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昭宗血脉今何在

2017-11-09李陈财

寻根 2017年4期
关键词:胡氏李氏先祖

李陈财

据《新唐书》列传第七记载,唐昭宗共十七子,分别是唐哀帝李祝(九子)和德王裕、棣王栩、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稹、琼王祥、端王祯、丰王祁、和王福、登王禧、嘉王祜、颍王裎、蔡王祜。然而,天祜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朱温在洛阳宫的九曲池大摆宴席,盛情邀请昭宗的九个儿子(德王、棣王、虔王、沂王、遂王、景王、祁王、雅王、琼王)赴宴,九王酒酣耳热之际,朱温命人把他们全部勒死,并投尸九曲池。开平二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朱温又派人毒死了唐哀帝。至此,唐昭宗的十七个王子,被朱温杀害了十个。剩下的七个王子,下落又如何呢?他们的后裔又在哪里呢?

据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一带的地方志和李氏宗谱等记载,该地李氏后裔的始祖为唐昭宗第十六子颍王李裎。天祜年间,李裎为避朱温之乱,一路南逃入闽,沿宁邑(今宁德)、霍童等地一带而上,来到东洋(今周宁)。李裎入闽后改名为“璟”,并改称“岳王”,现今李氏后裔称之为“唐岳王”。李裎进入周宁县后,得到了唐朝旧臣周海、刘光等人的帮助,周海作为媒人,劝刘光(现周宁龙谭村刘氏先祖)将女嫁给李裎以续唐室血脉。李裎与刘氏成家后,在阮能(唐咸通時光禄大夫,拜为太子太傅,为周宁阮家洞等地阮姓始祖)的参谋下,选择了既有水流东又有水流西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仕本村,作为开基地。据说,当年阮能为李裎选择此地开基并以“仕本”为名,是寓意有朝一日李氏后裔能够光复大唐。李裎与刘氏共育二男,长子名昌、次子名晃。昌生两子,长子德四、次子聪五;晃生三子,长子应六、次子愈七、三子熊九。后来,李昌开基李墩,其长子德四守居,次子聪五开基坂头;李晃与其长子应六守居仕本,愈七开基王宿,熊九开基政和(后迁居寿宁修竹),如今福建省宁德市一带的李氏多为李裎后裔。

以上是《李氏家谱》记载的主要内容,其真实性暂且不作论述,但如今周宁一带的地名、古迹、文物、民俗文化以及周宁一带他姓后裔与李裎后裔保持着千余年的关系等,都有力佐证了《李氏家谱》中的相关记载。周宁一带与李裎相关的地名有“咸村”“枣岭”“王宿地”等,其中“咸村”的由来是因当年李裎入闽后夜间途经此地,听到一户人家熟睡时鼾声如雷,脱口而出“鼾村”,因“鼾”在周宁方言中与“涵”“咸”等字的发音相同,故咸村过去也称为“涵村”;枣岭村现隶属咸村镇,其地名是因李裎入闽后一路北上,一日早晨行至该地附近的一条峻岭,称之为“早岭”而得名,现改为“枣岭”;王宿地村现也隶属于咸村镇,其地名的由来在《李氏家谱》中的记载为“(李裎)至前林宿一夜,后人因以王宿地名其”。在这些与李裎相关的地名中,王宿地与李裎的故事最多,这里不仅是李禔之孙愈七的开基地,还是当年李裎在此处与随从士兵的分别地。由于李禔在南逃途中考虑到随从士兵太多过于招摇,为避人耳目,便命大家就此解散,并许诺了“三年一聚”的约定,后人将此处称为“兵散岭”(王宿地村附近)。李禔在解散队伍前先命士兵们把随身携带的刀枪等器具集中掩埋,后来此地称为“刀枪墓”。埋好刀枪之后,李裎便将随身携带的银两分给了随从士兵,剩余的部分埋藏于此处,并留下“银存三屈下,吃水对门山”等字,后人称此地为“金藏井”。如今,在李氏后裔的民俗文化中最隆重的“三年一贡”的贡祖仪式,就是源于李禔与随从士兵分别时“三年一聚”的约定。“三年一贡”的贡祖习俗逢地支为“寅巳申亥”的年份举行,先从李裎开基地仕本村在当年农历十一月份开始,其他各地后裔按序进行,直到次年正月初三先祖神像从王宿地回归仕本李氏家庙后才算结束。“三年一贡”贡祖习俗主要由“各地贡祖典礼”和“正月接祖仪式”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各地贡祖典礼包括祭祀典礼、贡祖法会、族亲宴会等,正月接祖仪式包括礼生走礼、宗亲宴会、共阅祖谱和接祖仪式等。该习俗颇具王室遗风和地方特色,且持续时长、活动面广、社会影响大,对于促进李氏后裔的和谐相处和区域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千余年来,周宁一带的他姓后裔与李氏后裔关系最为密切的要属周宁县城西郊的龙谭刘氏和周宁李墩镇所辖阮洋中(阮家洞)村的阮氏。刘氏后裔因其先祖以女嫁李裎,故两姓至今依然保持着“千年亲戚”关系,两族有重大喜事皆会相互贺喜。2010年李氏后裔重修家谱庆典,刘氏后裔送了一块刻有“唐岳繁裔”的牌匾以示庆贺。阮氏后裔则因其先祖阮能在李裎入闽后给予了极大帮助,如今两姓后裔也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如李氏后裔为感恩阮能恩情,在李氏家庙中供奉着阮氏先祖的神像,这种在家庙中贡奉他姓先祖的案例是极其少有的现象;阮氏后裔则在每逢贡祖之年李氏先祖途经阮洋中等阮氏后裔聚居地时,按唐朝臣子接国君的高规格礼仪予以隆重迎接。阮氏后裔不仅高悬“迎接圣驾”等横幅标语,而且家家焚香,户户鸣炮,沿街跪拜,两姓后裔共道吉祥语,缅怀先祖之情,共祝繁荣昌盛,如李氏后裔日“今日龙溪君臣会,李阮两姓万代兴”,阮氏后裔则日“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承”,等等。

李裎不仅因其来源的特殊性,而且还因其在历史上对周宁县一带的较大影响力,特别是千余年来李氏后裔与他姓后裔的交流互动与友好相处,并由此形成的特殊民俗文化都成了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等原因,正史中关于唐昭宗王子的记载几乎是空白。如今,我们要追寻唐昭宗其他王子血脉的下落,只能从民间的相关记载中去追溯。从目前相关的民间家谱的记载来看,以唐昭宗之子作为开基始祖的除了福建省周宁县的李氏后裔,还有江西婺源一带的胡氏后裔,其为胡氏流派中著名的“明经胡氏”。明经胡氏的始祖为唐昭宗幼子,昭宗在其出生后不久就托付给时任金紫光禄大夫的胡三,由胡三将其带出宫廷并将其养大,改姓为胡,名昌翼。昌翼21岁时中明经科第二名进士,此时,胡三将其真实身世告诉了他,他从此便绝意仕途,隐居于婺源考水,研学施教。为感念义父胡三之恩情,昌翼叮嘱子孙“义祖大于始祖,儿孙不得复宗;改姓,不改郡”,因此,如今的明经胡氏后裔虽然依然姓胡,但其郡号却使用“陇西郡”。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胡氏李氏先祖
大河村奇遇记
文言文练习
知县奇断田产案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谈谈三国史上的江油关
胡氏骨科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修身齐家
皇宫救命扇
后主刘禅:家暴、偷情,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