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鸥外与夏目漱石的女性观的对比

2017-11-09钱琴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女性观明治维新

钱琴

摘 要: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传统封建旧观念和现代自由新观念发生碰撞。人们积极倡导平等、自由,知识分子最先唤醒人们对女性的认识。本论文以《舞女》和《心》中女主为例,通过对森鸥外和夏目漱石女性观的对比,了解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女性观。在男权为主导的世界里,遇上“男女平等”的新观念,传统、善良的女性该如何处理,如何搅动封建观念这一泓池水。无论是森鸥外塑造的身份卑微却洁身自好的女性,还是夏目漱石塑造的深处闺阁却有独立思想的女性,无不散发着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气息。但受自身修养和历史局限性的影响,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笔下有觉醒意识的女性,最终未能捍卫住自已的权利。

关键词:明治维新 女性观 男女平等

一、引言

日本进入明治时期,社会发生改革,文化融合遇到瓶颈。在这种大背景下,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面对女性问题,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本论文以森鸥外的《舞女》和夏目漱石的《心》为出发点,探究同处明治时期的两位文学家的女性观。以期从中发现,知识分子笔下女性的特征,以及造成明治时期女性思想继续被禁锢的原因。

夏目漱石和和森鸥外都对日本自然主义持批判态度,“二人は自然主義の流れに左右されず、超然と主知的·論理的立場を守った。”(刘利国,罗丽杰·127)。森鸥外早期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女性的觉醒和压抑。在吉留杉雄和王岗、方韵共同编著的一本书中,也曾提及森鸥外的《舞女》是他青春时代的忏悔绿,是对自己负心行为的辩白。而夏目漱石笔下的女性具有男权主义色彩下的性格,女性要完全服从男性。夏目漱石透过平凡的社会生活,看到了女性的存在。“在日本近代文学家中,若要说出一位充分表现日本明治诸问题的文学家的话,非漱石莫属。”(日)佐藤泰正,吉本隆明,19)。森鸥外展现了明治初期的女性观,夏目漱石总结了明治末期的女性观。对比两者笔下的女性,了解明治时期的女性地位。

二、森鸥外《舞姬》中的女性观

森鸥外是明治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本论文提及的夏目漱石,以及芥川龙之介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三大文豪。他从小接受儒学汉学教育,之后又接触西方文化,为他独具一格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般将森鸥外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90年到1912年;第二个时期是1912年到1916年。《舞女》创作于第一时期。

(一)新时代女性原貌的塑造

女主艾莉丝:“她因父亲贫穷而没有受到充分的教育,15岁便应招跟随舞蹈教师学跳舞,从事地位卑贱的戏子职业。”(森鸥外,著,傅羽弘,译.21)。没有过度描绘女主贫困,力求男女的平等。太田丰太郎虽出生无忧,却在精神上匮乏;艾莉丝虽生活贫苦,却积极乐观。初见时:淡黄色的金发、整洁的衣服、泪花晶莹的长睫毛、美丽的脸庞、颤抖的脖颈。全是少女天真纯洁的模样。森鸥外自身有着较高的素养,同时有过在德国留学的经验,使得他对女性有种自发的好感。认为他们天生纯洁美丽,有思想。“《舞姬》一文中,并没有出现描写动人的感情场景,仅仅只是体现出爱丽丝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所以说,鸥外原本就不具备独特的描绘女性的写作能力,最多就只是描写出了一个被好色的男人所欣赏对象的美而已。”(李学义,崔美玉,权玉华.56)。这段总结有其合理性,但森鸥外早就为创作提前作了准备:儒学汉学教育、欧洲文化等,所以对于女性,他完全有其自己的见解。

艾莉丝虽为身份卑微的戏子,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深受儒学影响的森鸥外,在女主舞女的身份外披上了一层积极乐观的外衣。她生活贫困,为葬父,受打工处老板的逼迫。当她以微薄的力量抵抗之时,遇到太田丰太郎。起初他们的交往更类似于一种师生关系。女主在品行善良的父亲的影响下,自幼爱读书,但因家境,只能读一些可以租借来的庸俗小说。此时,森鸥外以儒家气质塑造的男主,用师长的身份唤醒底层生活的女主。让两人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儒雅、高尚。生活过得如诗一般,或许这正是中国唐代文化对森鸥外初期创作的影响。“……脑海里只有她那美丽动人、惹人爱怜的容颜,挥之不去。”(森鸥外著.傅羽弘译.23)。才子佳人陷入情涡。

