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问题
2017-11-10蒋汝婷
蒋汝婷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本文阐述了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表现为:一是合理培育社会市场,运用市场力量补充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二是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解决跨部门的公共问题;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建设 关键问题
社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改革使得中国经济内部充满了机遇,但是,各种各样的大的挑战也接踵而至。为了更好地发展进步,决策部门加强了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视,将其列入讨论行列。而无论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还是努力率先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均是改革不同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这要求能够自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存在的问题
依据过往经验,政治与行政官员的观点和想法在社会改革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一旦某种思想观念成为主流、占据主导,就会直接影响和左右社会变革的方向和进程一有的是正向的、积极的,有的则是负向的、消极的。调研中发现,一些领导干部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不及时纠正,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概念的不清晰
不知道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确切范围,会把上项目、铺摊子、招商引资等内容也纳入范围之中。于是,招商引资照搞,GDP指标照下,摊子照铺,项目照上。并美其名日: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经济条件。
(二)思想的惯性作用
忽视了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势在必行,片面地想要提高GDP的比重,将大部分的资源都放在了GDP的争夺中,你盯着我的GDP排名,我盯着你的GDP排名,甚至不惜动员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做上级统计部门的工作,一定要把GDP排名搞上去。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则被放到了次要位置。
(三)观念更新不及时
认为既然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那么,就由政府一揽子包下来,由政府统一提供,垄断供给,忽视了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此外,对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没有认识到管理只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在许多地方,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在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上,许多地方倚重行政手段搞管、控、压、罚,习惯于围、追、堵、截和收费办证、罚没收缴,政府应尽的公共服务职责没有完全到位。
(四)认识缺乏辩证性和两面性
尽管在思想上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大力支持,却让服务企业成为首要任务。把为城乡居民提供服务摆在了第二位,制定文件,出台措施,特别突出为企业服务,对此,罗列较详,举措有力,舍得投入,不惜血本。与之相比,为城乡居民提供的服务,则高度概括,三言五语,既缺乏具体措施,又缺乏应有投入。这种过分亲资本的“服务型政府”受到一些地方官员的青睐。还有的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给老百姓提供方便,就是服务态度好。于是,建设行政服务大厅被视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标志,似乎行政服务大厅建好了,服务型政府也就建成了。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策略
(一)合理培育社会市场,运用市场力量补充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政府并不是唯一的提供者”,地方治理框架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启示之一就在于: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能再仅仅依靠自上而下、从政府到社会的单向度权威来实施,而是需要更多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协商、互动和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地方治理一样,也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权力关系的重新调整和重新配置。那么,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就需要清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行动的边界,充分、合理而又不越界地运用市场、社会的力量来补充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政府的不越界,一些本应由市场或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应交还市场或社会,改变政府将所有公共事务大包大揽的局面,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党中央提出“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即是要着力推进多元主体治理格局的形成,使政府回归本身应有的职能,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撬動市场、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来。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应该审慎对待政府的职能转型问题。其一,在一些只能由地方政府提供、不能进行主体替代的公共服务领域,应加大和强化地方政府的供给责任,防止地方政府以多元途径提供公共服务的名义,将这些不能出让的职能扔给市场和社会。其二,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也不可偏废政府的管理功能,政府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和替代关系,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市场和社会建立合理的行动规范,同样也能为公共服务供给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
(二)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解决跨部门的公共问题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大量跨部门的事务随之增加。这类事务超越了地方政府的传统行政边界,不仅仅涉及某一地方政府,而是多个地方政府所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提供跨部门公共物品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例如,跨部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提供问题,往往不能靠单一的地方政府来解决。又如,多地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上下游之间的流域管理等问题都考验着地方政府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模式。地方治理发生在地方,却不仅仅局限于地方的行政边界:同样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时也需要有超越行政边界的理念和视野。从地方政府之间的传统府际关系来看,“政治锦标赛”是一种常见模式,地方政府在行政发包、量化考核和绩效排名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了“横向竞争”的特征。近年来,在跨部门公共事务的治理上,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建立合作机制的重要性,但其协同治理的自主意识仍然不强。此时,地方主要政府的协调和促进尤为关键。应更多地构建地方政府之间交流对话的机制,为地方政府协同提供跨部门公共物品建立长效的制度平台。endprint
(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其基本路径是: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精简机构深化到转变政府职能,再由转变职能深化到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到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结构和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之所以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因为它体现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正确价值导向,反映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管理和建设的一块短板。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服务型政府的具体含义也是与时俱进的,而且,在不同时期,服务型政府的建設重心要灵活设定。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政府,所以社会管理创新首先是政府管理创新,而政府管理创新的本质就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需要在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建立为公民服务、让公众满意政府。服务型政府不仅对政府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更要求政府的行政权力的公平正义:要求的政府决策不仅达到预期效果,更要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深厚的基础;要求政府不仅仅能公开服务承诺,更要求公共服务提供的多元、优质,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但是,在当前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中,各种原先存在的正逐渐弱化的统治性因素、实际存在的管制性因素和正在地方政府创新性治理中生长着的服务性因素处于一种共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状态,使得社会管理创新既包含基层性应对性机制的完善,也需要政府组织作为元治理力量的根本性变革,还需要自主性社会力量的积极加入而使社会管理格局和结构发生转变,这一切都不得不依赖于政府作为变革主体在服务理念的统摄下,积极主动地反思政府一社会关系、调整权力结构、改革政府体制,也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展开过程。
三、结语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虽然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和瓶颈,但是,危机和转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就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要坚决杜绝空喊口号等形式主义的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基础上命中问题的根本,要弄清各方联系和结构组成,同时加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