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2017-11-09陆敬国
陆敬国
[摘要]近几年,我国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美术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美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特别是美术考生习得的西方素描造型方法无形中又被师生直接带到了工笔人物画课堂的写生与创作中,摒弃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神似”的传统绘画法则,不利于我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人才的培养。鉴于此,对于工笔人物画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而美术高考制度的改革更应该走在最前面。工笔人物画任课教师也应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这一困境,从而找到工笔人物画教学变革的真正出路。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教学 困境 出路
从绘画史来看,工笔人物画是最古老的画种之一。迄今发现最早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人物驭龙图》,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工笔画名作不计其数,这些作品都记录了每个时期的人物活动和精神面貌。一幅幅作品中人物的安排交相呼应,神态各异。严谨的线条疏密有致,工丽的设色光彩夺目,充分展现了传统人物画“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旨趣,也体现了工笔人物画工整细腻,气韵生动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工笔人物画艺术延续和发展到现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工筆人物画已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纵观全国工笔人物画展,一般画面尺幅都较大,人物刻画工整,透视、比例、解剖正确,造型准确,充分运用各种技法、表现手法,异彩纷呈,冲击力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画中的人物目光呆滞,缺乏古代工笔人物画所具备的传神、优雅、飘逸的艺术效果,完全失去了传统艺术所追求的精神内涵与形式特征。面对当前这种不得不令人深思的局面,我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我国高校的工笔人物画教学。
一、工笔人物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专注于西方明暗、体面素描的学习,对线的理解以及用线造型能力欠缺。
考上美术院校的学生从高考补习班到大学一年级都经历过西方素描的学习,由于西方素描以明暗和体面造型为表现手段,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建立在对物体体积的关注和把握上。在进人工笔课堂接触工笔人物课程后,平面造型与用线表现的要求就会让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往往在起稿写生的过程中洋相百出,大部分学生摆脱不了用明暗手法来画,不会用线表现结构。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西方人物画相比,传统工笔人物画是用线表现,以平面造型为主,这一点与中国特有的传统书法艺术密切相关,因为书法是线条艺术,工笔画的用线是吸收篆书等书体的笔法而来。而且工笔人物画有着严格的绘画步骤,首先要在素描纸上写生线描稿,用线来表现人物、衣纹的结构,并且在打草稿阶段要注意线的疏密与虚实,组织好画面线条,再拷贝到宣纸上去,用勾线笔勾线,勾线时还要注意根据人物与衣饰的结构来确定线的轻重缓急与墨色的浓淡,最后阶段才是着色。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工笔人物画写生的用线与西方绘画中的打轮廓线在理解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学习过书法,也没有用线表现物体的经历,就不可能有用线造型的概念。所以,不论是画草图组织线条还是白描练习,大部分同学的习作情况不容乐观,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笔画教学的进度与学习效果。
(二)学生学习的是西方色彩,而对中国画传统色彩观的认识不足。
中国画着色以主观表现为主,这与西方绘画讲究对客观自然色彩的再现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学生在高考补习班学习的是水粉画写生,在进入大学一年级未分专业之前又加强了一年的色彩基础学习,这样在他们的头脑中就建立了牢固的西方色彩观念模式以及作画方式。而进入二年级选择主修中国画的学生,在学习工笔人物画课程时,往往在初次进行工笔画染色的时候显得极不适应。他们感觉中国画颜色不够丰富,动不动就想把颜色调和起来用,往往一开始就忍不住要用厚厚的颜色一遍染成,缺乏一定的耐心,直到任课老师反复讲解了许多遍才能改正过来。其实工笔画染色的过程极其讲究,先把颜色调淡,再要经过晕染人物与衣饰结构、罩染平涂人物与服饰颜色的阶段,期间要三矾九染的反复渲染,这种染法是传统工笔画的技法特点。有好多学生在用颜色晕染、刻画人物脸和手的结构时更是千奇百怪,从中可以感觉到西方色彩观念已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工笔人物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必须经历不少于半年的反复纠正与引导才能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三)学生已经接受西方素描客观造型方法,影响他们对传统以形写神观念的发挥。
自建国以来,中国美术教育就在前苏联教学模式中摸索,一直延续至今,以至于中国画专业的人几乎都学过西式素描、色彩,在考前班也是以这些课程来打基础,因此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在未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已经都有一定的客观写生能力,然而对中国画以形写神的传统造型观念方面的认识却几乎为零。这样,中国画重“神”的观念最初并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而且由于他们受西方客观造型观念的影响,缺乏主观处理画面与表现人物精神的能力,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形象的客观再现上,关注的是解剖、透视、真实比例等的准确性,以至于耗费很大的精力来刻画人物的一些客观细节结构,无暇顾及人物的精神状态与内心活动的表现,没有最终把人物的神采体现出来,这就与传统绘画表现方法背道而驰。殊不知传统工笔画是要弱化所表现人物的结构,而强调对人物的内在精神状态的表现,然而当前工笔画教学却舍本取末,背离教学目的。
(四)学生精力偏向于对现代文明的大量接受,导致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够。
多年以来,学校大力传播西方现代文明,大部分中国人生活在西方现代文明的环境中,而对传统文化却涉足不多,了解甚少。尤其是年轻人,对外来文化比较好奇,自感西方现代文化比本国传统文化好,传统文化比较落后。且考上美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文化成绩本来就不太理想,平时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更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阻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能力,在进入工笔画学习阶段后,面对优秀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在美术史论课上学习的知识也远远不够。进入临摹学习阶段,任课教师只作简要的分析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深入认识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作者的创作经历与过程、作品的深层含义等,像《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传世名作,他们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这种文化缺失的现象也间接地影响了工笔人物画课堂教与学的效果。endprint
二、提高工笔人物画教学效果的相关思考及对策
