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随笔(节选)

2017-11-09陈残云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点心煲仔饭肠粉

陈残云

广州的小食档,吸引了许多待业人员,同样方便了群众。“吃饭难”的声音听不见了,站在别的顾客背后等候座位的尴尬情景看不见了,前来广州公干的旅客们,不愁吃不上东西了。

许多街头都有“煲仔饭”。外省来的客人不知道什么叫“煲仔饭”,吃一次就懂了,既方便,又卫生,饭热菜香。当中有排骨饭、腊味饭、牛肉饭、滑肉饭等等,每煲三两大米,加进调了味的肉。随到随煮,三两大米填不饱肚子,可以“加底”,及多加二两大米。这是价廉味美的大众化食谱,在广州具有悠久历史。30年代,西濠口有一间著名的六国饭店,就是以“煲仔饭”而闻名。今天的街头“煲仔饭”,虽没有六国饭店那样的水平,却也值得远地而来的客人尝一尝。

小摊档的拉肠粉,也是应时而来的精彩食品。所谓拉肠粉,就是用磨碎的大米粉调成稀浆,加些肉片或鱼片,蒸熟以后卷成猪肠的样子,因而简称为肠粉。它是一种又滑又香的早点,通常是茶楼里的点心之一,过去在街头上不容易吃到。现在,由于个体户增多,可以满足人们的食欲,随处吃得到,吃上两碟,还可作为一顿适意的正餐。

在严寒的冬天里,最逗引人的是“开煲狗肉”。在街头的小桌子,摆着一个小炉子,煮着一煲香喷喷的狗肉,几个人围炉喝酒,边吃边喝,别有一番风味。广州的市民们,把吃狗肉看作是一件难得的乐事。虽然狗肉的价钱很贵,一斤相当于两斤猪肉的价格,却也以大吃一顿为快。大寒天,街头的狗肉档特别拥挤。

随着市场的日趋兴旺,街头的小摊档不断增加,卖白粥油条的、卖牛腩河粉的、卖腊肉味糯米饭的、卖云吞面的、卖肉粥炒粉的、煎萝卜糕的、炒田螺的、包裹蒸粽的、烧烤鹅鸭和乳猪的、卖白切鸡的,应有尽有,几乎是要吃什么有什么,不管是码头车站,还是横街窄巷,都能吃得到。人们说“吃在广州”,真是名不虚传。

我很喜欢这种小吃,许多人都喜欢这种小吃,它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内容,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我希望排着长队吃一碗面条的日子,在馆子里像打架一样吃一顿粗饭的日子,成为历史的陈迹。让我们更勤奋、更顺心地创造美好的生活。

1982年于广州

(选自《滨海情》,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赏析

文章主体分四个自然段,分别从煲仔饭、拉肠粉、狗肉煲和小点心展开介绍。煲仔饭卫生方便,配料丰富;拉肠粉色亮味香,外形晶莹剔透,口感嫩滑;狗肉店香气四溢,人头汹涌;小点心则是品种繁多,满目琳琅。文章描写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如今再读,丝毫没有发现跟今天的广州有什么区别。城市依然是那么热闹,食物依然是那么的丰富。作者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巧妙地带出食物的材料、名店、制作方法、饭店气氛和食物品种的介绍,勾勒出一幅广州美食的“清明上河图”。

這是我们站在马路的中间看到的景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点心煲仔饭肠粉
条 件
SAUSAGE FEST
吃一碗最“正”的肠粉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TWICE AS NICE
冬日暖心煲仔饭
与宝贝共享下午茶时光
煲仔饭的温柔
别躲在大衣柜里