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楼梦》里的中老年女仆形象

2017-11-09马晨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红楼梦

马晨蕊

摘 要:在小说《红楼梦》中,除了才子佳人外,不可缺少的人物群体便是集中在贾府中下层的中老年女仆,可以分為陪房、奶妈、管事婆子三大类。她们的人物设定因其性别而显得特殊,既是主子的臂膀又是贾府暗藏的祸根,她们的存在显得重要而矛盾,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了贾府的兴衰史。

关键词:《红楼梦》 中老年女仆 人物形象

通读《红楼梦》,我们可以发现中老年女仆的出现频率较高,远远多于男仆而仅次于年轻丫鬟。贾府中女性主子的数量多于男性,因此女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老年女仆在对年轻主子的生活、教育上,对贾府日常事务的管理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贾府里的中老年女仆可以分为三类:奶妈、陪房和管事婆子。这三类人构成了贾府日常生活管理的执行者角色,但是随着欲望的膨胀,难免会出现权力的黑幕。本文拟对这一形象群体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红楼梦》研究的深入添砖加瓦。

一、奶妈人物群

在古代贵族家庭,婴儿出生之后不由生母抚养,而是交由乳母喂养。婴儿吃奶妈奶水长大,自然和奶妈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奶妈也就在家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红楼梦》中,提过的有姓氏的奶妈有宝玉的奶妈李嬷嬷、黛玉的奶妈王嬷嬷和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迎春的奶妈未提姓氏。在贾府的势力网中,奶妈属于有势无权的一类人,她们和主子的关系仅仅依靠年轻主子尚是襁褓婴孩时的乳汁系连,而当主子长大后,这层关系自然会淡薄许多,只不过看在往日情面,叫一声“妈妈”。

书中着墨最多的奶妈形象是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人物形象也比较饱满。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玉在薛姨妈处,要酒配着鹅掌鸭信吃,李嬷嬷慌忙阻拦:“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但是碍着薛姨妈的面,不好拒绝。几人说话之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阻拦”,生怕他吃多酒。怎奈黛玉、宝钗、薛姨妈都在,便不好再说什么。李嬷嬷临走之时,还吩咐小丫头“悄悄的回姨太太,别由着他,给他多吃。”这段李嬷嬷拦酒的描写写得生动有趣,拦着宝玉不让他吃酒却又向薛姨妈发牢骚,“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这里面。”俨然是为子女操心的乳母形象,牢骚之中不乏可爱之处。她对宝玉的处处照顾的出发点,除了害怕老太太责骂之外,还是有一份不可割舍的感情在。

然而,宝玉对待李嬷嬷的态度却有些疏离。先是李嬷嬷把宝玉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带走给自己的孙子尝尝,又是李嬷嬷喝了宝玉的枫露茶,气得宝玉把茶杯摔得粉碎,要撵李嬷嬷出去。从这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出李嬷嬷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李嬷嬷以宝玉奶妈的身份居功自傲,而宝玉对她并不在意,由此可以窥见奶妈这个身份在贾府人眼中的尴尬境况。笔者以为,情思细密的宝玉之所以如此反感李嬷嬷,并非因为二人身份地位的悬殊,因为宝玉并未苛责过刘姥姥,而是因为李嬷嬷眼中无人,轻贱了宝玉身边的女孩子。宝玉曾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布置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可见,在宝玉心中,李嬷嬷必属“鱼眼睛”之流了。

李嬷嬷是悲哀的,用自己的乳汁养大了宝玉却不受待见,在贾府的是是非非中,她以张狂和谩骂维护自己支离破碎的尊严,她说袭人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以不近人情的奚落彰显自己在贾府的地位。而当宝玉被紫鹃的玩笑话所迷,痰迷心窍之时,袭人还是先差人去请李嬷嬷。李嬷嬷“搂着放声大哭”“捶床捣枕”,哭喊着自己“白操了一世的心了”。褪去了面具的李嬷嬷,何尝没有对宝玉付出真心呢?芥豆之微见匠心,从李嬷嬷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曹公的笔力之深,感慨曹公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红楼之奇,不仅在格局之宏大,亦在情思之独到,书写了平凡人的生活百味。

二、陪房人物群

所谓陪房,是指贾府的各辈女主人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女仆。她们凭借和女主人的亲密关系从而在贾府占有一定的地位。书中所提到的陪房主要有王夫人的陪房吴兴家的、郑华家的和周瑞家的;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和费婆子;王熙凤的陪房来喜家的和来旺家的。

书中所描写的这些陪房大多见风使舵、乖觉圆滑,她们为主子卖力,也倚仗主子的势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比如王熙凤的陪房来旺家的帮助王熙凤放印子钱,还倚势霸成亲,硬是为自己不学无术的儿子强娶了彩云;而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更是典型的势力小人,怂恿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却又妄图遮掩自己外孙女司棋私通之事。她欺软怕硬,不去搜查宝钗的住处,却仗着自己陪房的地位拉扯探春的衣襟。对于这类人物,我们很明显地能从作者的笔触中感受到褒贬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周瑞家的。脂评说她在当世,还算做一个正人了。周瑞家的人物设定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心理状态,是典型的多面性的人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打秋风之时,就是周瑞家的帮忙引荐。虽说她有些得意的傲慢,但这正是人之常情。刘姥姥回家前要留一块银子给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完全不放在眼里,执意不肯。从这个细节我们能够看出周瑞家的作为陪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次,她并非贪财之人。