森鸥外將爱莉丝描绘成在面对爱情时,勇敢追求,不受世俗约束的形象。拒绝剧院老板的非分要求,不愿沦为令人不齿之人。当男主被免职时,说服母亲,让男主搬入她家。女主在危难之时,不卑不亢求助于丰太郎。有着新时代女性纯洁、积极乐观的品性。直面爱情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是为了守住这份爱情,也是为坚守来之不易的自由、平等。

(二)回归平凡生活的女性

过起寻常百姓生活的他们。丰太郎白天在报纸阅览室看报,艾莉丝白天有排练的时候便在剧院,没有排练的时候就待在家里,做着针线活。森鸥外树立了一个坚强的女性,但却让她在安逸的感情生活里放弃了拼搏,安于现状。二人世界就差个孩子,女主便能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而当孩子来临的时候,就是悲剧上演之时。孩子雏形的出现,丰太郎认为是给疲于奔命的生活雪上加霜。在此时,他却要出差,这也意味着最终一个凄惨的结局。这段时间里,艾莉丝一直给丰太郎写信。期盼通过情意绵绵的一封封书信,留住男主的心。将女性的脆弱暴露无遗。

最终男主病愈,在不安下回国。《舞女》中未将爱莉丝描写成丰太郎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大臣提议带他回日本时,他果断地同意了。女主因极度刺激患上偏执型精神障碍,无法治愈。森鸥外将这一切原因推给丰太郎的好友。他有自由化的思想,追求男女平等,但仍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禁锢,给了艾莉丝一个相对凄惨的结局。“作为幕府出生,以明治中后期为自己一生中主要活跃时期的明治知识分子,森鸥外有着明治人共通的特征,即精神结构中的儒学因素。”(赵玉皎,5),该时期的文人大多表现出一种“内心在呐喊,行动却孤寂”的形态。用文章中丰太郎自述的话来说“另一方面,我貌似心如止水,并不是因为我具有抵御外部诱惑的气概,而是对外界有所恐惧,自缚手脚而已” 。(森鸥外,著.傅羽弘,译. 11),将这段文字作为对森鸥外的评价最为贴切。森鸥外创造出了“才子佳人”的意境,却无法给它一个圆满的结局。

森鸥外早期生活、学业一帆风顺,加上自身的学识,使他在明治时期的女性观,关怀中略带有一点讥讽。《舞女》中,爱莉丝爱丰太郎胜过爱自己,而丰太郎爱莉丝,但更爱自己。森鸥外将爱莉丝描绘成丰太郎在外求学,孤寂時的一个伴侣,并未将女性放在一个平等对待的地位上。为名为利,疲惫不堪之时,追求人生爱情。最终,自由被旧观念压制,以西方文化主导的价值观就此停止。他追求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受唐朝文化影响,爱上浪漫的“才子佳人”路线。但无论是刚文明开化的社会,还是他自身的思想,都不允许这样的结局存在。

三、夏目漱石《心》中的女性观

经历同一时代的夏目漱石早期因“非人情”和“低徊趣味”被称为“余裕派”、“高踏派”,他代表了非自然主义。综合夏目漱石的作品来看,其描绘的女性是知书达理、温婉贤惠的,但仍摆脱不了时代、观念的禁锢,落一个虽不是凄惨,却难逃孤寂的结局。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民众思想蜕变:追求自由、平等。夏目漱石出生在这样一个文明开化的时期,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也颇具独特性。作品中男性作为明治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宽裕,强调精神自由,不再为生活疲于奔波。女性受思想解放的影响,具有“觉醒”意识,面对爱情:积极主动、不扭捏、不做作。“漱石批评新女性的虚伪与险恶,但他并没有从男性立场上简单地回归于对女性传统的绝对肯定上,而是对违背自愿的不幸婚姻持批判态度。”(李玉双,P95)。所以在男权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男女想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地位平等以及双方之间爱情的平等谈何容易。

