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推行“四社联动”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
2017-11-11
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中心区,常住人口62.2万人,共有城市社区30个,居民小区400余个。近年来,东营区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四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有力推进了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区,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
一、夯实社区平台基础,增强“四社联动”承载能力
一是加强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四社联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设立区委社区党工委,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工作力量。推行城市社区党委建制,现有5个城市社区设立党委。完善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等区域化党组织设置,全面构建了开放式、区域化党建格局,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组织动员、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强社区管理网格化建设。创新以“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为特色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划分基础网格,配齐配强网格服务力量,健全完善网格工作机制,拓展丰富网格服务内容,全区共划分317个基础网格。实现了管理无缝隙、服务零距离。三是加强社区设施标准化建设。累计投资4亿多元,建成城乡社区服务中心63处,其中城市社区服务中心33处,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六大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服务阵地。抓住全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区的有利时机,投资3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集政务运行管理、民生服务、应急指挥、社会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四是加强社区协商民主化建设。健全完善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全区30个城市社区建立社区议事委员会,104个居委会成立居民小区议事协商委员会,210个网格建立网格(楼宇)议事协商小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通过议事协商委员会研究确定,形成了良好的社区微治理、居民微自治工作格局。推行社区便民公益金,强化社区协商手段支撑,每年列支便民公益金600万元,用于解决居民关注的急难小事,项目申报全部由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审议通过。近四年来,共召开议事协商会议1230场次,完成便民公益金项目32780个,涵盖居民小区330个,受益人群达21万人。
二、统筹社区服务资源,增强“四社联动”协作能力
一是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成立全市首家区级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作为专职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团体,在社区社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标准建设东营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通过组织申请、机构评审的环节,筛选了6家社会组织入驻培育发展中心,为其提供办公场所、业务培训、项目指导等服务。经过近两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已培育专业社工机构12家、注册公益社会组织55家、社区自组织66家,初步统计,辖内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市级以上项目12个。二是积极探索社区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近年来,“爱暖夕阳”“情系桑榆”、“长者计划”等3个全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落户东营区,中标社工机构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理念,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空巢、孤寡老人建立个人档案,为个别老人开展心理辅导,组织开展“青春伴老”“光辉岁月”等20余个小组活动,形式多样、新颖,针对性强,专业水平高。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选取中山、青华、辽河、嵩山、明月等5个城市社区,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社会服务,列支专项政府购买资金100万元。通过需求评估、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等环节,共有15家社区社会组织成功承接24个服务项目,服务领域涉及居民素质提升、婚姻家庭、社区党建、助老助残、社区治理、扶贫帮困等方面。在大力实施政府购买社区社会服务的同时,全面推行社区公益创投,通过项目需求发布、项目申报评审,共有19家社区社会组织申报的49个项目成功入围,项目金额92万元。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在全区城乡社区备案的社区志愿服务公益组织已达到133家,社区志愿者人数近17000人,社区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加强。积极搭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在30个城市社区、10个油田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有50家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理发、免费查体、义务劳动、生活服务、扶贫助学等项目20余个,受益群众达3万人。广泛开展“点亮微心愿”“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截至目前,各社区征集“微心愿”733个,党员认领微心愿539个;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人数达2500余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130场次。
三、完善社区体制机制,增强“四社联动”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四社联动”工作,在区社区建设管理办公室设立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四社联动”工作的政策制定、督促落实、沟通协调等。各街道、社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一级压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目前持证社工人数超过100人,占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40%;东营区有1人荣获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获得“齐鲁和谐”使者称号。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社会组织中专业社工人数已达200余人,初步建立起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职能相对分离、任职相对交叉、专兼职人员并用的社区组织结构,实现了“四社联动”协同归位和融合发展。三是加强绩效评估。将推进“四社联动”工作作为街道社区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考评体系;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增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优秀社工机构和“最美社工”评选,有效激励了社会工作人才爱岗敬业、努力进取。□E:YWJ
关键词:基层社区 治理模式 东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