在几位年长的陪房中,周瑞家的算是为人周正低调的一个。抄检大观园之时,她只是一个帮手,并未露出狡诈之态。她趁王善保家的想包庇司棋之时,“伸手掣出了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事情泄露之后,她也“笑着凑趣儿”。读者阅读这个情节的时候应该毫不反感,甚至可能有的读者还会暗自称快。

试问这些夫人的陪房哪个没有经历过青涩的少女时代?哪个不是在岁月的蹉跎中变得尖刻圆滑?她们在贾府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又变得贪婪,人性的欲望在她们身上被具体和放大。世事变迁,生命轮回,她们的背影是否将是那些“水做的”女孩子的未来?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足见《红楼梦》这样蕴含蕴含丰厚文本的哲理深度与人文关怀。

三、管事婆子人物群

管事婆子是凭借劳动力为贾府“打工”的一类人,各司其职,负责贾府中大大小小的各类事务。这些人在书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群人,他们既没有对年轻主子的哺育之恩,又没有同女主人的联系,因此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贾府站稳脚跟。众多管事婆子也会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上等的便是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赖升家的这些女管家,其次便是单大良家的、吴新登家的、秦显家的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管事婆子负责一些闲杂事务,比如在第五十六回中,探春兴利除宿弊,命老祝妈负责竹子,老田妈负责菜蔬稻稗,老叶妈负责花圃。这群人负责贾府的基本运作,却是常常被忽略的群体,曹雪芹对其着墨也不多,甚至是一笔带过。

值得一提的是,最上等的管事婆子在贾府是享有一定的地位的。而她们也依靠自己的家族树立威信。例如在第四十五回中,赖大的儿子得了官,赖大便摆三天宴席宴请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们并老爷们、爷们,众人一起高兴了几日。然而,赖大家的儿子应当生而为奴,如何能做官?原来,在他出生之时,贾府便“放了他出来”,许他平民身份,“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捐个前程在身上。此外,赖大的母亲赖嬷嬷由于年高服侍过贾府长辈,所以比年轻主子还要体面些,在为王熙凤凑份子过生日时,贾母便说这几个老嬷嬷“都是财主”。由此可以看出赖氏一家在贾府的地位。

在曹雪芹的构想中,管事婆子仅仅属于陪衬。以自身地位之轻微衬托贾府主子为人之高贵。然而,纵使为仆,为人驱使,还是建立了自己的家族势力网,从赖嬷嬷到赖大,两代人为贾府奴婢,他们与贾府的关系實际上已经互相渗透、密不可分了。而那些被一笔带过甚至从未提及的管事婆子,她们肯定也在努力编织自己的网,编织生活,编织怅然若失的孤独。曹雪芹就在她们身旁,作冷眼观,看她们在繁华俗世的温柔乡中作茧自缚。这也使得《红楼梦》有了一种“犹如诸天观下界”的悲悯情怀。

四、悲剧性构思

曹公谛视着人类各式各样的“苦境”,《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没有谁是不孤独的。这些中老年女性作为贾府的仆人,她们的命运必定与贾府的命运共浮沉。

曹雪芹笔下的这些中老年女仆,大都尖刻圆滑、见风使舵,这和那些年轻的丫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公之意不言而明。在《红楼梦》中,媳妇婆子和小姐丫鬟形成了两个对立的世界,而这两个世界最终会交叉。“宝珠”和“鱼眼睛”之说不断被强调,暗示着经过岁月变迁,“宝珠”也会逐渐褪去光彩,变为枯燥乏味的“鱼眼睛”。然而,“宝珠”和“鱼眼睛”到底哪个才是生活的原本面目?大观园中的女孩子是曹雪芹笔下的“理想国”,一个个都是冰清玉洁的女子,生活上无忧无虑,闲来甚至可以同主子玩笑;而中老年女仆则是真正的生活,她们工于心计,勾心斗角,往往在生活中迷了心性,正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凄凉。

这些上了年纪的女仆更是深化了宝玉的精神悲剧,给他这个在女孩丛中长大的富贵子弟以极大的精神冲击。这些女人使宝玉意识到他身边的这些女孩子的必然结局。即使不似这些人这般尖刻,但终究会变成什么境地呢?宝玉的姐妹出嫁之时,他会感叹这世上又少了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孩子,湘云婚后回贾府探望,宝玉觉得她不似之前亲近。宝玉对身边姐妹和丫鬟从未区别对待,而对那些老婆子,却深觉厌恶。但是他渐渐意识到红颜难再的悲凉,残酷的现实使他难以接受,“理想国”最终还是轰然倒塌,最终,他从富贵温柔乡中惊醒,顿悟“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窃以为,这也是宝玉最终看破红尘的原因之一。

从家族兴衰的角度来解读,中老年女仆的利益同贾府的命运是相互缠绕的,甚至比其他丫鬟仆人同贾府的关系更紧密些。因为这些人同主子的特殊关系,她们必定同主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兴盛时主仆同欢,富贵荣华不可胜计;衰败时则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书中出现过婆婆妈妈们吃酒赌博、蛮横无理的情节,并利用自己同主子的特殊关系蝇营狗苟,这在加速贾府破败的同时,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真是“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总之,中老年女仆作为贾府兴衰的见证者,绝不是曹雪芹随意设定的人物,而是寄托了作者的巧妙构思,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深入分析,贯穿小说始末,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掘《红楼梦》的深厚意蕴。

(拙作承刘嘉伟教授指导,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3] 杨丽.试论《红楼梦》奴婢中的媳妇婆子世界[J].红楼梦学刊,1991(1).

[4] 邵陈晓.论《红楼梦》中老年女仆世界[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2.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红楼梦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