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小香榧做出“大文章”

2017-11-12李影

中国林业产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诸暨香榧

李影

香榧属稀世珍果,是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古老珍稀物种,以其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中外,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坚果,有“坚果之王”的美誉。香榧不仅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价值。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唐代享有盛誉。作为干果中的珍品,向来被作为宴席上的上乘佳果之一。早在宋代,我国人民就将其加工成椒盐香榧、糖球香榧、香榧酥等,并被列为朝廷贡品。

身体的“清道夫”

香榧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刚采摘下来的香榧有着一层油质的绿色外壳,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气。它含有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多种高级芳香油的原料。同时,香榧果仁更有着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香榧果仁中所含的四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治疗和预防恶性程度很高的淋巴肉瘤有益。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榧子具有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之功能,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

榧子可以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蛲虫、钩虫等,其杀虫能力与中药使君子相当。香榧中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食用榧子对保护视力有益,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等有益眼睛的成分,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

好吃难栽的“公孙树”

香榧好吃树难栽。榧树一般要栽种8年才能零星挂果,几十年后产量成倍增加,只有到了几百年的壮龄树,才能真正达到硕果累累,故当地人称它为“公孙树”。香榧树还有一个美名曰“三代果”:榧树每年3~5月发芽抽梢,5月花原基开始分化;第二年4月中下旬雌雄花发育成熟开始授粉,8~9月受精形成幼果;第三年5~8月幼果逐渐膨大,9月初果皮转淡黄成熟。清乾隆诸暨县志载:榧树每三年始可采,叠三节,每年采一节,俗称“三代果”。

香榧采摘难度颇大,它不像山核桃那样可以棒打,因为树上除了成熟的榧子,还有明年可采的幼果,因此香榧必须一颗一颗地小心采摘,尤其是生长在树梢的香榧,需要有一定技巧的人上树才可采摘,否则便会从树上摔下来。香榧摘下来后不像桃杏李梅那样当即可吃,需要堆放七天让它发酵,让营养转化,然后剥去外面青绿色的外果皮,洗净后再堆放15天左右(第二次成熟——营养转化),只有经过这一处理过程的香榧香气才充足,才可晒干储藏或分批炒制。香榧炒制好坏也很有一番技巧,炒制用手工,用木柴,待炒制到外壳微微发黄时将香榧浸入一定浓度的淡盐水中,让盐水趁热钻进榧肉中,然后沥干再炒。

香榧由于生长地域狭窄,分布面不广,年产量也不高,许多地方只闻香榧之名而不知其实,因而人们对其倍感珍贵。

历史传说

苏轼 粲为金盘实

浙江省是我国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之一,具有香榧栽培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悠久的栽培历史。

公元500年前后的《名医别录》中就有“榧实,出东阳诸郡”的记载;苏东坡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先后留下了“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和“婺州榧子冠于江浙”等赞美东阳香榧的诗文,形成了一定的香榧文化历史积淀。

浙江香榧良种资源丰富,栽培区域广阔,近几年,香榧传统产业得到恢复,新建基地发展迅速。2001年9月东阳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

浙江香榧具有成熟早、含油率高、营养丰富、种仁松脆、保健功能强等优良品质,在北宋的《艺苑雌黄》中,就有“在婺之东阳县,所产榧子,香脆与他处迥殊”的记载,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秦始 皇 御口封香

悠久的香榧历史,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在这些美丽的传说中,最古远和广为流传的当属“秦始皇御口封香柀”。

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曾亲临会稽山,当地官吏奉上特产珍品香榧,还未见其果,香味即扑鼻而来。秦始皇金口品尝,其松脆可口,又香又甜又鲜,龙颜大悦,便随口问道:“此仍何果?”官吏回答“柀子”,秦始皇说道:“此果异香扑鼻,世上罕见,叫香柀如何?”众人忙齐声附和:“谢圣上龙恩赐名!”从此,会稽山一带的乡民叫柀子为香柀,后来又改叫香榧。

乾隆 问天“借”香榧

有一次,勾践想考考西施和郑旦,看谁先把香榧吃到嘴,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智慧。