(一)新时代女性原貌的塑造

全书分为三部分:先生与我、双亲与我、先生与遗书。第一部分“先生与我”出现的女性是:先生的太太。这个令文章中的“我”敬佩的女人,在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女人。夏目漱石将对她的初次印像描绘成温婉、漂亮的女子。“纵观夏目漱石文学,他根据自己对女性的认识,创造了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即理想型、显恶型和觉醒性……”(李玉双,5)。先生的太太大概是介于理想型和觉醒型之间的那么一位女性。夏目漱石除文学家身份之外,也是位心理学家。他用简短而凝练的词汇,将在时代影响下,女性的改变呈现在我们面前。少了份唯唯诺诺,多了份活力;少了一处圆滑,多了一块棱角。夏目漱石抛弃男尊女卑的旧思想,将女性放在平等的地位,却不可避免地让男女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摸不清道不明。

《心》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来贯穿全文。首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第三部分,从“先生”的视角引出“先生”与他太太的相识。所以,提及新时代女性的原貌,我们仍需要研究《心》的第三部分。在“先生”的遗书中,追溯“先生”与“小姐”相识,源于“先生”被其叔父所骗,机缘巧合寄宿在“小姐”家。率真、正义的才子与温婉、美丽的姑娘相遇,互相倾心。一束插花、一段谈话、一句问候,正是小姐追求自由平等的体现。“这种时候,我心里便奇异地涌现不安。我不认为这不安完全来自同年轻女子的对坐,总好像有什么使我心神不定,一种出卖般的不自然的态度折磨着我。而对方却坦然自若,全无羞涩的样子” ((日)夏目漱石,著.林少华,注译.481)。夏目漱石将女性地位大大提升,男性面对女性是局促不安的、甚至是害怕的。无论是《心》,还是《使者》《明与暗》等,男性面对女性的不安与女性面对男性的镇定都是鲜明的对比。男性的痛苦源于女性,她们使男性产生猜忌、争夺。这样的“女权”地位,是其他作家所没有的,比如川端康成作品中几乎是男性拥有主导权,或者村上春树的作品,男性在与女性的相处上,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当然,“小姐”在明确心意之后,就大方地表达:在“先生”与“K”旅行回来之后,“小姐”明显偏向于照顾“先生”。但在这之前,“先生”因 “小姐”经常与“K”谈话,对其表现出一种不信任。“先生”将这一切归结于:叔父的欺骗。夏目漱石尊重男女平等,他允许女性有自已的判断、自己的思想。但是,最终结局,在爱情方面,男性掌握决定权,女性必须无条件遵从。

(二)回归平凡生活的女性

“先生与我”中,先生与太太婚后的感情不能说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退色,因为他们相恋时并未有多么惊天动地,甚至也没有所谓的甜言蜜语。平淡中流露出珍贵,“太太”成为不善交际的“先生”生活的中转站,她照料先生的起居,思想不同于旧式日本妇女,了解“先生”的品性,却走不进“先生”的心。“妻误解我。告诉她是误解还是不通,禁不住发起火来。” ((日)夏目漱石,著.林少华,注译.370)。文明开化时代的新女性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遵从丈夫的想法。“几块?一块?两块?”、“你倒真能沉默”、“何至于”((日)夏目漱石,著.林少华,注译.383-384)。直率、果敢的性格让女性有了一些男性的特征。有脆弱:“有个孩子就好了。” ((日)夏目漱石,著,林少华,注译.368)。虽然是有新思想,但仍脱离不了对平凡生活的渴望。

“先生”从未告诉与自己生活多年的妻子,他每个月去杂司谷墓地祭奠的人就是“K”。随后,天皇驾崩,暗示着明治精神的终结,乃木大将殉死,“先生”几天后也自杀了。“尽管先生试图想用定期祭拜K,细心照护岳母和妻子等行动来赎罪,但这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最终只有以死来寻求解脱。孤寂苦闷的先生代表了明治末期大多数知识分子形象”(高西峰,郭晓丽,程静.156)。不知是殉死,还是因为性格原因。最终,独留太太一人。在享受自由平等思想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利己主义越来越严重,知识分子难以融入世界,独自承受孤寂,其笔下的女性便成为牺牲品。

