文-赵增普 等

衡水中学真的只是一所超级工厂吗?

文-赵增普 等

编者按

: 2017年6月1日,河北省教育厅发放文件,对河北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的不规范办学行为,要求进行整改;而在6月7日,6名高考理科状元与智能机器人Aidam的人机大战在北京开战,其中就有衡水中学毕业生、2016年河北省理科状元孟祥熙(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他所在的小组最终战胜了Aidam。

高考前后,衡水中学太容易成为舆论焦点。去年,这所中学考上北京大学的有76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则有63位。从2012年的96位上榜(清华63人,北大33人)至今,衡水中学始终维持着高考奇迹,也在教育界和社会不断引发争论,甚至被“妖魔化”为不人道的超级高考工厂。

那么,身在其中的普通师生又是如何回忆这所学校,如何看待高考?

衡中的主流价值观就是跑赢高考

健康读书郎(2010届衡中毕业生)

首先,衡水作为河北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本身生源质量就是极好的,全省掐尖。

二来,妖魔化衡中是很奇怪的。即使在实验班,大家生活也和普通高中生差不多,八卦、恋爱等也不过明禁,实际官不究状态。当然学习氛围是很紧张的,比如自习考试化,慢慢适应就好。我高二的一个女同学曾经割腕,但并不是因为学习。她在家里被捧着长大,到了学校有人际交往障碍,后来休学了。

有人和衡中斗智斗勇最终换校,或者上了大学还恨衡中,有必要吗?因为衡中的主流价值观就是跑赢高考,能上211、985,而且实验班大部,普通班尖子都能达成目标。

衡中提供了一个成功率极高的渠道,操作性很强。假如你不想上一流大学,或者说你想却不想费功夫,那被排挤到边缘也是正常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没有衡中,我哪有这种机会?

沫野千予(2016届毕业生)

去年离开衡中到T o p2大学就读,说实话,没有衡中,我这种人家的孩子,哪里有机会上这种大学?在衡中很开心,也很感恩。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拼搏过,遇到了我现在的男票,还结识了对我一生都很重要的老师。他们很多话都很经典,受益终生,比如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我大学遇到困难时,支持我不跳楼的就是这句话吧。

最喜欢脾气很怪的数学老师

衡中小学渣

回想起高中三年,跟失忆了没什么区别,能记住的全都是吃喝玩乐的零碎小事。

成人礼的时候,班长带着级部发的蛋糕回来,被我们整个拍在了脸上,连班主任也没能幸免,被涂了一脸奶油。他在成人礼纪念册上写:他的同学大多都结婚了,甚至又离婚了,他还什么都没干成……看到这些,莫名心酸。

高三数学老师得了很严重的腰病,要卧床静养,否则可能会瘫痪,然而我们开始高考自主复习时,他仍来辅导,手叉着腰站在前面,看着我们自习。最初他教我们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脾气很怪,没想到最后全班最喜欢的是他。

好吧,作为一个有尊严的衡中小学渣,我想说衡中就是学习的时候拼命学,玩的时候狠命玩,时间安排合理……本来觉得自己失忆了,直到写下这些,才意识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衡中教会我的,都记在了灵魂深处。

当时做着现在回想永远不会后悔的事

shallow苑

高二转去衡中。在那里呆了一年半,遇到了最可爱的一群人:不是学习机器,也不是书呆子,只是一群在当时非常重视学习的普通人。

高考前几天很紧张,同桌放弃自己的复习时间,给我写一张张小纸条,那是现在想起都能让我心安且温暖的话,高考能够正常发挥,到现在都要谢谢她。

也会因为在课间笑得太大声,被班主任叫去谈话:“你状态太放松啦。”

也会因为语文成绩不好,被语文老师要求写每日反思总结,而且每天得到老师的反馈,或者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个笑脸。

现在回想,都是最怀念的一段经历,因为当时年轻,因为当时做着现在回想永远不会后悔的事。

它是我的青春徽章

婉如清扬(往届毕业生)

每天早晨5:30起床,晚上10:00就寝。

习惯了早上在天黑黑的时候顾不得洗脸刷牙迅速冲出宿舍。习惯了早读下课最后几个走进餐厅。习惯了吃饭时的狼吞虎咽(进了大学,发现谁都比不上我的吃饭速度)。习惯了每天看着倒计时上自习时,分秒必争。习惯了利用课间时间到水房洗头发,无论严寒酷暑。习惯了离午休铃声8分钟时冲出教室,奔向餐厅;狼吞虎咽后再次狂奔到宿舍,恰好打铃。