传说西施手指按住香榧壳上的两个突兀点,用手轻轻一按,响声清脆,壳也随之大开。这件事说明,西施不是那种只有长相没有头脑的弱智美女。与此相关的故事是说,其实西施很小的时候就会开香榧了,还因此免费享受了想看她笑话的县城小摊的香榧。这些个传奇同时解释了香榧眼为何又称“西施眼”的说法。

因为名贵的缘故,香榧一直是贡品。乾隆最青睐浙江临安桃源村的香榧。

有一年,天灾导致该村香榧颗粒无收,乾隆非常惋惜:“这么好的香榧如今尝不到,要能留下半枝也好啊!”天子无意,天公有心。不久,村里的香榧树竟然全部挂果。但是壳厚、果小、无香味,只有其中的半枝香喷喷,乾隆闻讯,马上下旨进行人工嫁接,这里的香榧从此得以改良。

诸暨香榧 小品种如何做成大产业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对于浙江举足轻重,而利用好这广袤的森林资源,也是浙江一直探索的方向。近年来,森林食品的发展风生水起,其质优、生态、健康、营养,既符合当代人对原生态食品的要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保要求。同时,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也成了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有力举措,如诸暨的香榧,常山的山茶油,不仅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带领了当地居民走上了靠山吃山的致富路。

挖掘优势资源培育完整产业链

近几年,随着“香榧南扩”的持续推进,浙江香榧产业异军突起。面对众多新星夹击,作为传统老大的诸暨市何以坐稳头把交椅?面对挑战,诸暨的战术是“接二连三”,通过全产业链的打造,塑造核心竞争力。国内首座以香榧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该市落成开放,至此,诸暨香榧在产业链延伸上再次先人一步。诸暨将香榧产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已成为国内引领这一产业的“风向标”。

千年一树古香榧,万世奇石活银杏。作为全国闻名的“香榧之都”,诸暨市有着1300多年香榧栽培历史。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区域,也正坐落于诸暨境内。

尽管香榧种植风生水起,但与其他产区不同,诸暨有着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那就是古树资源。在诸暨,百年树龄以上的香榧有4万多棵,其中千年古树2700多棵。与之伴随的,则是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汉代,诸暨香榧就有文字记载;唐时,“枫桥香榧”便已享誉天下。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的香榧总种植面积达13.5万亩,其中盛产林3.5万亩,百年以上香榧古树4.1万株,年均香榧干果产量1000吨以上,百年以上古香榧树数量及其产量均占全国60%以上。香榧加工企业达50余家,已形成集香榧种植、收购、加工制作、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年均香榧产量1200吨,年产值6亿元,是10年前的近4倍。是栽培历史最久、年出产量最高、干果品质最佳、科研成果最多、品牌推广最好、产业布局最优的优势产业、美丽产业和富民产业。

大自然的馈赠赐予了其先天优势,日后诸暨香榧的独占鳌头,更缘于政府围绕产业链做文章。近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持续扶持推进香榧产业发展,做实产业规模,鼓励现有基地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继续推进产业发展;做优产业结构,实施“接二连三”工程,支持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旅游产业,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一产上,向前端发力种苗产业,同时重推香榧基地的新建;二产上,扶优扶强一批生产、加工主体,快速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后端三产上,则发力品牌营销和农旅融合,通过知名度、影响力的提升,来提高附加值和拉长价值链。做深产业开发,加大香榧产品开发,拓展香榧延伸产品,深入挖掘香榧文化;做强产业经营,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加大香榧龙头企业培育。

加强科技研发支撑产业做大做强

“产品研发可以由企业自身完成,但种子种苗的研发,农企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培育一个品种往往需要耗费多年时间,虽说一旦获得成功,市场前景难以估量,但潜在风险也不可低估。”在诸暨市农业局局长孟志康看来,政府所要解决的就是集中科研资源、建立公共平台,破解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研发难题。

除了早年组建的省级香榧良种繁育中心和种质资源收集库,2014年,诸暨还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成立中国香榧研究院,就育苗造林、高效栽培、精深加工、文化创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发,取得了诸多成果。

