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小学生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017-11-13潇然
潇 然
与中小学生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潇 然
一、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大家都会说,读书可以学习知识;广告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很多年前,我在云南怒江峡谷行走,看到对面悬崖上用石灰刷了一条醒目的标语:磨刀不误砍柴工,读了初中再打工。看着这条标语,我眼睛一下就湿了。我认为,这是中国底层社会,做得最好的一条广告,也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宣传,是最得人心的动员,也是真该做到的要求:让边远农村孩子,哪怕是读了初中,再外出去打工,这个要求,不仅不高,应该说是家庭和社会的底线吧?但是在当时,在一些地方,却真的很难做到!想想他们,我们这里在座的孩子们,也许多少会感到一点幸福吧?
更早了,很多年前吧,一个青年,从北京到陕北农村去当知青。他听说30里外,另一个知青有一本书,书名叫《浮士德》,他知道那是一本不容易读懂的名著,十分想看。就走了30里路,去借了这本书。过了一些天,那个知青又走了30里路,找他取回了那本书。这里有两个小问题:一是为了一本书,两个人加在一起,徒步走了多少里路?二是你们可知道,借书的这人是谁吗?
是的,他叫习近平。他在当上总书记以后,在很多次讲话里,讲到了自己这个借书的故事。这个发生在40多年前的关于读书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发。启发之一,是因为他即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想法读书。读书多,当然,懂得的道理就多,做的事也很多,他就成了我们今天人人知道的习近平。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读书很好吧?
确实,读书有很多好处。
今天的很多人,只记住了其中两个好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个是金钱,一个是美女。这两点,很好记,因为它挠到了很多人心痒痒的地方。
其实,这两句话出自宋朝一个皇帝,给天下人写的一首劝学诗:
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居不用架高屋,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事,六经勤向窗前读。
意思是,书里什么都给你弄齐了,要什么有什么——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古代不可能,今天更不可能。道理,你懂的。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读书确实很美。古人说,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虽然这样读下来,可能会成为——百无一用是书生。
古人读书,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环境里读?有一个“三上”之说:马上读书、枕上读书,还有一个是厕上读书。骑马读书,如今看不到这个奇观了,究其本意,其实是说行万里路,读万里书。古人的万里,是个形容词,指的是走很远的路,了解很多的社情民意,知道很多的人间疾苦。古人很难实现的万里之行,今人却很容易做到。但是在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今天的许多交通工具上,打发时间,读书,本来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可惜,很多人这种时候,却成了低头一族,都在看手机资讯了。枕上读书,如果注意用眼卫生,还是不错的。入厕时读书,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去看看很多人家的厕所,都放着专门用于此时阅读的书籍,入厕时阅读书目书籍,也基本可以看出一个人家的精神境界或文化趣味。总之,我们确实可以挤时间,找到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成为热爱阅读书籍的人。
人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读书的方法、作用,价值、意义,可能也有所不同。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我们在场的同学,处在这个窥望月亮的时期,什么都好奇,什么都好学,当然,有时候会贪玩,忘了窥月读书这档子事。
不要紧,我们现在读书吧。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就从这里推荐的一些有益的书读起吧。
二、从成绩、知识、想象力说起
我们每一个处在求知阶段的同学,大概都离不开三样东西:成绩、知识和想象力。
一般情况,同学们是通过学习知识,取得成绩。
如果你还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那么,你在掌握和驾驭知识的时候,打开想象的翅膀,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成绩、知识和想象力相统一。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要在三者之间,进行取舍,也就是说,要从中拿掉一个,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会选择拿掉哪一个?(互动环节)
好了,我们来分析这三种情况:
一种是拿掉成绩。这个选项,占比例很少。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强调成绩。成绩在很多时候,是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重要指标。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校排名靠前,待遇从优,在家里也会受到充分重视和优待,这在当下社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有少数反对功利主义的学生,才会把成绩看得比较轻。而学生这个选项,可能会受到社会和学校反对,首先老师和家长就坚决不同意。
第二种是拿掉想象力。这个,表明学生属于比较务实的类型。但是,拿掉想象力,可能是有的已经习惯于循规蹈矩的孩子的自然选择,也可能是有的孩子被强制规范之后的被动选择——而这些孩子的内心,就可能会比较痛苦。
基本不会选择拿掉知识。因为,大家很明确,我们进学校,就是来学知识的。
好了,我们把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剩下的两项,如果是知识和成绩,还要进行取舍,也就是二选一,那么,你会怎样选择?