针对工笔人物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几方面问题,不难看出,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了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受其影响,美术高考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中国画面临被西方绘画同化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果不加以关注和改进,必将严重影响到艺术院校的工笔画教学,为社会输送优秀工笔画人才也将成为无稽之谈,以至于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优秀的工笔画创作人才的缺失,从而导致具有中华传统底蕴的新创优秀工笔画作品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鉴于此,为了加强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规范当前工笔人物画教学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规范美术高考制度,促使考前确定专业报考方向。
在全国美术高考的招生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所报考专业的方向来确定考试内容,中国画方向专业加试应取消明暗素描与色彩科目,把书法、速写、国画作为必考科目。目前,只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几所专业院校在招生考试中能够针对报考专业来设置考试科目,而全国大部分院校无法做到这一点,相反都是把素描、色彩作为主要考试科目。这样一来,绝大部分艺考生在中学阶段片面地进行西方素描的强化学习,高考科目也是素描、色彩,而最后进入专业院校选择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在考前都没有对书法和中国画进行专门的正规性的基础训练,大部分学生也都没有接触过国画相关的内容。如果美术高考的内容根据专业方向进行调整的话,情况会发生很大变化,高中和校外组织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就会针对考试来设置强化学习的内容,像书法、国画就会被纳入学习范围。对于有志向报考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就会直接让他们学习能够提高传统造型能力的线性素描或者以线为主的速写,并加强对国画、书法基本功的专门训练。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对传统中国画造型与组织线条的能力,为以后进入专门院校作中国画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现学生入校即进行专业方向分配,在工笔人物画课程中加强传统绘画观念的引导。
大部分专业院校在一年级不分专业方向,只进行基础素描、色彩的学习,一年以后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专业,进入正式的专业学习阶段。而一年级素描的学习又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对西方造型观念的认同,这种基础性素描训练与中国传统造型观念是相冲突的。然而,只要中国画专业能实行单独招生,各大院校在学生一年级阶段就可以直接分配专业方向,这样,选学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四年中就可以完全进行中国画专业的学习。而在所设置的工笔画人物课程里,要加大传统工笔人物画临摹课程的课时量,让学生集中学习和理解传统工笔人物画。当今许多院校都以何家英作品为临摹范本,而何家英作品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一定的传统意蕴,但他毕竟是以西式素描来提高造型基础的,作品比较注重透视、解剖等西方造型手法。我们临摹的范本应该要多以传统工笔人物画作品为主,学习传统用色用墨方法以及运用线条表现人物结构的优势,来探寻传统人物造像法则和传神要诀。像《步辇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等都是绝佳的临摹范本,另外还可以加入对宗教人物画作品临摹的内容,如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等。在临摹的基础之上,再进入人物画写生与创作课阶段,在没有西画观念干扰的情况之下,由任课老师悉心引导,再进行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写生的过程中要摆脱西方素描的干扰,按照传统的造型法则来表现人物。很多院校的任课教师在创作课上往往直接让学生收集素材,甚至让学生拿课堂写生的人物画稿当创作草图,或者在写生人物的后面加上背景就变成了创作草图,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行为。一旦進入创作阶段,应该首先为学生剖析传统优秀工笔人物画作品的特点,分析画家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画面的构成、画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的用色,还有与西方绘画的区别等等,有必要在创作课上加入深入生活收集素材环节,以此来达到工笔人物画临摹、写生、创作教学的高质量、高效果。
(三)加强工笔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的工笔画专业教师在早期都是学西式素描出身的,其人物画表现与理解上都摆脱不了素描造型观念的影子。大部分任课教师也都存在何家英派系的教学理念。这样一来,加强工笔人物画教师队伍建设已是势在必行。首先,作为美术教学的管理者应该及时派遣这部分教师到传统艺术观念和氛围比较浓厚的美术专门院校深造学习,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这两所院校都有传统观念与表现比较好的工笔画名师。其次,在引进工笔人物画教师上一定要先了解应聘者学习绘画的背景与经历,对于那些学西式素描出来的国画专业毕业生,坚决不能充实到工笔人物画教师队伍中来,避免其对传统教学的影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传统艺术观念,运用传统造型法则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多讲解,多做示范,讲解中可以和西方绘画形式、观念多作比较。临摹课中在详细分析作品的前提下,也要让学生多读画,多看相关书籍,要求他们领会传统工笔画的精神内涵,等深入理解后再进行临摹。写生课上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重点要让学生在对人物的意象造型和神韵的表现上下工夫。创作课必须建立在对优秀传统工笔人物画作品学习分析的基础之上,还要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多画草图。对每一位学生的创作稿,专业任课教师都必须严格把关,创作作品必须与传统观念相结合。同时多鼓励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学习传统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四)增加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内容,提升美术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部门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多接触儒家、道家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高考语文试题可加大传统文化知识的比重。在高中美术课中增加欣赏课的课时量与内容,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可以促进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使更多高考生在报考美术时选择传统中国画艺术。高校中国画专业也应开设古典诗词方面的课程,以便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对古典工笔画作品的理解能力。
结语
充实我国工笔画创作队伍,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工笔人物画人才,关键要把好美术高考以及工笔人物画的课堂教学关,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传统艺术实践能力。更离不开教师对立足传统发展我国工笔画的坚定信念与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也要明辨是非,坚持对传统绘画的学习与发扬,立志投身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与创新,用传统艺术手法来塑造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表现当今的社会发展,以展现中华民族的大国气派。
(责任编辑:尹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