通过产学研结合紧密,这些成果很快转化为经济效益,不仅推动了香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而且促成诸暨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种苗集散中心。如今,光种苗年产值就已超亿元,市场上90%以上的香榧容器苗均出自诸暨。

光靠一产种植,面积和产量毕竟都十分有限。事实上,随着“香榧南扩”工程的推进,无论在浙江省内,还是其他省市,香榧种植面积成倍扩张。诸暨认为,挖掘香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在一味贪大求全扩大面积,而在于抓住加工这一核心环节,再向前端种植和后端营销延伸,如此一来,将事半功倍、稳坐泰山。

正是在这一战略思维的引导下,诸暨加快培育生产加工型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有利和主动位置。独占的资源优势,加上市场优势,很快让一大批香榧品牌脱颖而出。比如,“冠军”“老何”“天珍”“榧皇”等品牌,现在名气都很大,也很有市场号召力。而诸暨香榧产业,也已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集种植、收购、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促三产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打造上,诸暨市政府也绝对功不可没。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定期举办中国香榧节,每每都是领导、媒体云集,受人关注;另一方面,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枫桥香榧”,为企业提供背书,解决认知难题。

农业企业一般实力弱小,面对居高不下的营销成本,常常望而却步,即使投入广告狂轰滥炸,消费者也不一定买单。而有了政府的搭台和背书,让许多企业品牌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有了支撑和依靠,营销成本也得以大大降低。

如果说一产和二产,还仅仅局限于香榧产品本身,那么到了三产的农旅融合,则为诸暨香榧产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早在2004年,诸暨就建成了全国唯一的香榧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十余年发展,如今这里早已成为蜚声在外的旅游胜地。而在景区的辐射带动下,附近榧乡生态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去年接待游客达65万人次,实现产值3亿元。

数据显示,现在的诸暨香榧主产区,榧农人均收入光香榧一项就超过了2万元,而整个产业总产值则达到6亿元。根据规划,接下来,诸暨将持续发力香榧产业的“接二连三”,重点推进农旅融合,计划打造以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产业为核心的香榧特色小镇。三年内,香榧一二三产总产值有望超过10亿元。

养生度假游到衍生品开发 拉长香榧产业链

诸暨是全国闻名的香榧之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集香榧种植、收购、加工制作、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诸暨市统计局撰写的关于全市香榧产区人群寿命优势的调研报告显示,赵家镇作为诸暨市香榧重点产区,香榧产区人群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全市总体水平。“我们发现,赵家镇人群比其他地区要长寿,这与空气、水源等息息相关。”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黄建林说,由于香榧集中分布区森林覆盖率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明显高于一般地区。而香榧树散发出的特有气味,可驱赶蚊蝇草虫,减少传染疾病的发生。这显现了香榧产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近几年,赵家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完善了越国古道走马岗等景观建设,引进漂流、滑索等旅游项目,转型度假养生游。全镇农家乐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生态旅游,仅仅是香榧产业链上的一环。在诸暨,有近10万人从事香榧产业,香榧主产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仅靠香榧就超过3万元,约占人均年收入的75%。东白湖镇里四村村民斯学明家先后种了1000株香榧树,今年香榧收入估计有近20万元,依靠香榧做到了脱贫致富。

诸暨还从香榧种仁里提取了健康营养油和生命保健液体胶囊,从假种皮中提炼出了可用于抗癌药的白卡丁等物质。今年,香榧龙头企业冠军集团与韩国化妆品巨头SK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开发香榧精油及相关化妆品、药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据介绍,诸暨将继续扶持发展香榧产业,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以香榧产业为基础,香榧文化为特色,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产业为核心的香榧特色小镇,帮助老百姓创富增收。

猜你喜欢

诸暨香榧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诸暨人爱荷至深
快实效 大体量 重深度 显高度——县市报开展“两会”报道的融合探索与实践
主流媒体轻娱乐型产品的创新设计与传播手法——诸暨日报“今日签”为何能火爆刷屏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诸暨传统聚落景观研究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千年古董
——香榧(fěi)树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