或者如果是知识和想象力,要进行取舍,也是二选一,那么,你会怎样选择?
我们来分析这几种情况。
最后保留选择知识的,或者保留选择成绩的,都很正常。知识连着成绩,成绩反映出你掌握知识的程度。这两个选择的孩子,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大多都属于好孩子、乖孩子,比较听话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听话的孩子呢?当然值得肯定。
我们这里专门说说直到最后还单选想象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属于有点特立独行的孩子,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判断,自己比较独立的思考,而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够比较坚持,特别是能够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比较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给予他一定的成长机会和条件,那么,他成才特别是成大才的机会,可能会高于其他孩子——当然,前提是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简单地被判定为离经叛道。这些孩子,他们的阅读范围往往比别的孩子要宽广,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会阅读老师和学校指定阅读的书籍——比如课本,他们还会阅读一些课本之外的,甚至是超过了同龄孩子阅读和理解范畴的书籍。有些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部分领域的知识面,甚至超过了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这些孩子身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这是比较难能可贵的,可惜,现实生活中,这些孩子得到理解和尊重,得到赏识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
三、我为什么要推荐孩子们读吴然老师的书?
因为,我在一篇文章里,称他是云南儿童文学提灯人。也就是说,吴然老师不仅要照亮自己的写作之路,还要照亮别的儿童文学写作者的前行道路。他比别的为孩子们写作的作家,更理解孩子,更尊重孩子,更了解孩子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阅读和写作的需求是什么。
吴然老师做这项工作已经很久了。大约三十年前,云南有一批专门为少年儿童写书的叔叔阿姨,他们给自己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太阳鸟!意思是,他们是一群热爱光明自由的太阳鸟,像会飞的花朵,飞翔在七彩云南圣洁的天空中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打这个比方的,就是吴然老师,当时,他还很年轻。
三十多年过去了,太阳鸟群都飞走了,吴然老师就领着新的一群小鸟,给孩子们写好看的书。他就成了提灯人——专门给别人照亮脚下的路。
吴然老师不仅是提灯人,还是老师的老师。吴然老师相信“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的道理,他就把一件事,做到了最好,就是给孩子们写最好看,最有意义的书。我们来看看吴然老师为同学们写了多少书:《歌溪》《小鸟在歌唱》《风雨花集》《珍珠雨》《大象树》《牵手阳光》《火把花》《踩新路》《走月亮》《我们的民族小学》《和花朵说悄悄话》……
一本一本童书,从吴然手中如甘洌清泉汩汩而出,又被大陆和海外无数个教科书版本编辑慧眼所识,吴然居然有六七十篇(次)作品入选各种版本教科书!有小学的地方,就有吴然老师的小读者,而且这些小读者会背诵他一篇又一篇美文:“哟,水珠们是种到地里去了吧!地上能长出小草,长出小树,长出小花朵、小蘑菇,也能长出亮晶晶的水珠吗?哦,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这是有一次,我随吴然老师在云南洱源一所不通公路的梨花村小学,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那些一脸稚气的白族、彝族和汉族孩子,当知道课文作者就在眼前时,个个都变成人来疯,争先恐后地要在“老师的老师”跟前显摆,比歌声还响亮的朗诵声差点掀翻了教室屋顶!就在不久前,吴然以七十高龄踏访雪域高原西藏,饱览美景之余,他随意走入一所藏区小学,碰巧的是,孩子们刚刚诵读过他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那些脸膛黑红的藏族孩子和老师,围在吴然跟前合影,欢笑——我从微信上看到这组照片时,我一下子就想起在洱源的相同情景。我心顿时羡慕嫉妒——敬!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奖赏吗?
很多后辈们会叫吴然老师“白发男生”。现在,这个“白发男生”就站在你们跟前,可惜,因为这次来得匆忙,没有带来吴然老师写的几十本最好看的书,那么,我们就先记住吴然老师,记住他的名字和书的名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找吴然老师的书来快乐阅读吧!
(作者系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