四、森鸥外与夏目漱石的女性观的对比

森鸥外尊重、关爱女性,他将身份卑微的女性描绘成积极乐观的人。但深读其文章,会发现即使再纯洁、美丽的女性,在他枯燥的学习生涯中,只是充当一个微乎其微的角色,或者说是一种调剂品。在功名利禄前,海誓山盟都灰飞烟灭,抛弃女性变得理所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第一,《舞女》是森鸥外的处女作,表现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初期的女性观;第二,其母亲对他要求严格,束缚了他平等的女性观。

夏目漱石追求的女性是:善良、有独立思想的。他以近代知识人的利己主义为主题,创作了前三步曲和后三部曲,《心》属于后三部曲中的一部。第一,在理念上,他所塑造的女性,也体现了他晚年“则天去私”的理念,摆脱封建束缚,强调人的本性,回归“自然”。第二,在现实中,受社会环境和自身素养影响,他笔下的女性具有复杂的性格,渴望平等,但又被旧观念捆绑住了追求平等的手脚。他所描绘的女性更具男性特征,让处于同一时期的男性感到不安,甚至恐惧。他批判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将女性放置在平等的立场上。用女性自身的内心独白诉说她们的处境。最终结果,或许是历史的局限性,或许是受其“神经衰弱”的影响,他虽怜惜、尊重女性,但最终还是不相信女性。夏目漱石具有极度分裂性的性格,他呼吁男女平等,塑造有思想、有理想的女性,却不允许她们有“自我”、有“抵抗”。

文明开化,让两位文学家在明治人共性中,酝酿出各自独有的风格。森鸥外追求自由爱情,无论是他的女性观,还是他的爱情观,都比夏目漱石的强烈些,能更形象地展现出旧观念、新观念、新女性之间碰撞的星火。但结局往往是凄惨的。相对于森鸥外来说,夏目漱石是仁慈的。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女性大多“活了下来”。也许这个词对生命太过轻视,但足以表达作者的心境。内心想着男女平等,充分肯定女性地位。但当她们回归家庭之后,她们鲜活的思想便不复存在。丈夫成为她们的中心,家庭变成了禁锢她们的枷锁。

两者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体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序列性和同一性。一方面,按照一定的基准来决定行动。另一方面,喜欢跟随大家的行动,避免有不同、冲动的举动。两者在树立的女性观方面有相似之处,新时代的女性与一般女性略有不同,却又不突出,久久品之,略有一种温吞之感

五、结语

明治维新改造了日本的社会,也改造了知识分子的女性观。森鸥外、夏目漱石作为知识分子,因为时代思潮、自身修养,尊重、关怀女性。森鸥外接受新文化,不关心世俗中男女之间的门第概念,追求男女爱情平等。但面对功名利禄,无情地抛弃女性,为了美化代表知识分子的“男主”,选择将责任转嫁给他人。而夏目漱石作品中,确实将男女平等放在首位,在有理想、有知识的女性面前,男性是不安的。在“纯自然”,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背景下,女性觉醒。但是,历史的局限性不断打压着女性。

参考文献

[1] 高西峰,郭晓丽,程静.日本近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夏目漱石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5.

[2] 刘利国,罗丽杰.概说日本文学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 .

[3] 李学义,崔美玉,权玉华.中国文学对森鸥外创作的影响[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7.

[4] 李 玉双.疯狂与信仰:夏目漱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

[5] 森鸥外著,傅羽弘譯.舞女[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

[6] (日)夏目漱石著,林少华注译.心[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6.

[7] 赵玉皎.森鸥外历史小说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7.

[8] (日)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題[M].春秋社,1986.

猜你喜欢

女性观明治维新
从《罪与罚》中的女性形象看作家的女性观和宗教观
以点及面,从人物解析谈日本发展史
浅析女性对于日本明治时期音乐教育的贡献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着色”历史画面,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