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视阈下的文化初探
2017-11-12徐梦露
徐梦露
摘要: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因此,两国的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当我们剖析日本文化时,经常会感觉似曾相识,但在某些特定方面也存在差异。究其原因,恐怕与日本文化模仿中国文化这一现象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学著作的深入分析,加深读者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本文首先阐述日本文学的发展史以及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其次,深耕日本文学特征与日本文化的多层次联系,最后指出日本文学视阈下,日本文化发展的特色。
关键词: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文学特征
前言:
纵观日本历史可以发现,日本在发展初期经过了非常漫长的史前发展阶段,公元初才获得了文明的快速发展。在日本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个安逸的岛国从没有受到过外族的侵略,从而为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日本也是最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之一,这些因素导致日本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特质,这些特点使日本的文学同样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一、日本文学与日本文化
据记载,日本最早的文学出现在距今2000年前。由于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他国文化的国家,这一特征在其文学方面也深有体现。文学的发展初期,日本的作家、学者在各领域借鉴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显示,如果以《万事记》的作品计算日本书面文学形成的话,正是中国的唐朝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已经迈进了非常繁荣的盛世时期。在这之前,《诗经》等书面文学已经流传了非常长的时间,而日本的文学才刚刚开始发展,处于萌芽状态。但是,日本文学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了,至19世纪左右,日本的文学已经可以与中国文学相媲美。当时的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思想。甚至在明治维新之后,其文学方面的整体造诣逐渐走到了中国之前[1]。
日本文学形式的诞生与其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然而日本在借鉴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照搬照抄,而是通过重新的创作加工,使其与本土的文化充分融合,从而焕发出同样夺目的光彩。
二、日本文学特征与日本文化
文学的发展以文化为依托,反之文学的发展也清晰地体现了文化的发展路径。日本文学比较明显的特点体现在,近代的日本文学中,大多篇幅较少,而且结构相对简单,文章通俗易懂。而日本的古时期,一般的文学形式表现为短歌,后来逐渐发展出更多的文学形式。但是,因其没有押韵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读日本诗歌时,认为这种表现形式与散文相近,这也促使了日本散文文化的发展[2]。因为这些发展特点的硬性,使日本的长篇小说在写作上也带有一定的散文特性,段落较短,每段之间并没有非常严谨的联系。
日本文学的第二个特点体现在,其在情感表达的构成中多是以含蓄为主。在其文学作品种很少见到有关政治的内容,尤其是现代的作品,政治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通过对现代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研究可知,日本的作品中会展现出细致的情感描写与优美的风光描述,而这也是日本文学在世界上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之对比,中国的优秀作品中几乎都有背景的添加,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都是对当时社会的赞美与讽刺,所以中国的作者的眼中,日本作品仅仅是简单的美文,何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饱受好评。
三、日本文学视阈下的日本文化初探
(一)忠与孝
日本的发展受中国影响较大,因此在很多方面与中国有诸多相近的内容。例如,两国都非常重视忠与孝方面,但是在忠孝文化方面却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例如在《菊与刀》中所呈现的世界,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不同。在我国,有关忠孝的讨论非常多,但却始终没有得出一个全面的、肯定的答案。面对这一情况,中国人提出了忠孝难两全的说法,但是在日本却没有类似的困扰。因为在日本的文化中,为天皇效忠是最重要的,任何事情都要为其让路。究其原因,恐怕源于日本对武士道精神的深信不疑,而且日本的皇室一直是同一姓氏,与中国的朝代更替有非常大的不同。
中日两国在重视情意方面同样看重,甚至有人因为没有报答恩人而切腹自尽。中国强调的是忠孝仁义信,而日本则为了恩情可以死而后已。不同之处体现在,中国的大义灭亲是一种仁义之至的表现,而日本却必须无条件的遵照父母的意愿,虽然这些文化几乎都来源于中国的古代,但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日本固有思想的影响,逐渐被同化成了独属于日本自身的文化。
(二)日本文化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成长的年代正是二战年代,战争使得日本的国内环境非常压抑。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加之其在西方国家的游学经历,为其创作生涯提供了基础,更创作除了轰动全球的《挪威森林》。
在《挪威森林》中,主人公所处的正是日本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战争使很多人选择了自杀,而主角就是在朋友相继自杀时,以局外人的身份活着。在日本的文学中有关死亡的描写不在少数,在《挪威森林》中有关这一内容的描写更是非常多,渡边的朋友相继的死去,但是其丝毫没有一丝不正常的反应,因为他知道死亡对朋友来说要远比活着更美好[3]。因为在日本的文化中有来世这一说法,他们相信在来世,人们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死亡对于活着的人的打击远比想象的要大,在直子去世之后,渡边的感叹使人流泪,而这正是作者在当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日本文学是多种文学在特殊背景下综合博弈,激情碰撞下的產物。受到其本土发展史及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文学摆脱了模仿的思想束缚,通过对众多文学的重新创作,使其逐渐成为适合本土发展的新形势,具备了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刘静.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1):88-89.
[2]吴金霞.试论日本文学翻译和日本文化的几种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05):105-107.
[3]王升远.越界与位相:“日本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境遇——兼及中国日本文学教育孕育期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02):90-97.
指导老师:冯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