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新”经济统计工作的思考
2017-11-10翟凤博
翟凤博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以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只有重视好“三新”经济统计工作才能够让其在国内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新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并且从“三新”经济统计工作的保障与支撑入手,对如何完善这部分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变“三新”在界定上的盲区,革新现有的“三新”统计方法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三新”经济统计 思考 难点 建议
所谓“三新”,是经济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的统称。“三新”发展,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也是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做好“三新”统计,全面、及时、准确地监测“三新”发展,客观解读、描述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规律,为各级政府研判经济形势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和信息支撑,是新常态下统计的历史担当。
现如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持续而且深刻的变化,在以“三新”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之下,传统的统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针对于“三新”经济统计的问题已经逐渐暴露了出来,因此制定针对“三新”经济的统计方法已经迫在眉睫,以此来监控“三新”经济的发展,描绘出新经济运行的特征,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好这部分工作就应该认识到“三新”统计工作内涵、外延以及其难点,未来应该在完善“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推进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借此来完善“三新”经济统计工作。
1“三新”经济统计的内涵与外延
简单来说,“三新”经济主要指的带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商业模式”的经济成分,这更像是一种对新出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具体来说,新产业是指的在新技术以及新科技成果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计算机微电子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以及人工智能产业都属于此类别。新业态则主要是指的顺应消费者對多样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借助于技术创新的优势,依托现有的产业而衍生出的新经济环节以及新活动形式。对一些传统行业来说,这才是占据市场并且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最后新商业模式是指的为了保障企业的收益以及用户的价值而对现有企业经营要素进行的重组,借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指的企业为了顺应市场变革,而由内而外做出的改革。“三新”经济的发展与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就其统计工作而言,其中还存在很多难点,因此摆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的工作局面其实并不轻松。
2“三新”统计工作的难点
“三新”统计工作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近些年我国政府一直在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但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在新经济政策的界定上出现了很大的盲区。如此必然会影响到实际统计工作的落实,因此扩充现有的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做好“三新”经济统计首先要面对的一部分工作。其次,因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现有的“三新”企业难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其经营规模,而且处在一个波动性较大的经营环境之中。基于此,如果单纯的依靠常规报表来进行统计,将很难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金的基本状况,包括收入分配、投入产出以及资产负责等数值。所以就必须对现有的统计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度。再次,企业的主管部门尚未及时有效的覆盖三新企业,因此单纯的依靠统计部门,很容易会出现“漏统”的现象。再者现有的信息名录库还没有将统计工作的填报单位纳入其中,因此填报单位的登记、维护以及更新等工作还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如此必然会影响“三新”经济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从“三新”经济的基本性质来说,将其增加值纳入GDP核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未来相关人员还需要从这一方面人手,并加以完善。
3“三新”经济统计的基础性支撑探究
3.1建立“一主多子”的名录入库体系
做好此类工作就解决了“三新”经济统计无法人库的问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三新”经济统计的工作效率。此外“一主多子”的名录入库体系的建立,也对“三新”经济主体的地位做到了有效的界定,则为“三新”经济统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具体来说此类工作应该以组织结构为前提并且兼顾产业活动,在过去传统经济模式以及统计模式的状态下,其名录入库体系是清晰合理的,而且可操作性较强。但新经济的发展却颠覆了传统社会经济的运作方式,各类经济要素经过相互组合也已经表现出了新的运行特征,但却使得名录入库工作难以落实。因此就需要建立不同要求的“名录子库”,当然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组织结构为前提并且兼顾产业活动的原则,应该弱化产业活动的主体地位,把产业活动独立出来。将这部分独立出来的内容当作名录入库体系的子系统,此过程应该以社会的经济活动为依托,要兼顾到不同的组织机构。可以尝试把“三证合一”以及“一证一码”的工商体系的改造成果纳入“三新”经济名录入库之中,当然还应该用“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来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用“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来规范个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从根本上对“三新”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以保障参与人员的利益。
因此此类工作其实更像是对传统统计工作模式的一种大胆突破,在此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要谨慎对待其中的问题,以问题为跳板,提高工作效率。未来,建立“一主多子”的名录入库体系,将会成为“三新”经济统计工作完善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3.2重新定义社会经济产业活动,完善分类标准
重新定义社会经济产业活动,完善分类标准也是做好“三新”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的划分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来完成的,但诚如上文中提到的,现行的分类标准已很难适应新经济体的统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具体来说,其中的注释过于陈旧,面对异军突起的社会经济活动根本没有办法做到一一对应。另外一些行业的注释过于僵化,如此根本没有给新经济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最后传统的“产业界定”方式其实已经严重束缚了新经济活动的属性定位。结合实际分析,我们也不能去用“非此即彼”的观念来对新经济活动进行属性定位,因为“三新”经济活动已经与“三次产业”融合在了一起。endprint
为了重新定义社会经济产业活动,
完善分类标准,国家统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对当前的“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改进和完善,补充“三新”经济的内容。如何补充,补充何种内容应该做好调研。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三新”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
4完善“三新”经济统计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三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三新”经济统计工作。
首先,应该改变现有的统计调查方法,提高数据的质量。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度,可以借由互联网平台对规模以上的企业进行全面调查,这便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质量,进而保证统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对规模以下的企业则主要主张的是抽样调查,应该尽可能的覆盖各类规模的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通过经济普查而得到的数据,从而对“三新”统计中常规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补充。
其次,应该加强统计部门之间的联动,各地负责“三新”经济统计的单位应该积极与工商局、旅游局以及粮食局进行政策方面的对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工作应该争取企业内相关领导的支持。充分调动统计部门内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落实好“应统尽统”的原则,让其履行好自身的職能职责。完善好部门内部的管理,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此外还应该加强区域内部多部门联动,对地区范围内的新能源企业以及新制造企业进行清查,杜绝“漏统”问题的出现。
再次,应该完善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进落实“三新”统计的试点工作。不管是年度GDP还是季度GDP,实际统计工作还不够细化,就“三新”经济的特点而言,还需要增加十一个重点统计的领域。虽说生产法、收入法以及支出法都适用于“三新”经济总产值以及其增加值的核算,但究竟何类产业适用于何种方法,还需要经过相应的试点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5总结
综上所述,近些年国内总体经济水平正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之下,“三新”经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未来“三新”经济必将从传统法人企业的模式之下剥离,从而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但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善好“三新”经济统计工作。要克服眼下存在于“三新”经济统计之中的难点,提高这部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统计参与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工作能力。此类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动来完成,上文中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对如何完善“三新”经济统计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落实带来一定的思考,也希望能够借此推动“三新”经济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