那时自己像是一只急于求生的狼,渴望的是知识,是高分。

习惯了晚饭时不饿不去餐厅的坏毛病。习惯了晚上独自躲在被窝念叨着高考目标、无数次掉下的泪水一次次浸湿被角。那时的生活确实令人酸楚,自己对高考也会迷茫。

习惯了每周的周测成绩排名,不管进步退步,努力从未停止。

习惯了三周放一次假却只能在家待12个小时,晚上回到温暖的家,早上天不亮就得折好没晾干的衣服再次启程。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被“制度化”了,我只知道这个地方已经烙入了我的灵魂,再没哪个地方会让我有这么多的爱与恨、牢骚和誓言、激情与失落。它让我度过单纯的少年时光,充满可笑的理想与无畏的奋斗,留下了我独一无二的青春。

高考究竟能改变什么?

赵增普(衡水中学老师)

高考刚结束,网上又开始流传这份名单——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人生无限!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

作者的用心应该说是好的吧。高考考完,成绩不佳的考生及其家长的确需要抚慰。但我觉得这份名单担不起这份熨帖人心的使命,相反还有毒。

试看第一份:我读书不多,但也记得毕沅和陈沆是分别编撰过《续资治通鉴》和《诗比兴笺》的大学者和文学家,末代状元刘春霖则是晚清书法名家,而清代“知名”状元里至少还有一位“帝师”也是书法家的翁同龢和实业家张謇,考虑到状元三年才出一位(据查,清代共112人),而落第秀才的数量(人次)比状元至少大几个数量级,这份名单隐含“成功率”岂非已经非常惊人?

这里还没有计算担任高官仕途的显达者,要知道,科举是项选官制度,而非高考那样的升学考试,因此计算状元中的高官(比如三品以上)人数,比计算所谓民间知名度更公正。

还有励志大师出来,说统计了多少年的高考状元,70%都“销声匿迹”,甚至“下场悲惨”,由此又推导出“高考无用论”。同理,我们知道这统计本身就可疑,而且结论是预先就已经得出的。

照这个逻辑,好像高考状元都必须成为全国首富和诺奖得主,才能证明高考是有用的,可是看看首富和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难道那四张试卷能负责检验出考生考后三十年的人生轨迹吗?有人就是这样奇怪地一边批判“一考定终身”,一边又怨恨“一考不能定终身”。

回归常识和理性才是最好的励志。

科举也好,高考也罢,无非是促进人才流动的一种制度安排,制度必然受到种种制约,不可能完美,寄希望于一次考试就选拔出“真正的英才”无异于计划经济,但因此就将之贬得一钱不值也太矫情。

君不见越来越多国外名校认可中国高考成绩,高考恢复四十年,一直都在努力改变,既然绝大多数孩子都要走这条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当然是鼓励他们努力走得更快些,毕竟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应的就业、从政、乃至婚配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永远是有限的,这次考试落于下风,当然不代表终结,但是以后再争取,除非是王思聪,总归要费更大的劲。所以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高考失利,与其让他读鸡汤段子自我宽慰,不如赶紧报名去毛坦厂。

至于说高考扼杀创造力,也许吧。如果非要在失去创造力的可能性和失去上好大学的必然性当中选择一个,有几个学生会选前者?人生的选择并不总在“好”和“坏”之间发生,毋宁说更多是在“坏”和“更坏”之间发生,这是鸡汤们从不告诉我们的。

何况这碗鸡汤还一言难尽。我们看看第二份名单,曹雪芹、金圣叹、吴敬梓、蒲松龄当时都是穷困潦倒,顾炎武、黄宗羲是前朝遗民,洪秀全和袁世凯是乱世枭雄……大概唯一能博得功利化家长青眼相加的只剩下红顶商人胡雪岩,但是想想胡的结局,可能马上又踌躇了。

所以,用别人的成功来鼓舞自己本身就是危险的,你未必清楚那是怎样一种“成功”,背后有怎样的代价与无奈,起码成功不是“出名”那么简单,但是对这两者过度的渴望都是有害的,所以,进取心必须要有,平常心也不可或缺。我欣赏的人生态度是,踏实走好每一步,但对命运保持敬畏。《中庸》有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对,这才是白居易姓名的正解)。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衡中衡水状元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衡水中学的孩子为何都自觉学习
状元饼
衡水专场(二)
给钱,让你的孩子上“衡中”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对商学一体的“衡中模式”说不
第二届衡水湖诗歌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